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与执行者

来源:互联网 发布:遭遇网络诈骗如何报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21:55

曾经有段时间我会给一些科技媒体写稿子,分析下某产品的策略,吐槽下某产品的坑。这样的文章大家看起来也轻松愉快,而且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后来这事我做的越来越少,一来是自己越来越忙,二来是在自己真正投入这行后才发现当初的那些“指点江山”多么令人脸红。事实上,如今我对那些科技媒体的文章已经选择性过滤很多,没有对作者有任何不敬,只不过角度与立场不同。

之前毕业面试时曾经面过兰亭集势,面试官(似乎是叫老白?)看着我写过的东西在那冷笑,说“我感觉,你这是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没有多少价值。”这话当时听起来不服气,但如今看来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毕业校招季的时候经常碰到很多面产品的,有的特喜欢把一些诸如“互联网思维”、O2O等词汇挂在嘴上的,一谈东西都是企业级别的策略。我无从得知这些同学最终都去了哪里,但至少在我看来,“想法”这东西就像内裤,是标配,每个做产品的都要有,但不能逢人就告诉我穿内裤了。另一方面,想法不仅要从高到低,更重要的是能从低向高累积。高处规划的“策略”要能顺利落下来才是真本事。

而我对“观察者”这个身份有所不满的另一点在于,更多时候,“观察者”获得的信息实在是少的可怜,很多内容都是自行推演(或者通俗点,叫“脑补”)。就某一个具体的产品而言,如果你潜入公司观察,你会发现作为产品的实施者们,无论对用户反馈、数据统计、竞队分析还是自身策略,每个人都有一肚子内容可以谈。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以“上帝视角”对各种产品的评论,好像他们的点子匠心独具,你们这些产品人员智商不够让我施舍给你吧。而事实是,相关的PM需求池里早已排了满满的需求,只不过资源有限,必须先处理优先级更高的需求。

所以比起“观察者”,成为“执行者”是更实际的事儿。我想在招人的时候,如果能有某些方面展现出应聘者拥有较强的“执行力”,总归会令人赞赏的。策略定下来了需要人来执行,点子有了也要人把它执行。而“执行”并不完全等价于技术人员开发出来,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技术、产品、运营等多个工种的合作才能完整。同样是做团购,为什么会那么多网站倒下?同样是做本地市场,最终占据份额大头的也就那几家。公司的执行力,听起来很空泛,其实具体下来就是每个人的执行力。这事想起来简单,但真正落到公司内,又会因为组织结构、产品线、资源利益等诸多问题而被搅合。

所以,对于任何已经在做产品或将要做产品的同胞们,我的看法是——要有想法,但更重要的是把想法实现的每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保持好奇心与想象力,但那不是全部。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