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书园图书回顾——过去十年里的九十九种声音

来源:互联网 发布:frobenius矩阵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6:29

万圣书园图书回顾——过去十年里的九十九种声音

                                      


万圣书园图书回顾
——过去十年里的九十九种声音

关于“过去十年里的九十九种声音”图书展,有必要向公众交代如下几点:
一、十年,九十九种声音。数字规定了下限,其上限只有符号意义,意指声音多元;
二、两级的入选标准。一级标准两个。其一,该“声音”开启了一种话语叙述方式。其二,该“声音”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到公众层面,因而产生了相应的公共影响。次一级的标准若干。其要者有:该“声音”独立结集,或专著或文集;结集时间必须在1994至2004年十年间;结集为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物;一种声音有若干种表达时,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者等等;
三、遗憾。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排斥”,但万圣这次选择过程中的“排斥”,更多是无奈,道理大家都明白。有几点遗憾却不能不做交代:
    1.一些标准的设置,使某些声音缺失,但其重要性是大家公认的,比如后“东方”杂志时代钟佩璋的声音,“非典”期间科学家钟南山,和**的声音等等;比如十年来企业家阶层的声音,像我们一直关注的万科、万通、SOHO等企业内刊;
    2.还是因为标准的设置,使得一些重要的声音被割舍,恕不一一列举;
    3.虽然未作为入选的设置标准,但这里听到的主要是民间,和介乎官方与民间之间的声音,没有官方声音并不表明官方声音不重要,而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化作了政策、法规,它已不再是我们这里意义上的“声音”了;
    4.有些较重要的声音已经发出来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或许再等几年入选下一个十年更合适,本次便也割舍了。
四、一家之言。此次评选过程中未介入外力,是谓万圣一家之言,相信既会赢得不少认同,也会引起很多争议。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却仿佛经历了一次冲击甚或震撼。重温这九十九种声音吧!是不是比上一个十年(1984至1994)的“声音”多得多?而且更加千奇百怪?上上一个十年(1974至1984)呢?几乎就两三种,最多四、五种声音吧。仅从声音的多寡,我们是否感觉到了中国社会三十年巨大的变化?
 
