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人对“慰安妇”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

来源:互联网 发布:nginx sub filter无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3:34
引自凤凰卫视--作者:烟台山

前些日子看到雷桂英老人逝世的消息,心中颇有些伤感,证人又少了一个,人们又遗忘了一分,善于遗忘的民族啊,当把过去的荣辱都遗忘的时候,我们又如何展望未来?当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过去都遗忘的时候,我们又如何保障今天的安宁?
  
   好在又有一位勇敢的老太太站出来了,她就是江苏如皋的周粉英,这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是勇者,敢于冲破重重心理障碍站出来,让人很钦佩,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出 来指证,更让人感慨万千,让人对当年日军的残暴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南京大屠杀以外,又增加了诸多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民众犯下的暴行的铁证。网上的“南京大屠 杀”纪念馆我实在不忍心去,那凄厉的音乐,那触目惊心的画面,简直让我难以忘怀。可惜,我们无法考证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而曾经的敌人日本将每一个原子弹 受害者的名字都刻在了和平纪念馆的墙上,这一点,让我们感觉做的相当不足;犹太人不厌其烦的念每一个在二战中被屠杀的同胞的名字,也我们感到了精神的感 召。总而言之,我们缺乏对受害者的敬重。
  
   我无意对日军的残暴有过多阐述,这些众所周知,只想接着“越泡越开心”——陈柱先生的《为什么“慰安妇”到了九十岁才肯站出来?》继续探悉。 这个话题很沉重,反思一下,为何当初那么多的良家妇女被蹂躏,而敢于站出来的却凤毛麟角呢?到底什么使她们宁愿把苦水泪水往肚子里咽,甚至到死都不愿或不 敢把这些屈辱的历史公布于众呢?可以说,这不是她们个人的屈辱史,而是整个民族的屈辱史啊!可惜,在种种压力之下,敢于站出来的人少之又少,乃至把屈辱带 进坟墓 ,尘封成难以揭开的历史。
  
   深入探究,看一下《江苏如皋九旬老妇周粉英公开“慰安妇”身份》或许会略知一二,里面讲到“他们家族中都知道他的母亲曾经被日军抓作慰安妇,他们作为后人 也感到十分屈辱,老母亲和他们一直也不愿提及此事”,这或许是原因之一吧。毕竟被迫作慰安妇不是好事情,他们不公开是害怕被戳脊梁骨,这会在她们及其家人 原本已受伤的心理上再撒一把盐。缺乏人文关怀,还可能会有身败名裂的危险,使得被迫做慰安妇的女士们选择了沉默,一个民族屈辱的历史被人们有意无意的选择 了遗忘。
  
   中国政府缺乏对弱者基本的保障,从抗美援朝期间被俘的志愿军战士回国的遭遇即可得知;而慰安妇作为受屈辱的底层民众,有关部门对她们缺乏人文关怀,救助她 们的一般都专门的科研人员,而政府却不动声色,很耐人寻味。扶助国民是政府的义务,而有关部门却可以选择不作为,这让人感觉不甚爽。抗战的时间过去的越 久,剩下的屈辱的标志就越少,对正在进行的民间对日索赔就越不利,为何说银杏是活化石呢?证据比较重要,否则就难以证明,年代不等人啊!这样历史如何铭记 呢,似乎不仅体现在课本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或许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了。给她们基本的关照,给她们心理辅导,让她们获得基本的尊重,从而让民众记 住这段屈辱史。
  
  
   国人对弱者缺乏宽容,不仅不施以援手,还往往对弱者指手画脚乃至排斥。这使得被迫做慰安妇的人不敢站出来,因为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啊,谁也不希望本已受 伤的心灵再受伤。相比之下,韩国的慰安妇就可以站出来,作为受害者,她们受到韩国民众的同情,毕竟这是韩国那个时代屈辱的烙印;作为勇敢的面对过去的人, 她们受到韩国民众的尊重,毕竟她们敢于站出来揭露日军的残暴,这需要勇气,所以他们应该得到尊重。
    
    
    一个民族,必须敢于面对过去,无论这个过去是屈辱还是辉煌。毕竟慰安妇遭受屈辱不是她们的错,一个民族不能够保护自己的妇女儿童,是这个民族的屈 辱;而这个民族抛弃曾经受到屈辱的妇女,去有选择的失忆,是在逃避现实。民族的屈辱,不能让无辜的女人去承担,毕竟她们是被迫的,这个民族的男人们没有保 护好女人们,却还要让这些女人们来承担痛苦,说明这个民族并不成熟,是精神上的自虐!让我们去关爱她们,让她们获得应有的尊重!让我们更宽容,用自己的真 心去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由,爱法治,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
  
我说你们肯定不相信:
    1.一部分慰安妇女是强迫的(中国韩国等)
    2.一部分是日本的(她们是主动的),
    3.一部分是朝鲜的(多数是愿意的)
    4.中国那些,很多一部分是妓女,也有良家妇女是 愿意的.
    
