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大学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学?

来源:互联网 发布:nba2k15姚明捏脸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22:36

原文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230327.html

什么是一流的大学呢?本来笔者是没有资格来定义的,但是针对目前国内虚浮的作风,实在很反感,不得不想写点儿什么来评论一下了,也不期望能改变什么,只是希望只能能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思考,大家一起来努力,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希望了。

前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曾经说过,一流大学不是看它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看它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它的学生和毕业生是否能够得到公众的承认和赢得社会的尊重。如果用这条标准来衡量,请问现在国内还有几所大学能够称得上是一流大学呢?曾经的北京大学是多么地受社会认可,而现在呢?似乎历史上的辉煌已经不在了!就拿我目前所在的重庆大学来说,曾经它也是一所很好的大学,可以不管政治,安心做自己的学术,它的学生在重庆市也非常的受人尊敬,重大的教授也是一个值得令人向往的职业,不过那时教授的收入可比公务员高多了。可现在呢?给人的感觉它更象是一个行政机构,政治的氛围非常浓厚。似乎这些副部级大学都是这样的,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中国的大学搞了三六九等,学校都与行政级别挂钩了,行政级别越高,就越喜欢搞政治呢?而一般教师的收入也是无法与公务员相提并论的,在很多学校当教师还不如搞行政呢!

说到这点,我想起了余世维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出去买水果,忘记了带钱,老板说,没有关系,你明天带来吧。于是余世维就问那个老板,万一他不来怎么办?老板就说,如果明天起没有再看到他,那只有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已经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是受人尊敬的,是得到老百姓认可和信任的,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可以放心使用。试问一下,我们国内的大学有几所能够达到这种层次?有几所大学毕业的学生是可以让用人单位放心的?这值得我们好好检讨一下了,我们的大学就只知道传授知识、组织各类考试,或者挣各种“外快”,什么时候考虑过培养学生的“素质”了。比如,有了电脑和宿舍通了网络本来是件好事,可以帮助学习,可是很多很多的学生都只是在玩游戏、看球赛,适当的休息娱乐并没有错,只是你调查一下,有几个宿舍晚上是早早休息,第二天早点儿起床锻炼或学习的?恐怕找不到几个了!我们宿舍一个山东人,每晚和网友聊天就聊到凌晨一点了,睡了都还要爬起来看球赛,结果每天都直接睡到中午吃午饭才起来,下午也干不了多少事情了,晚上又是和网友聊天,半夜再看球赛。如此周而复始,研究生阶段又能学到什么呢?简直是浪费父母的钱、浪费生命!而且还影响到了别人的正常生活。

大学生、研究生光有智商还不够,还要有情商、逆境商等等,看看现在公司的招聘就知道了,很多IT类公司基本上都要把智商、情商测试个遍。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公司已经看出了,现在虽然扩招得厉害,毕业生虽多,但是能够放心使用的却不多呢?国内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很多人读了博士却要去当个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工作轻松稳定,收入还比一般的大学教师高很多,这正是很多学生所设想自己毕业后的理想工作,所以这也就难怪公务员会成为香饽饽了。但是读到博士,还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自己想要追求什么,都还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话,那么就只能说明国内教育的悲哀了。国内的素质教育到底做到哪里去了?如果仅仅为了追求轻松,干嘛还要读博士呢?博士阶段的培养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周围的很多博士似乎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总以为读了博士就可以找到一份轻松、稳定又高薪的工作,在现在这个商业经济的时代,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了,这种理想似乎并不太切合实际。其实很多人读博士的目的仅仅是硕士毕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到底都是谁的错呢?

一流大学应该有自由的思维,自由的学术氛围,应该有一流的工科、一流的文科和一流的理科,这才能算是真正的一流大学吧。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国家就说要重点扶持一批大学,于是中国的大学就开始有了“等级划分”的概念,这个等级却并不是靠公平竞争、自己努力去争取得来的,而是靠国家的行政手段来强制性执行的。这样会出什么问题,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52年又来了一次全国性的院系调整,力度之大,把中国大学搞得面目全非。时过境迁,50多年过去了,全国重点大学从最开始的9所发展到了88所,全国重点大学还没搞完,又出来了211的概念。好了,211没出来几年,又出来985。并且在中国似乎新概念层出不穷,教育部也很热衷于搞什么工程、计划之类的,比如111创新引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等。中央这样搞也就罢了,各个地方政府也开始随波逐流,比如教育部有长江学者的说法,各地方政府也搞了自己的所谓“学者”,象湖北的“楚天学者”、湖南的“芙蓉学者”等等,总之是花样百出。很多学校甚至还有自己的人才引进工程或者项目,我在想,如果国内的土壤适合那些“人才”的发展,有他们的生存空间,根本就用不着搞那么多的人才工程吧?!莫非我们就借助几个“海龟”,就可以把国内的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了?

