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基础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全包钢化膜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1:18

    ​    ​云计算的最终目标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广大用户,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和电话那样使用计算资源。它并不是对现有计算入网格计算、对等P2P计算等技术的简单整合。与已有的实践相比,云计算引入了全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概念,具有节省成本、高可用性、易扩展等众多优点,因此有望最终为用户所接受。

    ​    ​云计算预示着我们存储信息和运行程序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程序和数据不再运行和存放在个人台式计算机上,相反一切都托管到“云”中。从计算方式来说,云计算的出现相当于一个世纪以前的电力革命。在电力公司设施出现之前,每个农场和企业都用各自的发电机单独发电。电网建成后,农场和企业关闭了自己的发电机,改为从公用企业购买电力,其价格比他们自己生产更低、可靠性更高。

    ​    ​云计算定义的关键在于“云”这个词。云是一组数量众多的、互联到一起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可以是个人电脑或网络服务器,它们可以是公共的或私有的。对用户而言,云背后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是不可见的。至于云服务是基于HTTP/HTML/XML/JS还是其他特定的技术,从表面上看并不是很明显,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中用。

    ​    ​从谷歌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有6个关键的特性:

    ​    ​1、云计算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作为一个使用者,一旦你连接到云中,那么里面存放的任何东西都将变成你的。此外,数据还可以与他人共享。

    ​    ​2、云计算是以任务为中心的。问题的焦点不再是应用程序及其能做什么,而是你需要做什么和应用程序如何完成你的任务。

    ​    ​3、云计算是强大的。成百上千电脑连接到一起形成巨大的计算能力非一台单独台式机所能比拟。

    ​    ​4、云计算是易于访问的。数据存储在云中,用户可以即时从多个库中检索更多信息,不再受限于单一数据源的限制。

    ​    ​5、云计算是智能的。随着各种数据被存放在云中,为更智能访问这些信息,数据挖掘和分析必不可少。

    ​    ​6、云计算是可编程的。大量需要利用云计算的任务都必须自动化的。如为保证数据完整性,某台机器下线后自动重新冗余其上的数据。

    ​    ​云计算的前身是客户机/服务器计算和对等的分布式计算。它们所关心的问题都是集中的存储如何促进协作和多台电脑如何在一起工作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使用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是一种“紧急与等待”的体验。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服务器部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瓶颈。所有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不得不首先通过服务器,然而这种效率的做法可能是很低下的。P2P计算定义了这样一种网络结构,其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有相等的能力和责任。把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都看做是对等的,因而使得直接的资源和服务交换成为可能。在这种架构中,无须中央服务器的存在,因为任何一台电脑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充当这种角色。也许最著名的P2P网络就是因特网。当然,并非因特网的每一部分都具有P2P特性,随着万维网的发展,计算模式由P2P冲洗回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P2P模式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分布式计算。某个网络升值整个因特网上的空闲个人电脑被组织起来,用来为大规模的、处理器密集型的项目提供计算能力。这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计算能力在多台计算机之间共享。

    ​    ​从早期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到P2P的发展,始终存在这样的需求----让多个用户一起从事同一个基于计算机的项目。这种类型的协同计算就是云计算背后的驱动力,它已经存在十多年了。

    ​    ​Sun公司的口号是“网络是计算机”,这一口号很好地描述了云计算的工作方式。从本质上说,计算机网络的只能类似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主要用来在因特网上向用户提供数据和应用程序服务。该网络存在于由IP地址构成的“云”----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的因特网中,对外提供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从而使得广域范围内的群组协作成为可能。(因特网是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组成的国际性网络,三点核心:全球性的;每台主机要有“地址”,主机需要按照共同的“协议或规则”连接在一起,目前地址即IP地址,协议或规则即TCP/IP)

    ​    ​总之,云计算实现了从计算机到使用者,从应用到任务,从孤立的数据到可随处访问,可以与任何人共享的数据转变。使用者可以不再从事数据管理的任务,升值无须记住数据的位置。所有这些情形都是因为数据在云里,因而可以立即被该用户和其他授权用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