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好的程序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网络延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8:06

原文: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5755230

        酷 壳 – CoolShell.cn

好的程序员并一定是技术强的程序员,而是那些可以在不完美的工作环境下保证软件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序员

1.避免以下十个行为

1) 情绪化的思维

如果你开始使用不同颜色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话,那么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很糟糕的程序员。情绪化的思维或态度很有可能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怪物。相信你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很糟糕的程序会使用下面的这些语句:

  • 我的程序不可能有这种问题。
  • Java就是shit。
  • 我最恨的就是使用UML做设计。
  • 需求怎么老在变,没办干了。
  • 受不了这些人,他们到底懂不懂啊。
  • …… ……

这些带着情绪化的思维和态度,不但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很糟糕的程序员,甚至可以影响你的前途。因为,情绪化通常都是魔鬼,会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错误码率的判断和决定直接决定了你的人生。

2) 怀疑别人

糟糕的程序总是说:“我的代码一定是正确的,我怀疑编译器有问题”,“我这应该没有问题吧,STL库怎么这么难用啊”。我曾经见过有程序员这样使用STL类:map<char*, char*>,当他发现这样放入字符串后却取不出来,觉得那是STL库的BUG,然后自己写了一个map!我的天啊!

某些时候,过早的下结论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只有知道了原因,你才能知道是谁的问题。一般来说,总是自己出的问题。

3) 过多关注实现,陷入问题细节

有些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或是一个需求的时候,糟糕的程序员总是会马上去找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实现,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设计模式告诉我们,“喜欢接口,而不是实现”就是告诉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和特性要比如何实现更重要。

  • 对于一个客户的问题来说,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如何先让用户正常工作,如何恢复正在“流血”的系统,而不是把用户放在一边而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 对于解决一个bug来说,重现bug,了解原来程序的意图是首先重要的事,而不是马上去修改代码,否则必然会引入更多的BUG。
  • 对于一个需求来说,我们需要了解的需求后面的商业背景,use case和真实意图,而不是去讨论如何实现。只有了解了用户的真实意图,实际使用的方式和案例,你才能真正如果去做设计。

糟糕的程序总是容易陷入细节,争论于如何实现和实现难题,以及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忽略了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只有看懂了整个地图,我们才知道要怎么去走。

4) 使用并不熟悉的代码

糟糕的程序员最好的朋友是 Ctrl-C 和 Ctrl-V ,有些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代码的确切含义,就开始使用它,有证据表明,由拷贝粘贴引发的bug占了绝大多数。因为,代码总是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正常地工作,如果代码的上下文改变了,很有可能使得代码产生很多你不知道的行为,当你连代码都控制不住了,你还能编出什么好的程序呢?

5) 拼命工作而不是聪明的工作

对于糟糕的程序员,我们总是能看到他们拼命地修正他们的bug,总是花非常多时间并重复地完成某一工作。而好的程序可能会花双倍的时间来准备一个有效的开发环境,工具,以及在开发的时候花双倍甚至10倍的时间来避免一些错误。好的程序员总是会利用一切工具或手段来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总是为在开发的时候尽可能得不出错。后期出错的成本将会是巨大的,而且那时改正错误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所以,糟糕的程序通常会让自己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他们看上去总是疲惫的,总是很辛苦的,所以更没有时间来改善,越没有时间来改善,就有越多的问题。所以,拼命工作有些时候可能表明你不是一个好的程序员。

6) 总是在等待、找借口以及抱怨

当需求不明确的时候,当环境不是很满意的时候,他们总是在等待别人的改善。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所以自己当然就没有做好。糟糕的程序员总是希望自己的所处的环境是最好的,有明确的需求,有非常不错的开发环境,有足够的时间,有不错的QA,还有很强的team leader,以及体贴自己的经理,有足够的培训,有良好的讨论,有别人强有力的支持……,这是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态度,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一个团队需要所有人去奋斗,况且,如果什么都变得完美了,那么,你的价值何在吗?driving instead of waiting, leading instead of following.

