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考上北大了.........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移植破解游戏网站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3:15

#13 


高考结束,休整7-10天,就要为上北大做准备。
1。要了解北大,熟悉北大;
2。读英语,入学后要考试分班;
3。看看髙数,主要了解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区别;
4.看中外文学名著;
5。补上缺项,文科学生补理科,理科生补文科。

 =========================================================================================
给2006级北大学子的一些建议(一)
一、上北大干什么?
蔡元培先生在就职业演讲中讲到,诸君到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这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问为天职。
学什么?就是要学会做人和做学问。
做人包括三个方面,个人品德,做一个不畏权威,不畏权势,敢讲真话,服从真理的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能保护自己。
               钟南山说: 在大学时就要学习和培养在人群中的凝聚力,通俗点就是“好人缘”,有好人缘的人往往容易成功。
这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做学问必包括三个方面,文理兼修,扎实的基础,严谨的学风,求知的欲望。
世界很精彩,诱惑太多,业精于勤,荒于嬉。上网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要玩游戏。记住这是鸦片,一上瘾,就难以戒掉。在北大因玩电脑游戏而退学的,在 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
如果你认为无法控制自己,我建议你不要去北大报到,到二本学校去上学。像你这样的天资学校一定会收你。这样你整天玩游戏,考试时突击一下,及格应可以了,你可以做到游戏与混文凭两不误。我要问一句,你活着为什么,就是为了天天玩游戏吗?

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上北大和中学不同,学习由自己安排,在北大,没有两个学生的课程是完全相同的。你一定要根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金字塔型,建立体系要注意二个原则,一是文理渗透,二是有长远、中期、四年规划。
先安排四年。
四年时光很快过去,这四年如何安排应有一个规划。大一上学期主要是适应北大学习和生活。
学习,要了解北大课程的结构,选课方法,上课和自修地方等。
生活,食堂、运动场地、文娱、医院、交通、商店、周边环境等。
入学前先从北大招生网上了解,入学后逐步适应。
大一下学期要了解北大各院系情况,确定是否要转系。
大一暑假就要决定毕业去向:就业、国内读研、国外留学,去向确定后,再制定后三年的详细计划。(我在建议(二)中会谈到)

三、要会选课
北大实行学分制,课程有公共必修课,(毛概、邓论、军事理论、英语、电脑、体育等),专业课和通选课。
首先要了解本专业总学分,一般在140学分左右。各院、系不同,如数科院为136学分(含毕业论文6学分)。四年如何安排,要通盘考虑,教务部卢晓东副部长根据多年教务管理经验,提出如何选课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在入校前和入学教育时,一定要了解所在院系的教学计划和每学期的执行计划。然后根据学校的计划并结自己的学业状况、身体状况等因素,以主干课(也就是专业必修课)为主线,将体育课、通选课和公选项课穿插在各个学期。控制在14-25学分内,不要急于学完。
总的原则是课程宁可少些,但要精些,速度,宁可慢些,但要好些。一句话,对所学的课程要真正弄懂。
第一学期选课在18-20学分,第二学期可增加,第四学期为最高峰。争取在前二年完成总学分的60%。大四上学期要准备求职、考研、出国等,学分要少些,(保研者则要多些,下学期写好毕业论文)剩下学分大四下学期完成。
以上是我的意见(总的原则以后),以下是卢副部长的意见。
他说,在学习中你还可能遇到以下情况:
如果某一学期专业课业负担较重,那在这一学期就不要选太多的通选课或公选课,因为通选课或公选课的成绩也会影响GPA(平均学分绩点)。
如果某一学期非常努力但成绩较低(GPA<2.0),下一学期要主动减少学习的课程量,建议控制在18学分左右。必要时,在退课期(一般每学期第8周)可以把不很关键的必修课退掉,以后学期再学。
如果某一学期成绩很好(GPA>3.7),同时感觉比较轻松,这时可以向系主任申请超过25学分选课了,或者主动申请开始本科生科学研究了。从多年经验和北大的课程来看,这样的学生不会很多。
我国高校的学制是四年,北大执行的是有限度的弹性制,具体来说,一般本科生学习时间是4+1年,元培计划学生为5+1年,转专业学生也可5+1年。
“4+1”就是说4年在校学习时间没有修满学分,但超过90%,可先发结业证离校,结业后一年内修满学分者,经批准可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也就是说,宁可多学一年,使GPA在3.3以上。
如果学得很好,3年修满学分,也可以提前毕业。我认为即使修满学分,也不要急于毕业,充分利用这一年时间,挖掘更多北大资源。

