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输入输出的重定向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取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20:01

 

许多操作系统,包括MS-DOS和UNIX,可以对输入输出进行重定向。为了理解这个机制,首先考虑下面这个UNIX命令:

ls

这个命令在屏幕上显示文件的目录列表(MS-DOS中的对应命令是DIR)。现在考了下面这个命令:

ls>tmp

符号>导致操作系统把这个命令的输出重定向到tmp文件。原来在屏幕上输出的内容现在写入到tmp文件中。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程序。它在使用时可以对输入输出进行重定向。这个程序从标准输入文件(通常情况下连接到键盘)读取字符,并把每个字符两次写入到标准输出文件(通常情况下连接到屏幕)。

db1_out.c

#include<stdio.h>

int main(void)

{

 char c;

while(scanf("%c,&c)==1){

   printf("%c",c);

   printf("%c",c);

}

 return 0;

}

 

如果我们编译程序,并把可执行代码放在db_out1中,然后使用重定向,我们可以按照4种方式调用这个程序:

dbl_out

dbl_out<infile

dbl_out>outfile

dbl_out<infile>outfile

 

 

以下是关于C语言输入输出重定向的详细讲解:

 

1. C语言是没有I/O的语言
   C语言本身就是没有I/O能力的语言,是依靠函数模块来完成的。如printf()就是一个I/O函数,在编译时,编译器并不编译printf()函数,而把他留在链接(link)阶段由链接器来处理。这样做的优点是:
   提高了C编译器的可移植性。因为I/O与计算机的硬件关系密切,如果C语言本身具备I/O能力,那么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编译器就会因为I/O的差异而必须重新设计。如果把I/O功能从编译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函数,那么编译器就不必因为硬件的变化而修改,只需修改函数模块即可。并且I/O函数模块是单独存在的,因而修改工作大为简化。
  2. I/O转向的概念
   在设计程序时,必须指定数据的输入来源(如键盘),以及数据处理完毕后的输出目的地(如文件,打印机),所以必须在程序中指定输入/输入设备后才能运行。可是指定了某个输入/输入设备后,如果再想换由其他设备输入/输出,则必须要修改源程序,重新进行编译、链接。为了避免这个缺点,C语言提供的I/O的重定向能力。
   C语言将键盘与屏幕叫做标准I/O(Standard Input/Output, STDIO),凡是以标准I/O作为输入/输出的程序,均可重定向改由其他文件或设备做输入/输出。所以我们在编写程序时,可先用标准I/O作为输入/输出对象,等到真正运行时,再重定向到真正需要输入/输出的文件。这样就可避免在编写程序时设置输入/输出的文件名,当需要更改时又返回到程序进行修改的烦恼了。
   大多数操作系统如Linux,Unix及MS DOS都具有I/O重定向的能力,在这些系统上运行程序(不仅限于C程序),都可以使用I/O重定向。许多操作系统把设备视为一个文件,所以I/O可以重定向到文件,也可以转向到一些接口设备。
  附:Linux中是用>、>>及<做重定向的工作。其格式如下:
  程序>文件A:将程序的输出重定向送往文件A,文件A先前的内容将被清楚。
  程序>>文件A:将程序的输出重定向送往文件A,并附加至文件A的末尾,文件A先前的内容不会被清楚。
  程序<文件B:将文件B的内容送往程序处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