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之——存储设备和分区标识及分区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中数组的定义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1 07:53

1、标识方法

Linux系统中,每一个设备都当成一个文件档案对待,都存放在“/dev”目录下。主要以接口类型区分存储设备,按照存储设备占用的系统接口编号为其标识符。具体规则如下:

  • IDE接口设备:一般是硬盘和光驱使用此接口,标示符为“hd[a-d]”,按设备使用的接口编号分布命名为:hda、hdb、...
  • SATA接口设备:有光驱和硬盘等设备使用,标示符“sd[a-p]”,命名为:sda、sdb、...
  • SCSI接口设备:有硬盘使用此接口,标示符也为“sd”,命名也为:sda、sdb、...
  • 串行总线接口设备:主要是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使用与SATA和SCSI接口设备相同的标识符
特殊设备命名:
  • 当前鼠标:/dev/mouse       
  • 当前CDROM/DVDROM:/dev/cdrom
  • 鼠标:USB: /dev/usb/mouse[0-15]     PS2:/dev/psaux
  • 打印机:USB:/dev/usb/lp[0-15]           25针:/dev/lp[0-2]
Linux系统支持热插拔SCSI硬盘,添加硬盘可以不关机就进行操作。硬盘处理IDE、SATA、SCSI接口外,新的接口SAS标识方法与SATA和SCSI都相同。

2、分区标识

IDE 接口设备是比较老的设备,通常主机有两个IDE接口,每个IDE扁平电缆可以连接两个IDE接口设备,一共可以连接4个设备,分别命名如下:


SATA(Serial ATA)接口设备是目前个人PC主流的硬盘接口类型,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目前传输速率可达到300M/s,是IDE接口设备的近10倍的速度。
SATA/USB/SCSI等接口都是使用SCSI模块来驱动的,因此都是以“/dev/sd[a-p]”来命名的,这种接口没有一定的顺序,不是按照IDE接口设备固定接口顺序命名的,因此Linux系统通过侦测到接入的硬盘的顺序来命名的,如主板上6个SATA插槽,有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五号插槽上,那么这两个硬盘的命名是sda和sdb,而不是sda和sde。

3、硬盘分区

每一块硬盘的第一个扇区记录了两个重要信息:
  • 主要启动记录区(Master Boot Record,MBR):可以安装开机管理程序的地方,大小为446 Bytes。
  • 分割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个硬盘分割的状态,大小为 64 Bytes。
MBR在系统开启时由BIOS读取CMOS信息后自动寻找第一个可以启动的硬件存储设备,然后启动此设备的MBR中的程序,MBR是操作系统安装时写入的,然后此程序去寻找boot loader程序从而加载操作系统。
分割表中的64Bytes容量中,分为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该区段的起始和结束的磁柱号码(柱面号),这四个记录为主要(Primary)分割槽,硬盘分区就是对着64Bytes进行设定,默认只能写入四组分割信息,分割槽的最小单位是柱面,记录起始和终止的柱面号去区分不同的分区。
  • 主分区:上述所述的硬盘默认的四个分组分割的分区称为主分区,可以直接挂载和存储数据。分别用P1、P2、P3、P4表示四个主分区。
  • 扩展分区:占用分割表中的一组信息(主分区号),记录扩展分区的范围。使用分区指向额外扇区记录硬盘分割状态,透过扩展分区指向的区块继续分割硬盘。操作系统限制一般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要想存储信息必须继续分割,形成逻辑分区才能记录信息。无法格式化。
  • 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的基础上,可创建多个逻辑分区,分割的范围是扩展分区指定的柱面号起止范围。逻辑分区的标示数字从5开始。Linux中SATA硬盘最多有11个逻辑分割(5-11号)

4、文件挂载

Linux的目录是目录树结构,所有目录从根目录“/”衍生而来。挂载:利用一个目录当做为进入一个硬盘分区(分隔槽)的数据的入口,进入该目录时就是可以读取和写入这个分区的数据。进入点目录就是挂载点。
根目录必须要挂载到某个分区内,至于其他的目录可以按照不同需求挂载到不同分区。Linux系统中一个分区称为一个文件系统,也就是一个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级文件。
默认分区方法是分割两个分区,分别挂载到“/”和“swap”目录下。一般建议分区是保留一个备用的剩余磁盘容量。一个典型的分区配置如下表: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