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的由来

来源:互联网 发布:绘图软件sai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2:00
安庆地域属青莲岗文化与仰韶文化的边缘地带。从20世纪70年代始,境内已发现20多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出土文物证明,我们的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10万年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
        
[古皖春秋]   
从遥远的古代到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今安庆地域曾建立过众多的氏族方国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区。春秋时期,西周为屏潘王室,先后分封过皖伯国、宗子国和桐子国。
        
皖,古国,在今潜山县,偃姓,皋陶之后。《古今图书集成》卷八十六载:“皖伯,史逸其姓氏。故只称周大夫”。“周大夫于皖,而皖 之名始著。”“地与山皆以大夫名天下,传后世。”皖是美好的意思,皖山皖水即江山锦绣也。古皖方国在当时就具有较高的文明,成为江北地区的大国,与中央王朝保持亲善关系,西周武王定它为伯爵国,春秋时期,楚国北上使皖成为附庸国,以后在吴国与楚国的争斗中,皖常叛楚而依附别国,所以楚借口将它消灭,建成皖邑,归属楚国。
        
此后相继衍生出“山称皖山,水称皖水”;皖山又称皖公山,以山势“众山潜伏”而称潜山,主峰称为天柱山;皖河源出大别山;上游有长河、潜水、皖水3大支流,诸流汇合自安庆西郊入江处有著名的集镇名叫皖口(今名山口)。皖国的治所名叫皖城(即今潜山县梅城)。后世习惯于称呼安庆一带的长江水域为“皖江”之名,合称安庆为“八皖”之地。这就是清代以后安徽省简称“皖”的历史来由。
        
宗,今枞阳地,古国、子爵,也是偃姓,与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关系密切。国都在今下枞阳镇。春秋时,仍为宗子国。楚国北上后,为楚附庸。鲁文公十二年(前615)春,群舒叛楚。夏,为楚来,故都废为邑。战国时期,仍属楚国。
        
桐,古国,偃姓,在今桐城市北,与群舒方国关系密切。春秋时期,先后为北上争雄的南方大国吴、越、楚国的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子国叛楚,为楚灭,成楚邑。战国时期,属楚国。
        
还有一个舒国,地跨今庐江与桐城,都会在今庐江县城池乡,偃姓。这个方国比较分散,有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部落,皆同宗异国,统称“群舒”。春秋后期,相继被楚消灭。舒国成为舒邑(县),是后来庐江郡的治所,县城仍在今庐江县西南40里的城池乡城池村。
        
这四国,时而联合,时而兼并,直到春秋中期相继被崛起于江汉平原的楚国所灭。
        
[建制演变]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制,改设郡县制。秦代安徽境内大致涉及到7个郡,即江东郡、大宋郡、砀郡、泗水郡、陈郡、会稽郡、九江郡。九江郡的范围很大,领10个县,治所在寿春。当时今安庆市境的几个古国都消灭了,小邑也被瓦解,没有形成一个县,但广阔的地域属于九江郡。楚汉相争时,地属衡山王国。西汉分别归属于淮南王国、衡山王国、松兹侯国、扬州庐江郡地。其中庐江郡皖县、舒县两建制在秦代建立,松兹侯国受封于汉高后四年(前184),治所仙田铺即今宿松县凉亭镇。西晋永嘉末年(313)废皖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在皖县旧地置晋熙郡与怀宁县,形成郡、县同治于故皖城今潜山县城的体制。
        
刘宋时晋熙郡属南豫州、领怀宁、新冶、太湖左县及侨立的阴安县。萧齐改晋熙为豫州,萧梁改晋州,北齐改江州,陈改晋州,隋初改熙州,隋大业三年(607)改名同安郡,均设治怀宁县即今潜山县城;同安郡领县为怀宁、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名舒州,武德九年改名东安州,不久又改舒州,天宝元年(742)改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复改名舒州。虽有名称变易,但其治所与领县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体制一直未变。至唐代,今安庆八县已有五县正式定名,并一举奠定了今八县的地域基础。
        
北宋初属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设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设舒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建安庆府,原舒州所辖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成为府属5县建制。府治设于故皖城,怀宁县附廓。景定元年(1260)定治于宜城后,怀宁仍随迁为附廓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安庆府为安庆路,亦领上述5县;至治三年(1323)划怀宁西部清朝、玉照2乡设潜山县,治于皖城故址。安庆路领县增至6县,是为“安庆六邑”的最初建制。明、清两代均建府制,安庆府领6县直至清代灭亡而随之结束。就连民国 25年(1936)1月划太湖、潜山、舒城、霍山4县边境置岳西县,民国38年(1949)2月划桐城、庐江边境设桐庐县(后改名枞阳),基本还有在古安庆六邑区域上的变化。
        
民国期间,安庆是省、道、县三级同城而治。民国16年(1927)11月25日成立安庆市,领辖长江两岸北市、南市(今东至县大渡口)。
        
民国36年(1947)11月,中共皖西行政公署在解放区根据地成立,下辖3个专署,其中一、二专署均设在安庆境内。皖西第一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潜怀等地区,驻地在太湖县城;皖西第二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桐城、舒城、潜北和怀宁东部地区,驻地在桐城县城。
        
1949年3月,中共皖西分区委员会和皖西行署,主持组建安庆市临时人民政府。4月24日,正式建立安庆市人民政府。皖西第一、第二专署于6月20日合并,称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专署驻地设在安庆。9月,专署与市政府合并办公,保留安庆市名称。10月10日,撤销市建置,划归怀宁县。
        
1950年10月25日,恢复安庆市建置,时为安庆专署直辖市。1951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安庆市为皖北行署直辖市,暂由专署代管。次年9月,安庆市改为安徽省直辖市。1958年为专辖市,1961年为省辖市,1965年为专辖市,1979年为省辖市,1988年9月,遵照国务院《关于安徽省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设置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