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味道依靠微博聚合+PGC,以更简洁的体验帮你发现美食

来源:互联网 发布:热分析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7 06:05

  现在的美食发现应用基本都在往两个方向努力:一是社交化,基于好友和达人做美食点评和推荐;二是标签化,给美食、用户打上很庞大的底层标签以实现搜索,或许还会有一个美食推荐算法。

  在这两点上都做得比较好的有“饭本”,我们不少同事也认同这一点。但是,有时真心会觉得杂乱无章的好友信息流、眼花缭乱的标签变成一种负担(信息过载)。而且不管标签打得多完善,想让我检索到有效结果的前提是我真的知道自己想吃什么,查准率和用户自身知识经验直接成正比。

  而“城市味道”(iOS/Android)最吸引我的点是,它的整个体验十分简洁,给我一种很“轻松”“随意”的感觉。

  从功能上看,城市味道只有每日推荐、发现(攻略 + 榜单)和搜索三个主要模块:推荐的内容量并不大,目前每天只推两三条,主打的是餐厅精选;发现模块则试图营造一种杂志式的、有一定文化深度的美食阅读体验。这里用户不是临时起意去找餐厅,而是一条由兴趣到食欲的转化路径;而搜索部分则相对次要和简单,提供了附近、商圈、地铁等线索,以及少数几个标签。

  从内容结构上看,城市味道分为了 PGC 的餐厅推荐和发现,以及 UGC 的餐厅展示两层。在 PGC 层面,依靠美食编辑从微薄、大众点评发现内容,精选出有特点的餐厅。在 UGC 层面,则是将微博上有关该餐厅的图文消息聚合,以瀑布流的形式带给用户“逛”餐厅的感觉。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城市味道只精选每个城市 5% 到 10% 的特色餐厅,用户在找餐厅时不会被海量的噪音信息湮没,也不需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而进入餐厅页面后,微博上美食达人和普通食客海量的图文分享可以带来更直观可信的感受——其核心逻辑是,让用户发现餐厅时不那么费力,但是在决定是否去这家餐厅时,又可以有比较丰富的决策信息。

  从微薄抓取内容,省去了自己运营 UGC 社区的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内容相对丰富及时。抓取之后通过编辑人工审核,防止垃圾信息进入。

  目前城市味道还是纯粹面向 C 端,9 月份正式上线以来已经做了 30 万到 40 万用户,但据创始人冯凯透露,目前日活数据还不是很高。未来该产品会吸引 B 端入驻,为商户与食客搭建直接沟通的渠道。现在的商家页面下已经有“商家动态”这一模块,各种促销活动或许可以在这里与微博同步实现。

  在城市味道团队看来,他们未来也还是要往社交和内容结构化这两个方向靠拢的。但和饭本不同的是,他们并不追求推荐者与接受者之间存在好友关系,而是基于用户在微博上的信息提取标签做算法匹配。同时,他们也不是太强调用标签检索餐厅的场景。

  最后说点多余的,个人感觉现在的美食发现应用都有点“急功近利”的意思,核心目标总是让用户在产生吃东西的意图时最快速地找到餐厅,而不是创造更丰富的美食体验。一个是由“欲望”到“美食”,一个是由“兴趣”到“美食”,后者除了豆瓣这类社区产品外基本无从满足——但是一个桌面时代产生的、丝毫不垂直的豆瓣真的就够了么?

  我个人比较喜欢城市味道创始人冯凯的表述:“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城市中能代表这个城市味道的美食餐厅,用户找到这些就够了。除此之外,其它餐厅都是填饱肚子的,满街都是,不用借助任何 APP。”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