7) 滋生办公室政治

有句话叫“丑女多作怪”,意思是说如果一个自己没有真实的能力的话,那么他一定会在其它方面作文章。糟糕的程序员也是这样,如果他们程序编不好的话,比不过别人的话,他们通常会去靠指责别人,推脱责任,或是排挤有能力的人,等等不正常的手段来保全自己。所以,糟糕的程序通常伴随着办公室政治。

8 ) 说得多做得少

糟糕的程序员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他们并不会觉得自己的认识和知识都是有限的。这就是所谓的夸夸其谈,是的,什么都做不好的程序员能靠什么混日子呢?就是吹啊吹啊。

另一个表现方式是他们在评论起别人的程序或是设计,总是能挑出一堆毛病,但自己的程序写得也很烂。总是批评抱怨,而没有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或是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些糟糕的程序员,总是喜欢以批评别人的程序而达到显示自己的优秀。

9) 顽固

当你给出一打证据说明那里有一个更好的方案,那里有一个更好的方向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倔强的认为他们自己的做法才是最好的。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例就是,当我看到一个新来的程序员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走到了错误的方向上时,我提醒他,你可能走错了,应该是另外那边,并且我证明了给他看还有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有。然而,这位程序员却告诉我,“那是我的方法,我一定要把之走下去,不然我会非常难受”,于是,在三天后的代码评审中,在经过顽固地解释以及一片质疑声中,他不得不采用了我最先告诉他的那个方法。

这些程序员,从来不会去想,也不会去找人讨论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那怕是条死路都一往直前,不撞南墙永不回头。

10) 写“聪明”的代码

他们写出来的代码需要别的同事查看程序语言参考手册,或是其程序的逻辑或是风格看上去相当时髦,但却非常难读。代码本应该简洁和易读,而他们喜欢在代码中表现自己,并尝试另类的东西,以显示自己的才气。是的,只有能力有问题的程序员才需要借助这样的显示。

记得以前的一个经历,一位英语很不错的程序员加入公司,本来对我们这些英语二把刀来说,我们喜欢看到的是简单和易读的英文文档,然后,那位老兄为了展示他的英语如何牛,使用了很多GRE中比较生僻的短语和词汇。让大家阅读得很艰苦。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一位native的美国人后来在其邮件中询问他某个单词的意思。呵呵。

2.千万别信自己的代码

在任何时候,一定要高度怀疑自己的代码。很多时候,错误总是自己造成的。所以,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review代码中所有的可疑点,千万别觉得某段代码很简单,可以略过。事实证明,很多疏忽大意都是在阴沟里翻的船,都是那些很低级的错误。在查错的过程中,切忌过早下结论,切忌四处乱改(参看《各种流行的编程风格》),停下来,想一想,会是哪儿的代码有重大嫌疑,然后查看一下代码,捋一捋程序的逻辑(参看《橡皮鸭程序调试法》),调试并验证一下程序的逻辑和变量在运行时是否是正确的。很多时候,对于那些难缠的问题,最后解决了总是因为我们开始认真回头审视所有的代码。只有对自己的代码保持着高度的怀疑,这样我们才会想着如何让其运行得更好更稳定,也会让我们在单元测试中下更多的功夫,这样才能更能在那忙碌的环境中节省时间。相信我,在集成测试中fix bug的成本要比在单元测试Fix bug的成本大得多的多。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memory leak。程序员对自己的程序需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会越来越成熟,而自己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编程十诫

  链接:陈皓博客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4250961

1.- DRY: Don’t repeat yourself.

DRY 是一个最简单的法则,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但它也可能是最难被应用的(因为要做到这样,我们需要在泛型设计上做相当的努力,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意味着,当我们在两个或多个地方的时候发现一些相似的代码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他们的共性抽象出来形一个唯一的新方法,并且改变现有的地方的代码让他们以一些合适的参数调用这个新的方法。

DRY 这一法则可能是编程届中最通用的法则了,目前为止,应该没有哪个程序员对这一法则存有异议。但是,我们却能发现,一些程序在编写单元测试(unit testing)时忘记了这一法则:让我们相像一下,当你改变一个类的若干接口,如果你没有使用DRY,那么,那些通过调用一系例类的接口的unit test的程序,都需要被手动的更改。比如:如果你的unit test的诸多test cases中没有使用一个标准共有的构造类的方法,而是每个test case自己去构造类的实例,那么,当类的构造函数被改变时,你需要修改多少个test cases啊。这就是不使用DRY法则所带来的恶果。

 

2.- 短小的方法.

