从收发邮件这件事来理解TCP的三次握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服务器软件部署方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1:46

首先声明一点,我的专长不在协议这一块,虽然学的专业是通信专业,所以,拍砖请轻拍。
理解某种协议,我想,最直观最有效的应该是从生活模型来理解。比如,对于OSI七层模型,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其中一个生活模型:邮局模型。今天,我在阅读邮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多想了一下,来了灵感,觉得用收发邮件的生活模型来解释TCP的三次握手应该不错。

我今天收到了圣地亚哥的同事的一封提醒邮件,提醒我项目的进度计划。我想,要不要回一封邮件表示知道了呢?好吧,假如我回一封邮件,表示知道了,没有什么疑问。
圣地亚哥的同事收到了我的邮件,心里踏实了,哦,原来他看了邮件,而且没有什么问题。试想,他如果没有阅读到我的邮件,那么他的内心是否有那么一些忐忑呢?他会担心我是否成功地收到了邮件(注意:也许因为网络原因或者他将我的地址写错而导致我没收到,或者我收到一封被破坏的邮件),收到邮件后,有没有仔细阅读,阅读后,有没有什么想法。 所以,我的回信是必要的,基于慎重考虑。
现在,轮到我忐忑了,我不确定,他是否收到我的回复邮件,他是否知道我已经了解了项目计划,并且没有什么疑问。这个时候,他回了一封邮件,说,我知道了,没有疑问就好,现在我们达成一致了。 我收到邮件了,心里面踏实了。当然,如果,我没有回他邮件,他应该会过段时间再发送一次相同的邮件,处于谨慎考虑的话。如果我没收到他的第二封邮件,我也应该再回复他一次,处于谨慎考虑的话。


请对照TCP的三次握手,看看当初设计三次握手的家伙是否是像我一样考虑来考虑去,慎重地过了头了呢?当然,我没有回复那位同事的邮件,我认为那位同事肯定不会认为自己写错地址,而且他相信公司的网络非常可靠,他认为我对他的邮件的理解不应该有什么问题,没有回复给他就说明我对那封邮件没有什么疑问了,因为他知道我有疑问可是会马上提的。最后,这成了UDP。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