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贴——如何减少数码照片的噪点

来源:互联网 发布:台球走位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8:06

今天看徐总在希腊拍的片子,发现NIKON D90的机子竟然也拍出很多噪点。顺便来学习一下。以下为转载。

一、噪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1.图像传感器等相机硬件引起的噪点。噪点主要是由于相机使用的电子器件及放大电路的噪声以及图像传感器电极间的干扰等因素形成的。比如在像数相同的情况下,CCD 面积越小,像素点越小,电极间的间距就越密,相互间的光电干扰自然也就越大,噪点也就越多。
    2.过热引起的噪点。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或是长时间使用,都可能使得图像传感器变热而影响CCD 和电子元件的性能,产生白、红或绿的“热像素”噪点。此外,长时间曝光,除了容易使CCD 变热增加噪点外,还会因为无法处理较慢的快门速度所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致使一些特定的像素失去控制而形成比较多的噪点。
    3.高ISO 引起的噪点。高感光度一般是在光线照度低的情况下,CCD 单元不能感应到足够的光,要依靠电子线路的增益来增强信号,在信号增强的同时也会增加噪点。
    4.使用长焦引起的噪点。使用长焦拍摄时,拉近景物的同时也会放大相机本身产生的噪点,尤其是数码变焦时,采用的是数字插值运算,还会增加一些像素混合的噪点。
    5.用JPEG 格式引起的噪点。大部分DC采用JPEG 格式对图像进行压缩后再存储输出,这是一种有损压缩,比如它以上下左右8×8 个像素为一个单位进行处理,那么在其边缘位置就会与下一个8×8 像素单位边缘发生不自然的结合而产生马赛克型噪点。
      二、减少噪点的几种方法
    1. 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单反相机的图像传感器尺寸要比便携式DC 的大很多,每个像素点也大,图像噪点明显比便携式DC 的 要少。单反相机在电路设计上采用了多种电磁隔离技术,能有效控制电气元件间的干扰,噪点控制远比普通Dc好。此外,单反相机可以使用RAW 格式输出图像,能够避免JPEG 有损压缩产生的噪点。对选购便携式相机的普通用户来说,相机硬件固有的噪点是无法控制的,只有在选购时加以注意,在相同像素要求下要选择面积大的CCD 的相机。
    2.降低ISO。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较高的Is0感光度,以便提高快门速度,避免手持拍摄时抖动模糊,但高IS0 容易产生噪点,一般在IS0 400 以上都会有明显的噪点出现,应养成使用三脚架拍摄的习惯来减少噪点。另外,如果将Is0设置为“自动(Auto)”挡,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会自动调高感光度,所以平时要记得设置在常用的100 左右。
    3.采用“向右曝光”法。首先应尽量在光照好的条件下拍摄,或进行适当的补光,以避免高IS0 和长时间曝光。其次,可在拍照时通过曝光补偿有意过曝一些,也就是尽可能直方图的色阶向右分布,当然要保证不能曝光过度,这样在后期处理降低照片亮度时,也可降低噪点水平。“向右曝光”法更适合RAW 格式,通过RAW 处理软件的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功能,将看起来“太亮”的照片的直方图调整到居中正常的状态,弱化照片暗部可能因多色分调处理所引起的不平滑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噪点。
    4.不要长时间开机拍照。尽可能避免在强烈阳光下和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使用数码相机,在夏季等高温环境下使用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拍摄过程的间隙可适当关机,减少长时间开机拍摄导致的温度升高。此外,强磁场环境也会增加照片的噪点,应避免在高压线、变电站等附近使用Dc。
    5.开启相机内置的降噪功能。一些DC 提供了内置的降噪功能模式,可以通过菜单选择开启使用。不过这些内置降噪通常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在降噪的同时也会造成细节的损失。
    6.后期处理时使用专业降噪软件。对不能避免的噪点,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降噪调整,如Photoshop 中的“杂色/去斑”滤镜。最好使用Neat Image 5.2 Pro(汉化版下载地址http://www.skycn.com/soft/17291.html)、Nik Dfine 2.O、Noise Ninja 2.1 这几款专门的降噪软件,它们采用的算法更加先进,能够精确分析图像噪点成因,非常方便快捷的消除噪点,提高图像质量,是降噪软件中的佼佼者。不过,所有的软件降噪过程都会丢失一些图像细节,使用时不要将降噪效果设置到很高。

 

转自:http://mt0311.blogbus.com/logs/66697693.html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