再拿实验室来说,有各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国家重点等等。近几年又出现了国家实验室(National Laboratory)、国家工程实验室(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以及各种类型的“中心”。表面上看起来国家似乎很重视教育和科研,实际上这些都造成了很多“名校”在以这种名义进行圈钱运动,重点大学的校长们忙得不亦乐乎,成天忙着博弈,这一轮的竞赛还未结束,又要开始忙着准备下一轮的PK了。而那些二本院校却似乎很清闲,也不是他们不想努力把自己搞好,而是国家行政上已经把他们枪毙了,早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就是一般的本科院校,仅仅搞教学就够了。一个民办的三本院校的校长就说过:不是自己不想努力把学校搞好,而是实在搞不好,不论自己多么努力,学校就是个在第三批次里面录取的民办本科院校,从生源上就永远无法和公办的学校相比,哪怕就是再差的公立学校。我想这些不公平的竞争手段,中国是永远无法出现“哈佛”的,象哈佛那样的学校到中国来了,估计也会……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所谓的“研究型大学”。从武书连的大学排名上看,还划分了研究1型、研究2型。所谓研究型大学,其实是看学校招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重,于是一些大学开始了缩招本科生,扩招研究生,搞得研究生比本科生还要多得多。我想这些也许是和MIT学的吧,包括国家实验室也都是和欧美学习过来的先进经验,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些学校为了一个排名似乎搞得太激进、太浮躁了。本科教育还没搞好,就开始大搞特搞研究生教育,他们难道不懂:本科阶段是一个人的精华学习时光,本科四年的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吗?本科是基础,对做研究来说,本科培养出来的素质和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我实在不明白为啥我们有这么多学校这么不重视本科教育而要鼓吹自己是所谓的研究型大学。这也就难怪丘成桐他老人家要说国内的本科教育出了问题这样的话了,丘成桐还指责了北京大学的某个学霸,曾经是他的学生,这也正是指出了目前我们国内的氛围是多么的浮躁!我们现在是在经济上腐败、政治上腐败,最后导致了学术上的腐败。如果连大学这最后的一点儿净土都不能幸免的话,那我们还真如郎咸平教授所说的“腐败铁三角”了。

腐败、浮躁这两个互相促进的东西,就如两颗毒瘤一样,腐蚀着我们的大学校园。我今天在这里并不是想说国家搞什么“国家实验室”之类的有什么不好,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每一个发达国家在科研领域的最高研究机构,但是大学能得到这个为什么就只是靠一个行政手段呢?国家说哪个学校好,于是那个学校以前就是再不好,也就变好了。211出来的时候,不就有很多学校,本来以前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由于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手段支持,靠国家强制性的扶持,摇身一变,就成了“211”重点大学。如果这些是靠实力竞争得来的,是靠自己努力发展来争取的,那么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说三道四了。

我以前是在一所师范院校工作,08年全校申请到了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校领导都高兴得不得了,所有的老师都精神鼓舞,以为自己学校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所“好大学”了。本来热爱自己的学校是对的,但是我想请问,学校得到社会认可了吗?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毕业生在社会上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用人单位是不是很器重这所学校的学生呢?或者说人家都来抢着要咱们这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呢?没有!而且差得很远!所以我个人认为,不要老是去吹嘘学校申请到了多少项目,有多少自然科学基金、什么973863之类的,当然这些是一所学校发展所必需的,也必须要去争取,但是同时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学校成天在追逐论文数量的时候,老是喊着要“多快好省”地发表所谓的高水平、强理论的论文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东西是真正有用的、真正能够产生价值和效益的、对人类有贡献和社会影响力的。

某些师范院校本来是院系调整的时候,定位于培养师资的学校,结果现在也要开始走综合路线,于是就开始扩招工科专业,但对工科的定位似乎又有点儿问题。我认为工科就是为了提高工程技术而设置的学科,所以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但是很多学校居然把工科教育搞成了与文理科类似了,甚至象回到了高中,把大学教育办成了应试型的教育模式。

国家要建设一流大学是正确的,但不能太激进,必须要以社会和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和背景。否则就会导致浮躁和腐败,君不见,教育部每年投资到教育上的经费,有多少投入到了初等教育之上?而投资到高等教育和科研上的经费,清华和北大占到了多少比例?不到十所的所谓“名校”居然占了每年国家投资到教育上的经费的绝大多数。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国家重视这些名牌大学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些大学靠着国家的支持,它们自己是否还有紧迫感、使命感和压力感呢?它们拿了那么多的钱,是否干了那么多的事,科研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又是多少呢?这都不得不引发我们大家的思考。

最后,还是以朱清时的那句话来结束本文,一所真正的“好大学”,不仅仅是看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是不是211985重点,有好多所谓的“基金”,建有几所重点实验室或者“工程中心”,更应该看看它的贡献和影响力,有些学校所建设的“大学科技园”、“高科技孵化中心”真正创造的价值又有多少?所毕业出来的学生是否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还应该成为一所大学是否是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之一。希望武书连下次再排名、再选出国内的一流大学的时候,应该参考这些标准,学生的就业、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