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存模型(java 并发编程基础)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云上数据属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1 09:42
内存模型

happens-before
     两个操作之间具有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前一个操作必须要在后一个操作之前执行!happens-before仅仅要求前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对后一个操作可见,且前一个操作按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the first is visible to and ordered before the second)。
     一个happens-before规则通常对应于多个编译器重排序规则和处理器重排序规则。对于java程序员来说,happens-before规则简单易懂,它避免程序员为了理解JMM提供的内存可见性保证而去学习复杂的重排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的具体实现。

顺序一致性

     如果程序是正确同步的,程序的执行将具有顺序一致性(sequentially consistent)--即程序的执行结果与该程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的执行结果相同.

     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是一个被计算机科学家理想化了的理论参考模型,它为程序员提供了极强的内存可见性保证。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有两大特性:
    1. 一个线程中的所有操作必须按照程序的顺序来执行。
    2.(不管程序是否同步)所有线程都只能看到一个单一的操作执行顺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每个操作都必须原子执行且立刻对所有线程可见.

     但是,在JMM中就没有这个保证。未同步程序在JMM中不但整体的执行顺序是无序的,而且所有线程看到的操作执行顺序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在当前线程把写过的数据缓存在本地内存中,且还没有刷新到主内存之前,这个写操作仅对当前线程可见;从其他线程的角度来观察,会认为这个写操作根本还没有被当前线程执行。只有当前线程把本地内存中写过的数据刷新到主内存之后,这个写操作才能对其他线程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线程和其它线程看到的操作执行顺序将不一致。


volatile

     volatile变量自身具有下列特性:
     可见性: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读,总是能看到(任意线程)对这个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
     原子性:对任意单个volatile变量的读/写具有原子性,但类似于volatile++这种复合操作不具有原子性。

volatile写-读的内存语义

     从内存语义的角度来说,volatile与监视器锁有相同的效果:volatile写和监视器的释放有相同的内存语义;volatile读与监视器的获取有相同的内存语义。

  • 当写一个volatile变量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刷新到主内存。
  • 当读一个volatile变量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置为无效。线程接下来将从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

    volatile写-读建立的happens before关系(因为happens-before的传递性)。

    如果我们把volatile写和volatile读这两个步骤综合起来看的话,在读线程B读一个volatile变量后,写线程A在写这个volatile变量之前所有可见的共享变量的值都将立即变得对读线程B可见。

    下面对volatile写和volatile读的内存语义做个总结:
         1.  线程A写一个volatile变量,实质上是线程A向接下来将要读这个volatile变量的某个线程发出了(其对共享变量所在修改的)消息。
         2.  线程B读一个volatile变量,实质上是线程B接收了之前某个线程发出的(在写这个volatile变量之前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3.  线程A写一个volatile变量,随后线程B读这个volatile变量,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线程A通过主内存向线程B发送消息。

volatile内存语义的实现

     前文我们提到过重排序分为编译器重排序和处理器重排序。为了实现volatile内存语义,JMM会分别限制这两种类型的重排序类型。
     比如:
     1.当第二个操作是volatile写时,不管第一个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这个规则确保volatile写之前的操作不会被编译器重排序到volatile写之后。

JSR-133为什么要增强volatile的内存语义


     在JSR-133之前的旧Java内存模型中,虽然不允许volatile变量之间重排序,但旧的Java内存模型允许volatile变量与普通变量之间重排序。
     因此在旧的内存模型中 ,volatile的写-读没有监视器的释放-获所具有的内存语义。为了提供一种比监视器锁更轻量级的线程之间通信的机制,JSR-133专家组决定增强volatile的内存语义:严格限制编译器和处理器对volatile变量与普通变量的重排序,确保volatile的写-读和监视器的释放-获取一样,具有相同的内存语义。
    由于volatile仅仅保证对单个volatile变量的读/写具有原子性,而监视器锁的互斥执行的特性可以确保对整个临界区代码的执行具有原子性。在功能上,监视器锁比volatile更强大;在可伸缩性和执行性能上,volatile更有优势。如果读者想在程序中用volatile代替监视器锁,请一定谨慎。

现在对公平锁和非公平锁的内存语义做个总结:
1.公平锁和非公平锁释放时,最后都要写一个volatile变量state。
2.公平锁获取时,首先会去读这个volatile变量。
3.非公平锁获取时,首先会用CAS更新这个volatile变量,这个操作同时具有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

从本文对ReentrantLock的分析可以看出,锁释放-获取的内存语义的实现至少有下面两种方式:
1.利用volatile变量的写-读所具有的内存语义。
2.利用CAS所附带的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

weakCompareAndSet   compareAndSet  再了解


final

对于final域,编译器和处理器要遵守两个重排序规则:

  1. 在构造函数内对一个final域的写入,与随后把这个被构造对象的引用赋值给一个引用变量,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可以确保:在对象引用为任意线程可见之前,对象的final域已经被正确初始化过了,而普通域不具有这个保障。)
  2. 初次读一个包含final域的对象的引用,与随后初次读这个final域,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初次读对象引用与初次读该对象包含的final域,这两个操作之间存在间接依赖关系, 大多数处理器也不会重排序这两个操作。所以这个规则只针对少数的处理器。)

对于引用类型,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对编译器和处理器增加了如下约束:

  1. 在构造函数内对一个final引用的对象的成员域的写入,与随后在构造函数外把这个被构造对象的引用赋值给一个引用变量,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JSR-133为什么要增强final的语义

     在旧的Java内存模型中 ,最严重的一个缺陷就是线程可能看到final域的值会改变。比如,一个线程当前看到一个整形final域的值为0(还未初始化之前的默认值),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个线程再去读这个final域的值时,却发现值变为了1(被某个线程初始化之后的值)。
     为了修补这个漏洞,JSR-133专家组增强了final的语义。通过为final域增加写和读重排序规则,可以为java程序员提供初始化安全保证:只要对象是正确构造的(被构造对象的引用在构造函数中没有“逸出”),那么不需要使用同步(指lock和volatile的使用),就可以保证任意线程都能看到这个final域在构造函数中被初始化之后的值。

Java程序的内存可见性保证按程序类型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 单线程程序。单线程程序不会出现内存可见性问题。编译器,runtime和处理器会共同确保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与该程序在顺序一致性模型中的执行结果相同。
  2. 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的执行将具有顺序一致性(程序的执行结果与该程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的执行结果相同)。这是JMM关注的重点,JMM通过限制编译器和处理器的重排序来为程序员提供内存可见性保证。
  3. 未同步/未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JMM为它们提供了最小安全性保障:线程执行时读取到的值,要么是之前某个线程写入的值,要么是默认值(0,null,false)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