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执行文件的结构和加载

来源:互联网 发布:招plc编程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4:16
先来看一个程序:
  
  /////////////////////////////////////////////////////////////////
  
  int global_a = 0x5; /* 01 */
  int global_b; /* 02 */
   /* 03 */
  int main() /* 04 */
  { /* 05 */
   char *q = "123456789"; /* 06 */
   /* 07 */
   q[3] = 'A'; /* 08 */
   /* 09 */
   global_a = 0xaaaaaaaa; /* 10 */
   global_b = 0xbbbbbbbb; /* 11 */
   /* 12 */
  // strcmp(q, NULL); /* 13 */
   return 0x0; /* 14 */
  } /* 15 */
  
  1. 你能说出程序中出现的变量和常量在可执行程序的哪个段中么?
  2. 程序运行的结果是什么?
  
  /////////////////////////////////////////////////////////////////
  
  能正确回答上面问题者,此节可以跳过不读:
  
  如果有人问笔者第一个问题,笔者会响亮的回答:“不知道”!。因为你没告诉我目标 CPU,编译器,链接器
  如果有人问笔者第二个问题,笔者会更响亮的回答:“不知道”!。因为你没告诉我链接器,链接参数,目标操作系统
  
  比如 "123456789" 在某些编译环境下出现在 ".text" 中,某些编译环境下出现在 ".data" 中
  再比如,如果用 VC6.0 环境,编译时加上 /GF 选项,该程序会崩溃(第 8 行)
  再比如第 13 行,这种错误极为愚蠢,但是在某些操作系统下居然执行得挺顺利,至少不会崩溃(一种HP的UNIX操作系统上,可惜笔者没有留意版本号)
  
  所以 C 程序严重依赖于,CPU,编译器,链接器,操作系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所以为了保证你写的程序能在各种环境下运行,或者你想能够在任何环境下 debug 你的 C 程序。你必须知道可执行文件的格式和操作系统如何加载。否则当你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只能使用类似:“我是X86平台上,VC6.0集成开发环境下的 C 语言高手” 之类的描述。颇为尴尬
  
  为了说明方便我们的讨论建立在一套虚拟的环境上。当然了这仅限于宏观的讨论,一些具体的例子我会给出我调试所用的环境我们假设虚拟环境满足下列条件:
  1. 足够物理内存
  2. 操作系统不允许缺页中断
  3. 物理页面 4K
  4. 二级页表映射
  5. 4G 虚拟地址空间
  6. 操作系统不支持 swap 机制
  7. I/O 使用独立的地址空间
  8. 有若干通用寄存器 r0,r1,r2,r3,......
  9. 函数的返回值放在 r0 中
  10. 单 CPU
  
  (哈哈,没有具体的环境,我说错了也没人知道)
  
  言归正传,过于古老的文件结构我们不提(入门的格式请参考 a.out 格式)。现在比较常用的文件格式是 ELF 和 PE/COFF。嵌入式方面 ELF 比较主流
  
   可执行文件基本上的结构如下图:
  
   +----------------------------------+
   | |
   | 文件头 |
   | |
   +----------------------------------+
   | |
   | 段描述表 |
   | |
   +----------------------------------+
   | |
   | 段1 |
   | |
   +----------------------------------+
   | |
   | : |
   | |
   +----------------------------------+
   | |
   | 段n |
   | |
   +----------------------------------+
  
   其中这些段中常见的段有 .text,.rodata,.rwdata,.bss。还有一些段因为编译器和文件格式有细微差别我们不再一一说明
   参考:1. 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 Specification
   2. PE/COFF Sepcification
  
   .text:正文段,也称为程序段,可执行的代码
   .rodata:只读数据段,存放只读数据
   .rwdata:可读写数据段,
   .bss段:未初始化数据 (下文详述)
  
   有了虚拟的环境就好蒙了:就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1. a 在 .rwdata 中
   2. b 在 .bss 中
   3. q 程序运行的时候从 stack 中分配
   4. 'A',0x5,0xaaaaaaaa,0xbbbbbbbb,0x0 在 .text 段
   5. "123456789" 在 .rodata 中
  
   第二个问题,程序在第 8 行会崩溃。程序为什么会崩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可执行程序的加载
  
   可执行程序的加载
  
   当操作系统装载一个可执行文件的时候,首先操作系统盘但该文件是否是一个合法的可执行文件。如果是操作系统将按照段表中的指示为可执行程序分配地址空间。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十分复杂,我们不在这里讨论
  
