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级实证软件工程研究五模式和十挑战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直播间效果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0:53

工业级软件工程研究五模式

     

    学界与业界之间开展实证软件工程研究(ESE)的关键点是学界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就此, 学界前辈Claes Wohlin结了学界—业界联合开展的工业级ESE研究的五模式(代表五层“紧密” 程度),列述如下:



  • 模式一: 暗黑型研究。研究者仅凭个人兴趣展开研究, 旨在获得受学界认可的研究成果。
  • 模式二: 风闻型研究。研究者针对业界的共通挑战展开研究, 旨在获得能够解决此类挑战的研究成果, 但并不强调研究成果于某个特定企业的指导价值。
  • 模式三: 售卖型研究。 研究者开展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售卖给企业, 旨在解决一些企业共通的挑战。
  • 模式四: 脱机型研究。研究者主动与企业实践者开展合作, 旨在为特定企业解决问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在学界完成, 实践者参与其中。
  • 模式五: 联机型研究。研究者与企业实践者开展持续合作, 旨在为特定企业解决特定问题。实践者在研究工作中的参与分量极大增加, 及时帮助研究者解决现实问题, 并负责研究成果的评估、确认和应用工作。

    显然, 联机型研究是工业级ESE研究的理想模式。只是目前绝大多数学界—业界联合研究都未达到这个水平, 要想达到这一水平, 就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考验, 如下所述。


研究十挑战

     

     Claes Wohlin进一步认为, 工业级ESE研究要达到联机型模式的水平,必须认真处理如下四类共十大挑战。


(一) 通用类挑战: 即与学界—业界合作相关的一般性挑战, 具体有如下三项:

(1) 互敬互信: 开展合作的双方通过会议和讨论, 实现互敬互信。一方面, 研究者必须理解企业的价值观, 敬重实践者的职业经验和专长。另一方面, 实践者必须认同研究者在研究领域的长处和优势。挑战在于, 互敬和互信关系来自于长期的合作和交流, 无法在短期内有效获得。

(2) 角色认同: 很明显, 研究者和实践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拥有几乎截然不同的目标。事实上, 参与实证研究的每个个体都有各自的角色和目标。各参与者应尊重其他参与者的角色和目标, 并帮助其实现各自目标。挑战在于, 参与者必须找到能够打破目标堡垒的渠道, 实现“多赢”。

(3) 知识交换: 知识交换不同于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 它强调参与研究的研究方和企业方之间的双向知识流动, 而不是成熟技术从研究方至企业方的单向转移。实现知识交换的关键在于企业方允许并支持研究方获得企业数据、信息和知识, 并力求通过研究而获得能够帮助企业增值的研究成果。


(二) 业界相关挑战: 即与企业方相关的挑战, 典型的有如下两项:

(4) 管理支撑: 企业必须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从管理层面大力支持企业与学界的长期而稳定的合作研究。

(5) 选定企业协作人: 企业与学界的每一项研究都需要选定企业协作人, 他来自于企业内部, 熟悉企业事务, 能给予研究方有效而及时的帮助。


(三) 学界相关挑战: 即与研究方相关的挑战, 典型的有如下两项:

(6) 社交技能: 合作本身就有社交性质。研究者除了掌握研究技能之外, 还要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良好的社交可帮助研究者获得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并巩固与企业的更多合作关系。

(7) 以企业价值为重: 研究者必须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及其业务流程, 致力于满足企业需求并助力企业增值。


(四) 研究相关挑战: 即与研究本身相关的挑战, 典型的有如下三项:

(8) 设计科学: 工业级的ESE 研究必须足够重视研究过程的设计。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确认, 原始数据的获得、预处理和解释, 研究结果的确认和应用等。研究者应与实践者一起设计整个研究过程, 确保过程合理且能收获真正有实践价值的结果。

(9) 关注每日实践: 工业级ESE 研究如能关注或涉及实践者的每日常规实践, 则更可能获得实践者的重视和支持。另外, 研究方还应保持与企业的定期交流, 提出研究问题, 并汇报研究进展和中期研究成果。

(10) 定性和定量并重: 研究者显然需要获得已量化的原始数据, 但同时不要忽视定性数据, 主要是指实践者的经验和体验, 甚至直觉。这些通常来自于企业内部文档,以及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正式采访或非正式交流。

 

关于工业级ESE研究的更多介绍,请阅读《软件工程核心知识》下卷第63章(第1055页)。

0 1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