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的自我修养——微信5.0 for Android 设计思路(二)

来源:互联网 发布:oracle数据库下载64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9:04

容我做一次标题党,这回要写的内容其实和标题没什么关系了。

去了一趟北京,见到了冯大辉老师和池建强老师,两位都分享了自己写作和编程的故事,让人心向往之。


继续走之前的坑。微信支付。

第一次使用微信支付的时候,是在一次美团团购用支付宝支付然后提示我手机没有安装支付宝的时候。我手机上第三页第三个应用那不是支付宝那是啥?情急之下,我发现手机里还有个微信支付。之后就是绑卡,验证等等。整个过程对比支付宝没有任何优越性,当然也没有更复杂。


此次过后,我依然继续用着我的支付宝。直到几天前,我在北京地铁的自动贩售机前看到了支付宝当面付的使用情景,旁边还贴着微信扫一扫特价饮料的广告,我才意识到这场支付场景之争到底蔓延到了怎样的地步。

对于微信和支付宝来说,第一次交锋的场景应该是嘀嘀打车和快的的补贴之争。两位巨头一把把的烧钱,简直丧心病狂。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面试题:估算一下北京理发师的数量。

一时兴起,我来思考一下如何估算嘀嘀打车或快的在北京一年需要烧的钱。

按照现在补贴6元来算。


首先,从网上查找北京人口分布图,了解人口分布的情况。

利用快的和嘀嘀打车,了解周边的Taxi数量。

每一区域选择多个地点采集Taxi数量,并且在每天不同时段采集样本。

周末和工作日也应当区别开。

流动人口迁入和迁出高峰时期也应该算在内。


我能想到的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些了吧。


还是继续说支付场景的事儿。

在我看来,支付宝和微信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因为整个传统行业,都在等待的互联网产品去改造他们。不只是打车或者贩售机。例如超市,如果能当面支付,很多人都会欣然接受。甚至我们可以说,在央行叫停当面付之前,这样的使用场景,已经在技术上实现了。


银行之前一直在尝试解决当面支付的问题,而他们把主要的精力花在了NFC上。NFC在我使用MX的时候,就曾经被指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就目前来看,NFC依然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巨头出来牵头制定,而且真正的使用过程中,并不会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优秀。在用户已有习惯形成的情况下,NFC在支付场景中赢面不大。


这次想明白一件事儿。传统行业亟待互联网产品去改造,这片蓝海机会还有很多。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