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Exception e)

来源:互联网 发布:帝国cms怎么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7:02

  作为一个面向对象编程的程序员对于 下面的一句一定非常熟悉:

  try

  {

  // 代码块

  }

  catch(Exception e)

  {

  // 异常处理

  }

  finally

  {

  // 清理工作

  }

  就是面向对象中最最常见的异常处理程序,而且甚至我们会莫名其妙的被编译器要求加上这个模块,甚至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捕捉到异常该怎么处理…

  为什么要有异常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多说,程序员都知道,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了增强程序健壮性呗,比如下面的代码:

  Class 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public double division(int numerator,int denominator) throws 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

  double result;

  try

  {

  if(denominator == 0)

  throw new 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else

  result = numerator/denominator;

  }

  catch(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1;

  }

  return result;

  这段代码很简单,就是为了预防除法中发生分母为0的情况,为了增强代码的健壮性,我声明了一个自定义的异常名为:DenominatorZeroException,这个异常继承自所有异常的根类Exception,当代码发现分母为0的时候就将new一个异常然后跑出,当catch捕捉到这个异常后,则返回一个预先定义好的标志-1;否则正常返回除法结果。

  其实在Java语言中,按照我自己看书和平时编程的理解,异常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增强程序健壮性。当遇到异常(为什么叫异常而不是错误,就是说在当前编程环境下,出现这种情况很奇怪,不正常,无法解决)我们可以捕获它,然后有两种选择:一是就像上面的代码一样,我们知道异常的原因,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并不会影响程序的正常执行;二是我们并不知道捕获这个异常该怎么处理,我们就可以利用Java的异常链可以将这个异常抛给上一级代码或者直接抛给控制台(就像上面的代码e.printStackTrace()打印出栈轨迹或者利用异常说明加在主函数入口处)。

  报告。Java程序员可能会发现当我们程序遇到bug停止的时候,所有报告的错误信息都是以异常的形式产生的,这样统一的形式使得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不必考虑如果程序运行出错怎么办,Java会做好的,出错会向你报告而且绝对不会遗漏(除了异常"吞咽",稍后说明),程序员就可以专心设计和实现自己的代码了。

  throw关键字

  我们要将一个异常跑出就需要throw关键字,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throw和return进行一个类比,因为当我们使用throw抛出异常时就会跳出当前的方法或者作用域,这与return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一定不能混淆,因为return关键字返回的"地点"一般就是主调函数处然而throw抛出异常,而捕获异常的这个"地点"可能距离现有函数的地址很远。

  Class 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Class Another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public AnotherException(String s){super(s);}

  }

  public double division(int numerator,int denominator) throws 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AnotherException

  {

  double result;

  try

  {

  if(denominator == 0)

  throw new 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else

  result = numerator/denominator;

  }

  catch(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e)

  {

  throw e;

  /*或者*/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或者*/

  AnotherException ae = new AnotherException("from division");

  ae.initCause(new DenominatorZeroException());

  throw ae;

  }

  return result;

  }

  还是上面除法的例子,我想做点说明:

  当我们在catch中捕获到一个异常不知道怎么处理时,可以利用throw直接再将这个异常抛出;

  同样我们也可以直接将这个异常抛给RuntimeException,让它直接抛出运行时异常(就是现实在控制台的错误信息);

  然而上面两种方式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再次抛出异常时,我们最一开始发生异常的位置就会丢失,所以我们利用initCause将原先的异常加入,并且在异常信息中也添加了"from division"

  解释异常"吞噬",就是捕获了异常什么都不做,也不抛出,那么这样很危险,因为找不到错误信息了。

  异常说明throws

  我们在调用Java的库函数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IO操作的地方):就是调用了一个函数,然后编译器报错,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要么加入try,catch块,要么就在主调函数的后面加上throws,并且后面跟上可能抛出的异常。这里后者就是所谓的异常说明。

  为什么要有异常说明:这主要是编写类的程序员要将方法可能会抛出的异常告知客户端程序员。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