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读什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网组装电脑多少钱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07:01
        “气质是女人的粉底,思想是男人的硬币”。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这句话,除却当中功利的一面不谈,这句话总让我想起古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训勉,同时又不乏醒世的时代感,启发着不甘逐流如我辈者,在商业化的流俗中重新寻找和定义美的标准,审视内心深处灵魂与物欲的纠葛。
 “我是一个读书人”,我知道在眼下说出这句话不会比周星弛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引来的不屑和嘲笑更少,甚至像柳飘飘那样卑微的舞女,都可以大声的呵斥他,“你怎么还不去死,你个跑龙套的”。读书人,这个称谓在大多数世人眼中已经成为了迂腐,过时和穷酸的代名词,曾几何时,人们已不再羡慕知识份子(这里指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沽名钓誉的学术投机分子)的高雅和渊博,人们羡慕的是老板们的一掷千金和官员们的只手遮天。这是一个狂热的时代,社会的价值观在急剧的转变,读书人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已然成为不和时宜的社会群体,这从大学生就业的窘境和教师们生活的困顿中可见一斑。
难道这个社会真的堕落到笑贫不笑娼的地步了吗?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即便所有的人都不把读书人放在眼里时,我依然会底气十足的告诉你:“其实,我是一个读书人”。我并不是要死撑什么道义和精神,也不是要给自己找一个可以坚强的理由,而是,这已经内化为一种确信不疑的信念和坚定不移的追求。
一个人是要读些书的。当谢霆锋一本正经的告诉观众“愤青”就是“愤怒的小青年”时;当“超女”、“快男”的评委给出那些恶俗的让人作呕的评语时;当“天真无邪”的小燕子因为“军旗装事件”被人泼大便时。我在想,一个人是要读些书的。一面想,一面痛心疾首,作为青少年的偶像,你们给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舆论导向?请不要再用无知来糟蹋我们的下一代了。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谈到读书时很容易想到的一个问题。
 这是个好问题,只有真正明确了读书的目的,人们才会甘愿拿起书本,心闲气定。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又太难了。这么说吧,读书既有用又无用,关键在于你读书的态度。坦白的说,对于急功近利者而言,读书没有什么用处。试想一个人在读书时老想着这本书能带给自己什么?他还会有心思来仔细琢磨书中的道理吗?这种人,大抵小说、诗歌不会读,政治,历史不会读,数理化也不会读,更不要提那些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书籍了。如此,可读的书就剩不下几本了。
其实,读书为什么一定要抱着“有用”的心态呢?读书不应计较一时的得失,很多当时看似无用的闲书说不定将来某一天就能派上用场。比如,就有人因为和客户喜欢同一本小说而顺利签下大单的事实。更重要的是,用心的读一本书就仿若与名家大师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一场思维火花的碰撞,也许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带给你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视角。一本好书应该是在你合上它的时候会若有所思。我思考所以我快乐。毕竟,有一个善于思考又懂得系统思考的头脑和有一双有权有势的爹妈,这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那么,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读书一定要有取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说:“要多读好书,只有不读坏书。”虽说“开卷有益”,然纵观书市,一个令人汗颜的事实是:书出的越来越多,而可读之书却越来越少。书市汗牛充栋,又是鱼龙混杂,所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加以辨别。要知道,有些文字垃圾不仅浪费了人们的金钱,更是浪费了再多钱也买不回的宝贵时间。反正,诸如《我和某某,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所谓畅销书我是不看的;“美女”作家们的书我也是不看的,而且很奇怪,每当我不小心在报纸的娱乐版看到她们照片的时候,似乎很难把照片中的人和“美女”二字联系起来,后来才慢慢悟出一点什么,这就好比是节目主持人在介绍某个三流演员前加上“著名”二字的效果是一样的;什么北京上海的“宝贝”们的书,我也是敬而远之的,那些文学“粗粮”实在是太难以下咽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时下很热闹的网络文学,也曾和友人谈起过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孰优孰劣的问题。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也有新鲜的空气,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甚至被认为是推动QQ事业蓬勃发展的直接诱因。尽管如此,谈话到最后,我们还是一致认为传统阅读有着网络阅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和大部分的网络快餐文学相比,传统的书籍大多经过了出版社的严肃认真的审核后才进入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滥于充数的“文字垃圾”的干扰(当然,这也因出版社的信誉名声而异,本人就比较偏爱“三联出版社”的文史类书籍),而且也能够更系统更深刻的反映作者的思想。再者,和网络相比,读书的另一大好处在于,它可以修身养性。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培养一个富豪,一代人就可以做到,而培养一个贵族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贵族式的修养和气质不是几件华服和几辆名车可以装点出来的,而是在书香墨气的良好氛围中熏陶出来的。书本似乎有一种魔力,浸濡其中愈久,就愈加增添一份从容,一份淡定,心平气静,外收内敛。而网络的及时就如同它的易逝一样,容易使人心气浮躁。
文章写到这里,我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觉得自己越来越象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唠叨着关于后生们如何读书,如何做人的那些干瘪的道理,忘了自己也不过是才到要每天剃胡子的年龄而已。那么就此搁笔吧,不去想是否贻笑大方,更不敢妄想启人心智,权当是夜半的胡言乱语,找一点井底之蛙的乐趣罢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