四、关于转系和选修辅修/双学位
这一段是将卢副部长和我的意见揉合在一起。
某同学因为高考失手,无法满足自己的第一、二志愿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或因实力不够,不敢报自己想去的热门专业,想入学后再转系。
转系好不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肯定会学好。但是中学生对大学的专业只是一知半解,因而谈不上真正的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真正钻进去,你会感到这门专业是很有趣的,完全可以学下去的。
如果经过一、二年学习仍提不起兴趣,但学习成绩不差,转入你想去的专业可能性是很大的。这就是说,不管你对现在的专业有无兴趣,都要学好,因为既使转系成功,你的成绩也会带到新的专业。
大学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北大实行宽口径教育。你学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完全可以不对应。
你完全可以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你感兴趣专业攻读研究生。
我从北大06年保研情况来看,有些专业的本科是本专业,有些专业本科不是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如下:
1)        本科是原来专业的:数学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院、中文系、考古、信息管理。
2)        本科是其他专业的,(大部分是本专业的)
力学:本科专业是数学、物理、生物、护理、工科。
物理学院:数学、生物、化学
地空学院:数学、物理、化学、信科、地质、石油、矿业
环境学院:生物、气象、力学、化工、建筑等,专业很多,不一一列举。
心理系:地质、生物、法学、广告等
软件学院:什么专业都有
新闻学院:文科为主,也有工科
历史系:中文、外语、经济
哲学:中文、数学
国际关系学院:地化、历史
经济学院:法学、空间物理、信管
法学院:专业最多,文、理、工都有
信科院:大部分本专业,数学、化学、物理、经济
经济研究中心:文理、外语、没有工科。
只要基础好,转换专业应当没有问题。
莱格特教授(Anthony Leggett)原来在牛津大学学古典文学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大学快结束时,他对物理系产生了兴趣,又在牛津大学学习物理学,2003年获得物理诺贝尔奖。
在北大本科教育的训练主要是智力和能力的训练,有了这种能力学什么都可以。
北大允许学有余力的选修辅修/双学位,其目的是培养跨学科知识型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为部分对主修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设计的补充教育的教育途径。
四种情况可以选修辅修/双学位。
1)        当学生对两个知识领域都有浓厚兴趣而无法取舍;
2)        当学生出于就业考虑,不愿放弃热门专业,但自己的兴趣在别的领域;
3)        当学生为了有更多的知识能力背景,以便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4)        当学生一直无法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和适合发展的领域需要有进一步寻找的过程。
双学位或双主修应当是学科交叉,可以是主修生物+辅修数学,主修物理+辅修化学,主修地质+辅修数学,这是理学门类学科交叉,也可以历史+数学,这是文理交叉,当然也可以文科门类学科交叉。
周光召说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源泉。
学有余力学生可以选双学位,但不一定都要修。有的学生在入学或入学一年后,目标非常明确,这位学生不必选双学位,应当在二年级进入实验室,(文科学生选研究课题),开始科学探索工作。在本科期间受到更好的研究训练。
学习吃力的同学千万不要选双学位,否则会造成主修专业达不到毕业要求,毕不了业。

