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分期付款在哪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4:37
    融合通信指的是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需要融合融信么?有它的发展空间吗?本文将从一个角度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通信”的价值和发展空间。在概念层面解释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融合通讯”以及与传统电信中融合通信概念的区别。并结合一些业界实际应用案例,介绍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通信”的形态与融合的层次。
    1 传统的融合通信
    融合通信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
    传统融合通信的概念是以IP通信为基础,以VoIP、视频通信、多媒体会议、协同办公、通信录以及即时通信等为核心业务能力的,希望用户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接入到网络享有统一通信的各种服务。传统融合通信有三大特点:
    1) 业务融合(视频、话音和数据);
    2) 电信、互联网、IT三个领域交互;
    3) 企业应用特点显着。
    这种业务的网络基石是电信运营商网络(NGN或者IMS)的大发展,由电信设备制造商搭建基础业务平台后,电信运营商在其上着力发展业务。
    其实可以简单的概括说这是从电信运营商角度所希望看到的ICT融合,愿景很美好。但是互联网的元素偏弱,个人业务偏弱。虽然各种融合通信的解决方案都号称“以用户社会关系库为核心”,实际上由于过度关注通信能力,而非最终用户的直接需求,再加上业务开展与电信运营商在基础通信上的利益有一定的竞争,所以发展并不很顺利。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通信”
    移动互联网需要融合融信么?以即时通信为例,互联网运营商已经在IP通信领域获得极大成功,各种免费的IP多媒体消息、VoIP、以及视频通信服务已经发展了巨量的用户。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发展,把IP通信的能力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已经从单纯的IP信息沟通,升级到更紧密的社会关系发展和交流。纯互联网方式的免费通信,似乎已经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还有其它的空间么?
    如果将视角放在在另一个空间上,即电信与互联网业务的中间地带,融合的需求是普遍而大众的。
    首先,互联网业务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多,年龄差异越来越大。除青少年外,对于不断出现的各种新奇交流方式,未必能很快接受。其次,社交工具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也不是交流和沟通的全部。成年人也需要适合在商务或者熟人社交场合移动化的沟通工具。再者,IP通信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无论实时效果还是稳定性都与传统电信领域的通信有一定差距。最后一点,手机作为日常通信的工具,已经被所有人接受。接近于原来手机应用的服务形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提供兼具电信与互联网优势的“融合通信”来满足这些需求,是一种趋势。基于以上理解,不难看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通信的需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应当是扩大了。
    与传统电信领域的融合通信概念不同,如果说传统的融合更突出“云”端的业务融合以及更重视企业服务的话,互联网运营商则重在个人应用领域的业务和“端”的控制。甚至可以说,从互联网服务出发的融合通信,在个性服务和费用上面,继承了互联网服务的特色,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喜爱。下面来来看看从互联网角度出发融合通信的形态。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自然一切都是以app形态为切入的。融合最先开始于智能手机的最基本的几个app,也就是占手机上70%使用时间的电话、信息、地址簿。融合也就从这几个业务融合开始,当然这对于以app为承载的服务来说,是与生俱来的。电话、信息、地址簿之间的业务联动已经成为标准做法。
    基本的IP多媒体消息、VoIP、视频通话等,可以提供服务的各种业务都被一个业务帐号绑定在一起。紧紧抓住“以用户社会关系库为核心”这个主题,以手机通讯录数据为基础,组织承载通信业务和数据。目前国内腾讯的QQ通讯录、百度的百度通讯录、华为的天天聊以及盛大的有你通讯录,基本都是这个业务融合的思路。
    这里提及处在中心位置的“通讯录”已经不仅仅是手机本地的通讯录或者本地名片,而是已经向云通讯录、云名片的概念在演进和发展。凡是构成通讯关系的“人”都应该存在于这个“云”通讯录中;所有进行通信的“人”之间,都应该互相传递“云”名片;而不仅仅是以本机地址簿为核心,进行扩展和完善。准确一点说就是绑定在消息/呼叫等通信关系上,使通信关系和社交关系相互补充。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产生通信关系人,远大于一个人的手机本地通讯录。这些本地的数据,只是“云”通讯录中“私密”、“信任”的一种类型。有一种做法是,本地通讯录是受机主信任的“人”,将这些数据用来做为通信业务过滤的天然“白名单”。比如做短信过滤或者来电过滤的时候,“联系人”间的通信,都是默认不被阻止的。还有更进一层的使用,比如华为天天聊,就将本地通讯录数据作为“可信任”接收者,进行“云”名片的发布,最大限度上的拓展公开社交关系。
    另外需要提及的一点是,传统意义上的“云”通讯录典型的服务:联系人数据上传或者备份,在这里已经仅仅是一个非常底层、甚至有些“添足”的功能。从发展趋势来看,数据记录都会逐步记录在云端,根本不需要特别的所谓备份或者同步。
    3 融合的三个层次
    从垂直角度来看这种概念下的通信融合,又有三个层次的融合。我们通过列举几个融合通信应用的一些特性来进行说明。
    1) 展现聚合,即把IP通信的业务和电信传统通信的业务展现在一起,提供给用户使用。
    比如腾讯的QQ通讯录同时提供普通呼叫和VTalk,让用户进行选择。但通话记录却是融合在一起的。这种方式给了用户方便的选则,而且通讯数据也聚合展现在一起,用户也不会有使用独立服务的感觉。
    2) 业务融合,是在应用程序中,以融合业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比如华为天天聊就把发送短信和发送IP多媒体消息放在一个界面上,用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用关心或者选择发送的方式。对用户来说,使用这类应用提供的“消息”发送服务就满足了基本的沟通需求,并且体验更好,平均花费更低。
    (3) 通道融合,是从系统平台融合电信通信和互联网通信,向用户提供通道级的通信业务融合。
    通道融合分两个类型,一类专注于不同形态通信通道的的互通。以消息业务为例,就是将IP信息与短信进行互通。比如GroupMe业务,主要应用场景是短信群聊。但其还支持IP消息和与短信的互通以及IP 推送不可达时的短信通知。这种方式不仅弥补了在网络不稳定条件下IP消息送达率的劣势,又保证了在网络畅通情况下,用户沟通和交流的体验,毕竟融合客户端的体验,要比传统短信丰富的多。但是此类融合由于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过度强势,通道资源控制严格,目前好的应用和服务基本都在国外快速发展,国内还需要等待突破。
    另一个类型则更关注内容的承载,比如某移动应用支持的“超级短信”,就是IP通道和短信通道结合完成多媒体业务的典型。先通过IP通道把多媒体附件上传到服务器,然后再通过短信发送附件的链接。在节省用户费用的前提下,保证了消息的及时性,又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选择。
    4 融合的未来
    近年来,运营商管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管道化已经不仅仅表现在成为一个IP通道上,甚至基础的通信服务都会慢慢的转变为新兴的服务的业务承载管道。另外,在移动互联网,贴近用户在“端”侧进行服务,也是互联网服务的优势。再者,从业务推广和发展上,互联网业务的营销方式也与传统电信业务的营销方式有明显区别,前者的营销效果和用户接受度已经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这些大前提下,移动互联网方式的“融合通信”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虽然目前还仅仅局限在个人通信领域,但随着这种服务逐步稳定健壮,进入商务领域、向行业或者企业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只要能不断的满足真实“用户需求”,就有前进发展的空间与动力。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