  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可执行文件在磁盘中的 layout 如下:(假设程序的虚拟地址从 0x00400000 开始,该平台的页面大小是 4K)
  
   +----------------------------------+
   | |
   | 文件头 |
   | |
   +----------------------------------+------------------
   | .text 描述 | ^
   | 虚拟地址起始位置 : 0x00400000 | |
   | 占用虚拟空间大小 : 0x00001000 | |
   | 实际大小 : 0x00000130 | |
   | 属性 :执行/只读 | |
   +----------------------------------+ |
   | .rwdata 描述 | |
   | 虚拟地址起始位置 : 0x00401000 | |
   | 占用虚拟空间大小 : 0x00001000 |
   | 实际大小 : 0x00000004 | 段描述表
   | 属性 :读写 | |
   +----------------------------------+
   | .rodata 描述 | |
   | 虚拟地址起始位置 : 0x00402000 | |
   | 占用虚拟空间大小 : 0x00001000 | |
   | 实际大小 : 0x0000000A | |
   | 属性 :只读 | |
   +----------------------------------+ |
   | .bss 描述 | |
   | 虚拟地址起始位置 : 0x00403000 | |
   | 占用虚拟空间大小 : 0x00001000 | |
   | 实际大小 : 0x00000000 | |
   | 属性 :读写 | v
   +----------------------------------+-----------------
   | |
   | .text 段 | <- 4K对齐,不满补 0
   | |
   +----------------------------------+-----------------
   |0x5 |
   | .rwdata 段 | <- 4K对齐,不满补 0
   | |
   +----------------------------------+-----------------
   |123456789 |
   | .rodata 段 | <- 4K对齐,不满补 0
   | |
   +----------------------------------+-----------------
  
  请注意,.bss 段仅仅有描述,在文件中并不存在。为什么呢?.bss 专用于存放未初始化的数据。因为未初始化的数据缺省是 0,所以只需要标记出长度就可以了。操作系统会在加载的时候为它分配清 0 的页面。这种技术好像叫做 ZFOD (Zero Filled On Demand)
  
  操作系统首先将文件读入物理页面中,反正大家就认为操作系统找到了一批空闲的物理页面,将可执行文件全部装载。如图:
  
   :
   +----------------------------------+ <---- 物理页面对齐
   | |
   | .text 段 |
   | |
   +----------------------------------+
   :
   :
   +----------------------------------+ <---- 物理页面对齐
   |0x5 |
   | .rwdata 段 |
   | |
   +----------------------------------+
   :
   :
   +----------------------------------+ <---- 物理页面对齐
   |123456789 |
   | .rodata 段 |
   | |
   +----------------------------------+
   :
   :
  
  在物理地址中,这几个段并不连续,顺序也不能保证,甚至如果一个段占用几个页面的时候,段内的连续性和顺序都不能保证。实际上我们也不程序关心在物理内存中的 layout。只需要页面对齐即可
  
  最后操作系统为程序创建虚拟地址空间,并建立虚拟地址-物理地址映射(虚拟地址的管理十分复杂,反正大就认为映射建好了。另外:注意我们的假设,系统不支持缺页机制和 swap 机制,否则没有这么简单)。然后我们从虚拟地址空间看来,程序的 layout 如下图:
  
   +----------------------------------+ 0x00400000
   | |
   | .text 段 |
   | |
   +----------------------------------+ 0x00401000
   |0x5 |
   | .rwdata 段 |
   | |
   +----------------------------------+ 0x00402000
   |123456789 |
   | .rodata 段 |
   | |
   +----------------------------------+ 0x00403000
   | |
   | .bss 段 |
   | |
   +----------------------------------+
  
  同时操作系统会根据段的属性设置页面的属性,这就是为什么通常程序的段是页面对齐的,因为机器只能以页面为单位设置属性
  
  所以第二个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程序会 crash。因为 .rodata 段所属的页面是只读的。其实有些编译器会将常量 "123456789" 放在 ".text" 中,其实是一样的,两个段都是只读的,写操作都会导致非法访问,甚至同一种编译器,不同的变异参数,这个常量也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实际上这个保护由编译器,链接器,操作系统,CPU串通好了,共同完成的
  

  所以说计算机有些具体问题并没有一定之规,但是他们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掌握了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可以具体分析

来自: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701/show602577c7p1.html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