五、听课与记笔记
    北大老师绝大部分讲课是很精彩的,因此要学会听课,主动听课。听课时不仅要记住知识要点,而且更重要的要记住老师是如何分析问题的。有时老师会把数十年积累的经验不经意说出来,你一定要记在笔记上,一生受用。
     主动听课:一要预习,要看懂课本内容,并能提出问题,至少要了解要点。二要摸到授课老师的特点,这在听两节课后就该摸到。有的老师先提问题,逐步论证,有的放中间,也有些在最后;有些老师喜欢“讲”,以讲授为主;也有些老师喜欢“议”,以师生议论为主;有些老师喜欢“谈”,古今中外,广征博引。针对老师特点不同采用不同听课方法,关键地方不可思想开小差。三要课后认真消化,这点非常重要。中学课后忙于做题,不看书或不认真看教材。课后消化不仅看教材,还要看参考书。要发现老师来不及讲透的问题,深入钻研。
    在听课时若老师发问,一定要争取回答。
   要会记笔记。如何记,视“老师讲课”和教材而定。如教材是成熟的,老师主要按教材讲,则记重点和提纲即可。特别要记如何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如“老师不按教材”或课程开设不长,或其中知识更新快的课程,就要详细记录。笔记本两边各留1/5空白,便于课后补充和写“体会”。

六、要打下坚实基础
    魏征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聚源”。是故将来有所成就,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二年级所学的主干课,是基础的基础,一定要学好。
    专业课,争取积点4,至少3.7;通选课,3.7至少3.3;公共必修课,政治3.0以上,电脑3.3以上,英语3.7以上。达到以上要求你就立于不败之地。
    每个专业必定有最基本的几门课(主干课程)对这些课程考完以后还要反复看,知识要生根,至少20年不会忘记。
    要学习好仅是一个方面,在学校还要学会人际交往,善于和不同性格、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打交道;还要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搞研究的一定要成为学科带头人,领导一个小组。也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七、关于外语
    对非语言专业来说,外语是专业工具,必须学好。但尽量用零碎时间,听、说、读、写并重。口语不仅要会说,发音须正,而且要说得好,说得自然,合乎外国习惯。有人英语很流利,但美国人听不懂,这就是中文思维讲英语。要尽量利用北大留学生多这一资源和他们交朋友,这是提高口语能力的捷径。
    要尽量看原著,一是专业书;二是文学作品。记笔记尽量用外语,如果不能整句记,能记多少记多少。最好用英语写日记。在大学期间,至少背五首英文诗,唱三首英文歌。
    记单词一定要整句记,“整句吞下去,再整句吐出来,其文必顺,其音必正,句法必通,用字必当”。买一本袖珍字典(或电子字典)随时查阅。
  “ 语法要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有利无损的,能增加使用英语的能力。学语法不是单纯背诵法规,而是对英语作精密的观察与有系统的练习”,对常用句子和习语要反复诵读。

八、要认真阅读本科生学习和生活实用手册
    报到后每人会拿到一本手册,内容关于学籍管理、注册程序选课办法,考试规定,研究课程、选修双学位/辅修的管理,出国审批办法,借阅图书办法,奖厉条例,违纪处分条例、宿舍管理规定等等。要注意北大是很自由,但是处分很严。
九、要有知心朋友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对学生说,上北大要求知识,求友谊、求爱情。我和钱老师通电话时,我说我赞成前二点,不赞成求爱情。至少在一、二年级不能求爱情。三年级后看缘分,不要强求。你们要有自信,只要事业有成,不怕找不到满意的另一半。
    在大学期间,你一定要找到知心朋友。知心朋友不在多,有二、三个足矣。
    培根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富兰克林说:朋友的眼睛是一面明镜。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列宁说:患难识朋友。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同志的错误。
    是诤友,不是酒肉朋友。
    爱默生说: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古语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为人要存一点素心”。又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已的根基“。

十、要有健康的身体
    你们要工作四十年,然后愉快享受四十年,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身心健康)
    首先要有规律生活,有足够睡眠时间(七小时左右,中午休息半小时),晚上睡眠不能迟于11时,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睡觉(有灯光和讲话、放音乐等)。
    其次要坚持体育锻炼,每天不少于半小时。锻炼时一定认真,严格按要求做,以达到锻炼效果。同时注意全面锻炼,不要只练一项,体力、耐力、速度、灵敏都要注意到。
    最后争取洗冷水澡,从现在起在家里洗冷水澡,到北大后是中午洗(几分钟,逐渐增加),马寅初校长谈到长寿原因是一是登山,二是洗冷水浴。

