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的要素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设计师真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2 15:23
测试用例要素:
括测试用例编号、用例类型、测试项目、用例标题、重要级别、预置条件、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1.用例编号
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用例的编样定义规则: PROJECT1-ST-001 ,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2.用例类型

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3.测试项目
这个测试用例所测的项目名,可以是测试用例所属的大类、被测需求、被测模块、或者被测的单元

4.用例标题
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 “ 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密码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 。

5.重要级别
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等。
高:保证系统的
基本功能重要特性、实际使用频率较高的用例
中:重要程度介于高和低之间的用例
低:实际使用频率低、对系统业务功能影响不大的功能或模块的测试用例
注:一般情况下,重要级别为高的测试用例,一个测试子项有且仅有一个,大多是级别为中的测试用例。因为我们一般会先进行系统测试预测项,如果高级别的测试用例多的话,就失去预测试的意义

6.预置条件
执行当前测试用例的前提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则无法进行测试


7.测试输入
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根据需求中的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输入对软件需求当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软件需求中没有很好的定义需求的输入,那么测试用例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8.操作步骤
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9.预期结果
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