至少,我们有下面三个不错的理由要求程序员们写下短小的方法。

  1. 代码会变得更容易阅读。
  2. 代码会变得更容易重用(短方法可以减少代码间的耦合程度)
  3. 代码会变得更容易测试。

3.- 良好的命名规范

使用不错的统一的命名规范可以让你的程序变得更容易阅读和维护,当一个类,一个函数,一个变量的名字达到了那种可以“望文生义”的境界话,我们就可以少一些文档,少一些沟通。文章《编程中的命名设计那点事 》可以给你一些提示。

4.- 赋予每个类正确的职责

一个类,一个职责,这类规则可以参考一下类的SOLID 法则。但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一种单一的职责,而是一个正确的职责。如果你有一个类叫Customer,我们就不应该让这个类有sales 的方法,我们只能让这个类有和Customer有最直接关系的方法。

5.- 把代码组织起来

把代码组织起来有两具层次。

  • 物理层组织: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目录,包(package)或名字空间(namespace)等的结构,你需要把你的类用一种标准的方法组织起来,这样可以方便查找。这是一种物理性质的代码组织。
  • 逻辑层组织: 所谓逻辑层,主要是说,我们如果把两个不同功能的类或方法通过某种规范联系和组织起来。这里主要关注的是程序模块间的接口。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程序模块的架构。

6.- 创建大量的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最接近BUG的地方,也是修改BUG成本最低的地方,同样也是决定整个软件质量好坏的成败的地方。所以,只要有可能,你就应该写更多的,更好的单元测试案例,这样当你未来有相应代码改变的时候,你可以很简单知道你代码的改变是否影响了其它单元。

7.- 经常重构你的代码

软件开发是一种持续的发现的过程,从而让你的代码可以跟上最新的实际需求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经常重构自己的代码来跟上这样的变化。当然,重构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所有的重构都是成功的,也不是我们随时都可以重构代码。下面是两个重构代码的先要条件,以避免让你引入更多的BUG,或是把本来就烂的代码变得更烂。

  1. 有大量的单元测试来测试。正如前面所说,重构需要用大量的单元测试来做保障和测试。
  2. 每次重构都不要大,用点点滴滴的小的重构来代替那种大型的重构。有太多的时候,当我们一开始计划重构2000行代码,而在3个小时后,我们就放弃这个计划并把代码恢复到原始的版本。所以,我们推荐的是,重构最好是从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8.- 程序注释是邪恶的

这一条一定是充满争议的,大多数程序员都认为程序注释是非常好的,是的,没错,程序注释在理论上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实际过程序当中,程序员们写出来的注释却是很糟糕的(程序员的表达能力很有问题),从而导致了程序注释成为了一切邪恶的化身,也导致了我们在阅读程序的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读注释而直接读代码。所以,在这里,我们并不是鼓励不写注释,而是——如果你的注释写得不够好的话,那么,你还不如把更重要的时间花在重构一下你的代码,让你的代码更加易读,更加清楚,这比会比注释更好。

9.- 注重接口,而不是实现

这是一个最经典的规则了。接口注重的是——“What”是抽象,实现注重的是——“How”是细节。接口相当于一种合同契约,而实际的细节相当于对这种合同契约的一种运作和实现。运作是可以很灵活的,而合同契约则需要是相对需要稳定和不变的。如果,一个接口没有设计好而需要经常性的变化的话,那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代来的后果,这绝对会是一件成本很大的事情。所以,在软件开发和调设中,接口是重中之重,而不是实现。然而我们的程序员总是注重于实现细节,所以他们局部的代码写的非常不错,但软件整体却设计得相对较差。这点需要我们多多注意。

10.- 代码审查机制

所有人都会出错,一个人出错的概率是很大的,两个人出错的概率就会小一些,人多一些,出错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小。因为,人多了,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事情,虽然这样可能导致无效率的争论,但比起软件产品release后出现问题的维护成本,这点成本算是相当值得的。所以,这就是我们需要让不同的人来reivew代码,代码审查机制不但是一种发现问题的最有效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知识共享的机制。当然,对于Code Review来说,下面有几个基本原则:

  • 审查者的能力一定要大于或等于代码作者的能力,不然,代码审查就成了一种对新手的training。
  • 而且,为了让审查者真正负责起来,而不是在敷衍审查工作,我们需要让审查者对审查过的代码负主要责任,而不是代码的作者。 
  • 另外,好的代码审查应该不是当代码完成的时候,而是在代码编写的过程中,不断地迭代代码审查。好的实践的,无论代码是否完成,代码审核需要几天一次地不断地进行。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