十一、要参观校史馆
    校史馆在西校门内化学南楼南侧。2001年5月4日正式对外开放。校史馆为两层楼房,首层展出百年以来北大杰出人物;地下二层是主室,展览主题是“北大发展史展”共有4个大型展室。展出的图片和实物,生动地再现北大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人们从中可以考察和审视中国思想,文化和科学术展的脉络,学习北大数代优秀人才的风范,接受北大革命传统和学术传统的教育,感受北大精神的魅力。

十二、要细细游校园
    北大的校园是美的。她的美不仅在风景美,建筑美,更重要的燕园的一草一木都是浸透着北大人的精神和气质,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精神魅力的载体,成为燕园中“永恒的风景”。
    四年内你要去的地方:西校门、办公楼、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勺园、德、才、均、备、体、健、全斋(德才均备体健全是中国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每一位北大学子的理想和信念)一至六院(每座庭院有自己特点,体现了同中存异的美风范)岛亭、临湖轩、钟亭。
    镜春园、朗润园(燕园所属几座古园林中保存最好一个)、燕南园有17栋住宅,这里居住过的大师级人物,如:洪业、翦伯赞、江泽涵、周培源、褚圣麟、马寅初、陈岱孙、冯友兰、汤用彤、冯定、黄子卿、王力、林庚、朱光潜、沈同、候仁之……等。
名人雕像:蔡元培、李大钊、毛泽东、马寅初、周培源、陈岱孙、冯友兰、塞万提斯、罗蒙诺索夫。通过瞻仰这些雕像学习他们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和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
    西南联大纪念碑、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振兴中华碑。
    北大精神象征的一塌(博雅塔)糊(未名湖)涂(图书馆)值得去看无数遍。

十三、多去听讲座、社团可参加
    在北大校园文化中,讲座和社团是校园两大景观。这是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
    北大的讲座不可不听,这是第二课堂,从这里您可以听到最新的信息,了解科学前沿动态;您可以获得各领域的知识。因为到这里开讲的有专家、学者、各国政要、社会名流、三教九流。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北大学生有一特点,讲得不好就嘘你下台。
    听讲座时最好记笔记,主要记思路。不管懂不懂,把要点记下来是可以的。更重要的学会向讲课人提问题,要抓住要害,能和讲课者展开讨论更好。开始时不知如何提问题,可以看别人,回去后再想想。
    早在京师大学堂时,学生就组织了社团。蔡元培先生任校长后,大力提倡组织有积极意义社团,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当时社团有新闻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孔子研究会、数理学会、进德社、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等。对北大学术研究,对学生思想进步产生重要影响。此后北大社团活动年年相继,代代相承,成为北大的传统。
    现在北大社团过百个,新生入学后各社团招兵买马。我建议文科学生可以参加社团,文科的对象是人。在社团你会认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友,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理科学生第一学年则不参加社团为宜,因为理科功课重,第一年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打好。二、三年级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余力参加。社团是第三课堂,也是发展自己能力的平台。

十四、要在逆境中成长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在顺境之中,失败常常多于成功,害怕失败的人难于成功。
    马克思说,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学习来得快。
    列宁说: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
    拿破仑说: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巴甫洛夫说:实践上的失败,可能会成为发现的开端。
    史密斯说:成功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奋斗的结晶。
    培根说:我主要关心的,不是你是不是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是不是甘心。
    古语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失败以后,有时接下去会反而成功,所以不顺心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鱼、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
十五、第一个国庆节如何过
    国庆是长假,不要在玩中度过,用一天时间就够了。你主要任务是总结一个月学习,找到与中学不同地方。对未弄通的知识要补课,以求彻底搞懂为止。
愈早适应北大学习和生活就愈主动。
十六、要经常和家庭保持联系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你们每周必须与家庭联系: 电话、电邮、短信均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