    根据:上海苏教授的著作---<<慰安妇>>
    韩国女作家的著作<<慰安妇回忆--挺身队>>
    日本老侵华士兵东史朗日记
    
       
  
  
    韩国女作家的著作<<慰安妇回忆--挺身队>>书中暴露了这问题,那些娘们兴高采烈地跟着日本军队过黄河(有照片),还 主动为鬼子手淫,安慰小鬼子放松,非常敬业.为了争鬼子主顾多到自己身上(根据接待数量提成),互相攻击,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
    老板放她们出去买东西,这时完全有时间有条件逃跑,但是她们却老实地回来.
    还接受鬼子的施舍
    临解散时候还留恋不舍,还去找鬼子给安排工作
    远不是现在那些老娘们可怜巴巴地控诉那样的
    法官审理案件还要听双方发言
    你们光相信一面之词语?
    难怪你们做不了法官
    只会在这里玩愤青!!!
“新闻周报2005年8月30日报道: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一些从历史的角落里翻出来的细节更深深地打动我们,让我们更加痛恨那场非人性的战 争。我国第一部关于“慰安妇”的长篇摄影纪实作品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青年摄影家陈庆港花一年时间遍访健在慰安妇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站出来不止需要勇气
    
     记者:哪里的慰安妇比较多?
    
     陈庆港:我国山西省和海南省是慰安制度的重灾区。1937年秋,日军攻入山西,第20、108、109师团等部队开始长驻当地。成百上千的山西妇女被日军 抓入炮楼为官兵提供性服务。调查发现大量慰安妇幸存者集中在今天山西盂县。此外,海南是日军慰安所和慰安妇幸存者集中的大省。目前已证实的慰安所有60余 个,愿意公开证言的慰安妇有20多人。
    
    
    
     记者:曾为慰安妇是惨痛的,也是不光彩的。她们在生活中会受到歧视吗?
    
     陈庆港:大部分慰安妇都有过被歧视的经历。日军投降后,大部分人都回到原来的村庄里生活,也有的受不了人们歧视的目光,干脆逃到深山里,过一种野人的生 活。生活在村庄里的慰安妇大多很不如意,因为不光彩的历史,她们很难嫁出去。即使出嫁,也是嫁给穷困潦倒、又老又丑的光棍汉。尤其是“文革”期间,大批慰 安妇被揪出来,批斗、游行,有的人不堪侮辱,愤而自杀。好在近年来,人们对慰安妇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了解到她们是战争中的受害者,对她们有了理解,这样 的歧视才慢慢好些,所以,她们才会有勇气站出来讲话。
     记者:曾经做过慰安妇的妇女,他们的家庭生活会好吗,她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陈庆港:很多慰安妇嫁人后也生过孩子,大多数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有的身体被严重破坏的,已经根本没有生育能力了。这样的老人晚景都很凄惨。他们大 多生活在偏僻的地方,经济上很穷困,身体也不好,有的没有子女的,基本上没有人照顾。像蒲阿白老人,80多岁了还要自己劳动维持生计。对她们来说,身体的 创伤可能已经麻木,可是心灵的创伤也许永远得不到治疗。有的老人至今仍经常被噩梦惊扰,梦见被日本人抓住、强暴。
    
     记者:通过你的采访和了解,你觉得社会应该怎样做,才能给这些特殊的老人送去一些关爱?
     陈庆港:到目前来看,我们给这些老人的关心还很少,有的民间机构倒是有些援助行动,包括日本一些民间团体。而且,这些老人受到关注的程度也不一样,少数几 个站出来发言,并勇敢地到日本去打官司的老人的待遇会好一些。其他人的情况还是不乐观。这些有过特殊经历的人,很多已经死去,她们的悲惨故事也被埋葬了。 活着的大部分都80多岁了,现实地说,活不了几年了。我们应该给她们更多的关注,应该记住她们的经历,她们的耻辱。”
    
     ——————————————————-
    
     我国的人们对被强奸的女性一向是歧视的。哪怕她是被迫的,是国家无力保护本国女性受到强暴的。
    
    生活中被强奸的女性一旦被知道惨痛经历,迎接她的就是指指点点和鄙视的目光。为了这个就有不少女性不报案忍气吞声(即使是舆论已经比较同情弱者的今天,何况是几十年前的氛围?)。
    
    
    普通女性被强奸面临歧视,慰安妇也是一样的。她还要在人群中活着。她还要活很多很多年。
    
    现在她已经90岁,人生的道路将到尽头。终于可以看淡世人的目光。于是,她站出来了。
    
前两年的报道,我国一个村子,几个幼女被同村年龄很老的男子诱奸。
    
    事情出来后,不是那些男子活不下去(监狱里关几年,出来照样过日子),而是这些幼女活不下去。村民欺辱她们,平时一起玩的小伙伴也都欺负她们(家长教的)。
    
    最后,父母不得不带着女儿搬迁到没人认识的地方。
    
    
    现在如此,几十年前更是如此。
    
    人言可畏。慰安妇想隐瞒不幸遭遇不就是很自然的了吗?
    
    何况,这是不愿揭的伤疤,揭一次就痛彻心肺。日军的暴行,她一定希望不再忆起。
    
    如果社会宽容的话,会帮她淡化这伤疤(她是被害者,她没有错)。但既然社会不宽容(反复强化她的羞耻感),只会把伤疤越划越深.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