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inux描述符和权限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9:55

一篇转载的文章:

关于_set_gate的注释。

http://www.cnblogs.com/hongzg1982/articles/2120993.html

关于段描述符的

http://www.eefocus.com/article/09-06/74800s.html

段的基地址,界限,属性信息是存在段的描述符中的。描述符就是描述段属性信息的8字节的数。描述符都放在一起,构成描述符表。有全局描述符表(GDT),中断描述符表,局部描述符表(LDT)。


在实模式下,段寄存器存储的是真实的物理地址,在保护模式下,16位的段寄存器无法存放32位的地址,因此,被称为选择符。

选择符的结构:(段寄存器的作用是用来选择描述符的)


一共三个域:第15位~第三位是用来索引描述符的,第二位是判断是全局还是局部,第一位到第0位是选择符的特权级,被称为请求者特权级RPL。只有请求者特权级高于DPL(段描述符的特权级),描述符才能被存取,这样可以实现保护机制。


关于RPL,CPL和DPL的问题,下面的网址有具体的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02b050100gdsu.html

总结一下:个人理解的RPL,是自己定义的访问权限,譬如你对一个文件有读写权限,但是你为了安全原因只想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所以RPL就发挥了作用。

还有一篇是关于上三者的具体分析。网址:

http://blog.csdn.net/better0332/article/details/3416749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