01  陈丹青《多余的素材》山东画报/2003年1月
01  陈丹青《纽约琐记》吉林美术/2000年7月
02  陈志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三联/2002年1月
03  崔卫平《积极生活》中国人大/2003年10月
04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1978-1998》北京大学/2000年5月
04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大/2004年7月
05  邓英淘、王小强《再造中国》文汇/1999年7月
06  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北京三联/2004年3月
06  邓正来《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辽宁大学/1998年2月
07  丁  东《顾准寻思录》作家/1998年1月
08  方兴东《创新式摧毁力》北京大学/2004年1月
09  方舟子《溃疡》海南/2001年6月
10  冯克利《尤利西斯的自缚》江苏人民/2004年5月
11  甘  阳《将错就错》北京三联/2002年2月
12  葛红兵《障碍与认同:当代中国文化问题》学林/2000年12月
13  韩少功《夜行者梦语》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1月
14  何怀宏《道德、上帝与人》新华/1999年8月
15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1998年9月
16  何  新《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时事/2001年9月
17  河  清《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中国人大/2003年12月
18  《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2002年12月
19  虹  影《饥饿的女儿》四川文艺/2000年4月
20  胡鞍钢《大国战略——中国利益与使命》辽宁人民/2000年1月
21  胡舒立《新金融时代》中国物资/1999年6月
22  季卫东《宪政新论》北京大学/2002年8月
22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中国法制/2004年11月
23  江晓原《交界上的对话》江苏人民/2004年1月
23  江晓原《天学真原》辽宁教育/1995年1月
24  蒋  庆《公羊学引论——儒家的政治智慧与历史信仰》辽宁教育/1995年6月
25  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浙江人民/1999年10月
26  郎咸平《公司治理》社科文献/2004年2月
27  雷  颐《时空游走》山东教育/1999年7月
28  **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2002年1月
29  李  劼《李劼思想文化文集》青海人民/1998年1月
30  李  锐《**往事杂忆》江苏人民/1995年8月
31  李慎之《中国的道路》南方日报/2000年1月
32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1997年12月
33  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1997年1月
34  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江苏美术/2000年8月
35  林  达《历史深处的忧虑》北京三联/1997年5月
36  刘  禾《跨语际实践》北京三联/2002年6月
37  《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2000年1月
37  《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北京三联/1995年11月
38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上海人民/1999年1月
38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联/1998年1月
38  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2003年1月
39  刘亚洲《战神凌空:世界空军百年评点》解放军/2004年1月
40  卢跃刚《大国寡民》中国电影/1998年1月
41  马立诚 、凌志军《交锋》今日中国/1998年1月
42  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四川文艺/1996年1月
43  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作家/2000年1月
44  潘绥铭《存在与荒谬: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群言/1999年1月
45  理群《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汕头大学/1999年5月
46  秦晖、金雁《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1996年1月
47   沈昌文《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作家/2003年11月
48  盛洪《为万世开太平——一个经济学家对文明问题的思考》北京大学/1999年1月
49  时殷弘《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当代世界/2002年9月
50  孙  歌《主体弥散的空间:亚洲论述之两难》江西教育/2002年10月
51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科文献/2003年10月
51  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社科文献/2004年12月
52  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商务/2001年3月
53  汪丁丁《理性的追问: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广西师大/2003年12月
53  汪丁丁《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中国社科/1996年1月
54  汪  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北京三联/2004年7月
55  王  安《公开的新闻内幕》群言/1997年9月
56  王  蒙《笑而不答:玄思小说》辽宁教育/2002年6月
56  王  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2003年1月
57  王铭铭《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1997年1月
58  王绍光《分权的底限》中国计划/1997年1月
58  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中国财经/2002年6月
59  王  朔《无知者无畏》春风文艺/2000年1月
60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中国青年/1997年1月
61  王  焱《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北京三联/2000年9月
62  王  怡《不服从的江湖》上海三联/2003年8月
63  王元化《清园近思录》中国社科/1998年1月
63  王元化《九十年代日记》浙江人民/2001年7月
64  温铁军《解构现代化:温铁军演讲录》广东人民/2004年5月
65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1999年1月
66  吴  思《潜规则》云南人民/2001年1月
66  吴  思《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中国工人/2003年8月
67  西  川《让蒙面人说话》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1月
68  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湖北教育/2001年3月
69  谢  泳《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文化艺术/1999年1月
70  徐  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大/1997年1月
71  徐友渔《告别20世纪》山东教育/1999年7月
72  许纪霖《另一种启蒙》花城/1999年8月
73  许知远《纳斯达克的一代》文化艺术/2001年9月
74  薛  涌《直话直说的政治》广西师大/2004年7月
75  颜  峻《内心的噪音》外文/2001年3月
76  阎学通《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天津人民/1998年1月
77  《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社科/1999年4月
78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1999年3月
78  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1994年6月
79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社科文献/2003年12月
79  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社科文献/2003年12月
80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2001年12月
81  余  华《内心之死》华艺/2000年1月
82  余  杰《火与冰》经济日报/1998年1月
83  余秋雨《山居笔记》文汇/1998年9月
84  俞可平《地方政府创新与善治:案例研究》社科文献/2003年9月
84  俞可平《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社科文献/2004年9月
85  袁伟时《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广东教育/1998年8月
86  张承志《荒芜英雄路》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8月
87  张曙光《繁荣的必由之路》广东经济/1999年5月
88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北京三联/2003年8月
88  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2004年3月
89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1999年9月
90  张远山《告别五千年》西北大学/2002年6月
91  张志扬《渎神的节日——这个人在放逐中寻找归途的思想历程》上海三联/2000年5月
92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北京三联/1995年1月
93  郑也夫《走出囚徒困境》光明日报/1995年1月
94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社科文献/2002年9月
95  朱大可《话语的闪电:文坛独行侠的“降龙十三篇”》华龄/2003年10月
96  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3月
97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1996年5月
98  朱  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河南人民/1998年1月
99  资中筠《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中国社科/2002年2月
99   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上海人民/2003年1月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