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程序员Peter:落脚北京只因这里的胡同

来源:互联网 发布:php curl 伪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4:23
美国程序员Peter:落脚北京只因这里的胡同
| 2006-09-10 20:13:05 (4047 次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cpro.baidu.com/cpro/ui/cp.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我是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来见Peter的,可是效果却并不是像我所想像的那样,也许因为Peter过于疲惫,也许因为语言交流不畅,最终他给我的印象就像和Helena最后聊天时评价他时所说的一样,“他是一个比较平淡的人”。

一如老外们惯有的绅士与准时,Peter毕恭毕敬的和我们握手、致意,然后带我们在NCI的底层咖啡厅开始今天的谈话。


北京是一个有精神的城市
Peter说从前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但自从接触了中文,好像一下子把自己又打回懵懂时期一样,笨到透顶,虽然在德州学了两年,但却一直是班里最差的学生,比起那么美籍华人来,是天堂和地狱之分。但也许是受了这方面的刺激,为他以后来中国打下一个很好的感情基础。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不像很多中国学生是因为计算机专业好找工作而选择学习,Peter打心眼里喜欢计算机这个行当。大学毕业后,他像飞出笼子的小鸟,选择了一家做图形图像处理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编程之旅。如他所说,那时候的自己真的是一个工作狂,全身心地投入在代码的世界里。

但生活总不能这样下去,疯狂了一段时间之后,Peter开始寻找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辞掉已经发展不错的职业,只身来到亚洲,很自然他也来到了中国,而且一呆就是数年。说到为什么会选择中国,他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地域很辽阔,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美景数不胜收。而说到为什么选择北京,答案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依然存在的胡同。在天气好的时候,如果你见到一个帅气的外国小伙骑着辆自行车穿游在北京的胡同里弄,也许他就是Peter。在周末闲遐时间,Peter唯一的爱好也是逛胡同,这让喜欢新鲜事物的我多少有些不解,虽然我也爱北京的胡同,可它绝对不会让我爱它几年如一日。“我不喜欢现代化的城市,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选择上海,如果在那个城市里居住,我还不如呆在美国,美国比上海发达的城市还有很多,北京吸引我的一个地方,就是她的精神!”Peter这样解释他现在还不想离开北京的原因。从骨子里面,也许他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Foreigner。


身兼三职的公司老板
其实Peter也并不是一下子就选择留存中国,当时在北京居住的时候,他对自己说,如果9个月内还没有喜欢上这座城市,那么就离开。结果,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被Motorola相中,做了一名系统架构师,红火一时的睿智A760里面就有他的功劳。三年的手机开发让Peter嗅到隐藏在其中的商机,因为基于Linux的手机产品还有许多不是特别完美的地方,像Moto这样的大公司也需要一些服务提供商去完善它们的产品。很快,Peter就离开了Moto,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虽然还很小,但毕竟可以独立与自由地“控制生活”。因为经验,Peter并不愁拉不来单子,而是郁闷于自己公司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谈话过程中,他时不时会流露出求才若渴的手势。其实相比于国内很多同规模的小公司,Peter的Nthcode提供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三险一金不在话下,薪水也颇有竞争力。“可是今天我连续面试了五个人,都没有达到我的要求。”Peter叹了口气,做了个很无奈的手势。限于人才的缺少,现在的Peter在自己的6口之“家”里身兼三职——市场、管理、工程师。虽然他最后说“我三个月后就不会再做工程师了”,但我心里却顶了句,那要看你能不能招到合适的人。

提起目前对中国程序员的看法,Peter持赞赏态度,说他们都很聪明,但马上他又表示,“但就是这些聪明的程序员,却做不好事情,不知道为什么?”,Mike和我马上表示赞同。虽然基于各种原因,我们有着很聪明的大脑,可是在进行一个团队的项目合作时,却徒然像失掉了灵魂,常把事情搞的一团糟,也许这应归咎于我们糟糕的计算机文化,可是不是也与我们的个人职业素养有关系呢?我猛然好像明白为什么Peter的公司难以招到像样的C/C++技术人员了,乐于跟风的我们早就去学Java,现在甚至很多人连Java也看不惯开始去搞Ruby或者Python了,哪会去再回头搞像C这样传统的东西。岂不知,如黑金一般的C/C++却一直是服务器端与移动嵌入式的最佳选择。


我依然选择留在这儿
中文已经颇为流利,也渐渐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据说还有一个上海的女友,还可以每周穿梭于北京的胡同,Peter过着乐不思美的日子。如果是华人,我们也许会想着什么时候会“落叶归根”,可对Peter来讲,他所需要的是这个城市还会不会一直有他喜欢的胡同。闲聊了一个多小时,在他们依然用英文海聊,而我快要睡着的时候,结束了这次的谈话。走出NCI,前面的广场上的广播里放着熟悉的梁祝钢琴曲,不知道身在Tower里的这些外国程序员们会不会理解这首音乐背后的含义。但不管怎样,为这些勇敢的“哥伦布”们,我愿意在深夜用文字记下他们的生活。

Hello,Peter!Hello,Beijing Hutong!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