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IT创业公司的血泪史(3)

来源:互联网 发布:应用数据怎么备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9:48
8. 饭否








  在饭否的初期阶段,中国大陆与Twitter类似的中文网站有六七家,其中饭否是各方面功能较为完备,最接近Twitter的一个。与Twitter相比,中文微博客为大多数不习惯英文的中国用户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失败的教训:初创公司不该碰政府敏感领域


  2009年上半年,饭否的用户数从年初的30万左右激增到了百万。


  同年6月2日,惠普成为饭否首个企业付费用户,开始获得第一笔收入。与此同时,陈丹青、艾未未、梁文道、连岳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加入,带动了饭否的快速成长。


  在2009年下半年饭否被有关部门非正常地被关闭,2010饭否创办人王兴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一年前饭否被突然关停表示:为了应对政府有关部门对网络言论的监管,饭否当时做出大量删贴、限制敏感关键字、暂停搜索等措施。"我们已经做了大家都能想到的事情。"


  当饭否关闭后,新浪微博强势崛起。并凭着和政府雄厚的关系,以明星和名人策略一举奠定江湖地位。新浪有足够多的财力和人力满足政府的监管标准。


  后续发展:


  王兴创办的美团,并取得了极大成功,成为团购领域内的最大的玩家。在松禾资本的支持下,饭否于2011年低调重开,不过已无法吸引眼球。


9. Mysee








  Mysee是国内最早进行P2P视频直播研发技术的公司,是集视频直播、点播、互动娱乐、无线增值等服务于一体的宽带视频娱乐服务平台。公司曾联合各大门户网站、电信运营商为国内外50余次的大型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


  失败的教训:浮华之败


  2005年2月,高燃创立MySee.com,蒋锡培(微博)投资了100万元人民币。2006年初,又获得北极光和赛伯乐等机构一共200万美元的投资。


  但MySee烧钱的速度太快了,几十个人,每个月要烧掉100多万元人民币,办公室光装修就花去100多万元人民币,还要花大量的资金购买视频内容。8个月时间,200万美元的投资款,消耗殆尽。另外,作为创始人和公司总裁,高燃总是默许媒体夸大事实,融资200万美元变成了融资1000万美元。据投资人说,他时刻最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他到处演讲,宣扬创富成就,但只为自己做市场,不为公司做市场。在投资人看来,高燃拿投资人的钱去包装自己,甚至还有其他的用途,但就是没有用来给公司做企业。


  后续发展:


  我个人在2010年的一次移动互联网聚会上最后见过一次高燃。会场没什么人认识他。据说北极光邓峰号召VC行业的人不要再投资和高燃任何相关的企业。媒体总是喜欢包装英雄,很明显,他在行业中做人做失败了。


10. 24券


[align=center]
[/align]
  24券是哈佛毕业的杜一楠创立的团购公司。杜一楠创立24券前是著名PE公司KKR的投资经理,擅长融资。24券的投资方包括马来西亚成功集团,新加坡Vickers Venture Partner等机构,前后注资超过1亿美金。


  失败教训:资方和CEO内斗


  在团购泡沫破灭后,24券欠了供应商一个多亿。投资人派驻代表KK作为COO进入公司。在缩减规模后,在部分城市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但在投资方打算继续注资时,24券内部撕破脸,CEO杜一楠和投资方代表KK两派人马矛盾爆发,互发内部邮件痛斥。后者指责CEO涉嫌"私吞"200万元公司财产并"跑路"到美国。而实际爆发原因是资方在新的注资条件下,要求CEO把股份稀释到个位数,引起创始人不满。


  由于我认识24券的资方,对资方介入管理后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撇除道德和人品角度不谈,创始人杜一楠作为KKR的投资经理,哈佛毕业,在资本圈能忽悠到钱,但是管理能力和经验肯定不行。资方实际上是一群新加坡的财团投资,而新加坡人管理过于细致,算计过于精明,不适合中国式的草莽江湖的做派,最后激发和管理层利益上的分配矛盾一点都不奇怪。这只能证明是在错误的时机一桩错误的婚姻,要离婚的时候又心怀鬼胎。


  后续发展:


  在10月20日,团购网站24券宣布公司因无法正常运营,将于20日起暂停团购业务,员工全体带薪长假,如今再进入24券的网站以前琳琅满目的团购活动被一份声明所取代。据说,F团有意收购;资方和杜一楠也有意重开谈判,未知下文。


11. PPG:死于人祸








  PPG,2005年10月成立,业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售卖衬衫。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狂轰乱炸的电视、户外广告,迅速让PPG建立起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满世界都是"Yes! PPG"的广告语和吴彦祖自信的微笑。


  失败的教训:创始人洗钱


  三轮融资4600万美元被变相转移。创业的目的之一是赚钱,但不能仅仅是赚钱,PPG的失败再一次证明,在企业经营中,人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2006年第三季度,PPG获得了TDF和集富亚洲的第一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除了第一轮的TDF和集富亚洲追加投资之外,还引入了凯鹏华盈,它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


  2007年年底,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竞争对手,向PPG注资超过3000万美元。  2008年,PPG模式出现了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模仿者,PPG不但丢掉了行业老大的地位、官司缠身、高管流散,更传出创始人李亮卷款潜逃一说。


  PPG失败的真正原因:创始人李亮表面上是做电子商务,但配套的物流、仓储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间接与他有关,他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钱,投资人的钱作为费用变相进入他自己的名下。钱转移光了,李亮也没了。他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有准备地圈钱,他很聪明、勤奋,执行力也够,但就是出发点不纯。


  后续发展:


  PPG倒闭,李亮在美国不归。投资人最后放弃,无疾而终。凡客崛起,从此PPG消失在大众眼球中。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