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与微信的移动互联网演义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语言古文翻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6 15:25
谁都不能否认,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目前最成功的APP之一,虽然或许它尚未找到盈利模式,但对于巨头腾讯,毫无疑问至少是一张船票。在移动互联网将兴的时代,传统互联网巨头公司们,一如面对当年的大洪荒,惴惴不安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M软件中,微信可谓一马当先,米聊、易信、来往等目前还无法对它形成威胁。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角度是把微信和手机QQ这两个腾讯自家的产品放在一起来看。在我看来,其实最大的不同在于微信是短信的互联网替代品,而手机QQ只是PC QQ的延伸版本。


想想我们用QQ的历史吧。QQ的兴起要追踪到十多年前的网吧时代,当时互联网还远没有深入生活,上网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已不算低级的娱乐,而远非现在的生活必需品。所以,QQ的功能虽然是沟通工具属性的IM,但远远不能达到想沟通的时候,就能用的方便程度。想想那时,手机还远没普及,很多人有急事还得找电话亭,谁能跑到网吧去上QQ找人?况且更重要的是,QQ在线率太低了,就算你上线了,你想找的人不一定能在线。


但物以稀为贵,这反而让当年的QQ显得“高端大气”,时髦流行啊。后来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尤其是80后上大学普遍成为网民之后。对于一个整天泡在网上的两个人来说,右下角的QQ就很方便了。但仍然不能保证永远在线,这在PC时代是没法解决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整天把电脑带在身上,还得插着网线。


但QQ发展到这个时候已然有了两大优势:第一、庞大的用户群。各阶段同学、同事,渐渐在QQ上积累了起来,所以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关系网,QQ的数据已经足够形成优势了;第二、腾讯可能也认识到QQ作为IM软件的局限性,手握巨大用户资源,在QQ拼命加“外设”,邮箱、游戏、音乐、会员、社交网络、购物,等等,能做啥做啥,来者不拒。于是,QQ迎来了PC时代的顶峰,从一个单纯的IM工具,做成了一个在线平台。但一件事情一直不能忽略——QQ从来都不是一个通讯效率(实时性)很高的工具。凭此两大优势,实际上不管QQ好不好用,都无法割舍了。


然后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依托于手机。手机的特性是永远在线,送达率最高,最安全,所以不论QQ多么牛,重要的事情都必须用打电话和发短信。也许正因为,加之运营商的垄断,基于SIM卡的运营商增值服务没什么创新。于是,微信适时出现。“微信”,在我看来,其实是“短信”的替代品,因为手机上网越来越方便,对于很多人来说,打开手机其实就相当于打开了网络,于是微信借助“开机自启”和“联网自启”,以及在产品设计中坚持抛弃“离线”状态,达到了类似虚拟SIM卡的效果。一旦达到了这个效果(送达能力上持平),一方是养尊处优的运营商,一方是在中国互联网红海中摸爬滚打十几年存活下来的winner,傻子都能预料到结果。微信的用户体验当然要远远强于短信,外加一个OTT的“免费”。当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品”,微信的成功和QQ庞大的用户群优势有关,但这肯定不是唯一的原因,腾讯做不好的产品也很多。


其实,时代的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原本手机QQ也有机会扮演现在微信的角色的,但没能及时更新产品形态,直到微信成功了,手机QQ想变已经晚了。或许在PC上堪称航母的QQ,并没有把手机QQ当成主打,只是一个“卫星”终端而已。而对于微信则完全不同,手机就是生命。在手机这个战场上,微信后发优势明显。


从产品的角度而言,微信会取代QQ吗?我觉得不会,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觉得QQ和微信还不是一个正面交锋的产品,QQ是PC的产品,对于手机而言太重;微信是手机的产品,对于PC太轻。应用场景也不一样,举个例子,入职的时候同事互加微信,离职的时候互加QQ。况且,对于腾讯而言,两个王牌产品,如果内耗掉一个,也太可惜了。


跳出这两个产品,再看移动互联网,如果你觉得移动互联网只是手机的技术进步使得上网更方便,那就太简单了。手机QQ没能辉煌,而出自同一家公司的微信却大红大紫,正说明了传统PC软件,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续写成功,绝不仅仅只是开发一个Android或者iPhone客户端那么简单了。需要重新审视互联网和手机结合。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