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位管理漫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旅游网站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2:25

    对于储位的货品定位和储位编码的方法,往往都是企业在实际储位管理中的一个盲点。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储位定位原则和储位编码方法,同时在实际储位管理中给出一些建议。

    在定义储位定位原则以及储位编码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物品存储位置明确标识、货品有效定位以及能够确实记录货品位置变动的记录”。


 

一、储位规划的策略:


 

    由于储位管理影响到货品从进入仓库到出库的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对于货品的合理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合理的定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货品上下架的工作量以及最大化的使用仓储空间。


 

    储位规划,常见的方式有定位存放(固定储位)和随机存放(变动储位)两种方式。


 

   定位存放(固定储位):每一个货品都有固定的储位,货品不能互用,因此规划时要注意货品的储位不可小于货品的最大库存量。


 

1、使用固定储位的原因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a 储存区域安排有考虑物品尺寸和重量,不适合随机存放


 

    b 存储条件对货品储存非常重要,如防潮、避光等等


 

    c 由于商品的物性、要求这些物品必须分开存放,例如化学品、易燃物等


 

    d 重要物品的特殊要求


 

    e 储存位置容易记忆,容易提取货物


 

2、使用固定储位的优缺点:


 

    优点:


 

    a 货品固定位置,拣货人员容易熟悉存储位置


 

    b 可按照周转率或者体积安排位置,缩短搬运距离


 

    c 可针对货物的特性安排储位


 

    缺点:储位必须根据货物的最大在库量设计,导致无法最大化利用空间。


 

    总体来说固定储位管理存取容易,但是需要更多的储存空间。


 

    这种策略适用于仓储空间大、多种少量商品存放。


 


 

  随机存放(变动储位):每个甚至每批货品存放的位置都是随机的,只要有足够空位就可以用来存放。此方式比较适用于空间有限,需要尽量使用存储空间以及种类少或者体积比较大的货品。


 

    优点:由于储位可被共用,因此仓储空间的利用率很高。


 

    缺点:


 

    a 存取位置不确定,导致出入库管理和盘点工作的困难度比较高;


 

    b 周转率高的货品可能被存放在距离入口比较远的位置;


 

    c 具有相互影响特性的货品可能相邻存放,导致货物变质;


 

   


 

    结合以上两种策略,还有分类储放、分类随机存放以及共用储放的方案。其中存放模式及其优劣如下:


 

   分类储放:首先把需要存储的货物按照一定特性予以分类,每类都指定固定存放位置,而不同货品又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指派位置。通常可按照:产品相关性、流动性、产品尺寸、重量、产品特性来作为分类依据。通常若是相关性大的且常常会流通或周转率差异很大以及产品尺寸差异很大的,可适用此方案。其优点是:便于流通性高物品的存取,具有固定储位的各项优点同时存储位置可依照特性重新设计,有利于储存管理。缺点是因为要按货品最大在库量设计,因此储存空间的利用率偏低。


 

   分类随机储放:每类货品都有指定区域,在各自区域内,具体货物随机指派位置。其优点是即有分类储放的优点,有可节省储位空间。缺点是出入库和盘点工作难度高,需要的存储空间介于随机储放和固定储位之间。


 

   共用储放:确定知道货物的进出仓库时刻后,相同时间出货的货品可以储存在同一储位。这种方式虽然在管理上复杂,但是可最大化利用空间以及搬运时间。制造业可以考虑将同一订单需要使用的材料存储在一个或者多个储位,方便出入库。


 


 

二、储位定位基本原则:


 

确定储位规划策略后,则需要进行储位的具体划分,实际划分时要考虑如下基本原则:


 

1、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为了保证空间的最大化使用,可以考虑规划储位时区分大小储存区,大批量或者大体积的货品存储在大的储位,小批量或者体积小的存储在小储位。


 

2、人工和设备的有效使用。


 

    人工和设备的有效使用,包含尽量减少人工移动的工作量和使用设备的几率。例如将笨重、体积大的品项存放在货架底层或者靠近出货区域。


 

3、货物特性的全盘考虑。


 

    实际存储时,对于货物特性的考虑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需要避光存储的货品尽量存储在靠近角落的避光处、易燃物品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区域、相同或者相似的货品尽量靠近放置。


 

4、所有品类随时存取和有效移动。


 

    周转率高、体积大的物品尽量靠近出货区或者低层的储位区;周转率低体积小的物品尽量远离进出货区域。


 


 

三、储位编码方式:


 

    确定储位划分方案后,为了方便分辨存储区,需要对储位进行命名,通常都是称为储位编码。


 

    一套适合企业的储位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货物存取的效率和储位管理的效率。


 

    常见的储位编码方法,有如下四种方式:


 

   1、区段编码方式:在库位划分时,将保管区域分隔为几个区段,对每个区段进行编码(如下图)。这种保管方式,适用于容易单位化的货品以及大量或者保管周期短的货品。而由于这种储位编码方式无法支持对立体仓储的支持,因此不常用到。常见的使用包括如按栈板方式保管或者海运码头的储位划分。


   2、品项类别方式:将一些相关货品进行集合后,区分成好几个品类,然后对每个品类进行编码图例如下图。这种储位的编码划分方式,比较适用于按照商品类别进行保管以及品牌差距大的货品,例如服饰,五金类的货品往往按照某个系列划分储位。这种编码方式往往使用在非固定储位的储位指派方式中。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划分方式也存在一些变相的使用方法,例如:某些企业会把归属于同一订单的各种材料放置在同一区域然后进行编码,从而在领料时能够根据储位号码确定材料所属订单,以便实现快速定位和批量领料的目的。


 


 

   3、地址式:利用保管区域中的现成参考单位,例如建筑物的第几栋、区段、排、行、层、格等,依照相关顺序进行编码(参考范例如下图)。例如:12-7-6:表示第十二区第七储位第六号货品。


 

    这是最常见的储位编码方式,结合规范的货架存储货品,由于储位的地址唯一,且有规律性,无论是人工拣货还是使用自动化仓储都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


 

    4、坐标式:利用空间概念来编排储位的方法。适用于流通率很小,需要长时间存放的货品。这种编码方式的优点在于将储位单元化,在货物数量、大小不确定时,可以用立体坐标的方式来确定某批货品的存储位置。通常在自动化仓储中才会使用到这种仓储方式。


 

     


 

    在实际储位管理中,根据企业实务,选择合适的存储策略,合理规划储位并且给出合理的储位编码,往往可以大大提升空间利用率和进出库速度,提升仓储管理的效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