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db分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余罪小说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2:15

因为项目中使用的fastdb,前2天的面试也有所提到,就想着要仔细研究一下。

在网上看到了一下主存数据库的性能测试,相对于BerkeleyDB和SQLite来比,fastdb的性能还是略胜一筹,时间精力有限,本人没有对SQLite,BerkeleyDB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这里仅是简单剖析fastdb高效性的实现。

在其他报告中有提到,在fastdb磁盘模式下,当批量提交事务时fastdb的性能比SQLite的性能高出3-10倍,可当逐条提交事务时fastdb的性能却急剧下降,以至于无法使用。这是由于磁盘模式下,fastdb频繁的同步数据到磁盘,IO的操作由于要访问物理磁盘,性能就会瞬间下降几个数量级。

为此,fastdb的作者提供了二个方案,一个是定时备份,第二个是fastdb的无盘模式。

(1) 磁盘模式

磁盘模式的好处在于当服务器当机时,已同步到文件的数据部不会丢失,而坏处在于频繁的IO操作导致性能降低。那么磁盘模式是如何实现的?

在file.cpp文件中可以看到:

先在主目录下打开文件*.fdb

        fd = ::open(name, open_flags, 0666);        if (fd < 0) {             int orig_errno = errno;            dbTrace("failed opening file '%s' - fd - %d, errno - %d\n",                    name, fd, orig_errno);            return orig_errno;        }
然后,使用mmap()映射

    mmapAddr = (char*)mmap(NULL, mmapSize,                            (flags & read_only) ? PROT_READ : PROT_READ|PROT_WRITE,                            mmap_attr, fd, 0);    if (mmapAddr == (char*)-1) {         status = errno;        mmapAddr = NULL;        if (fd >= 0) {             ::close(fd);        }        return status;    }
mmap的有名映射的机制之一就是可以同步数据到文件


(2) 无盘模式

fastdb默认的模式是磁盘模式,通过修改config.h,然后再重新编译就可以实现

//DISKLESS_CONFIGURATION - only in-memory temporary database// 把"//"去掉#define DISKLESS_CONFIGURATION 1 // 这样就是无盘模式

无盘模式就是完全是内存操作,在这里使用的是system v中的共享内存,在sync.cpp中代码如下:

    int fd = ::open(fileName, O_RDWR|O_CREAT, ACCESS_PERMISSION_MASK); // 在/tmp下创建*.fdb文件    if (fd < 0) {         if (fileName != name) {             delete[] fileName;        }        return false;    }     ::close(fd);    int key = getKeyFromFile(fileName);// 根据文件名创建key    if (fileName != name) {         delete[] fileName;    }    if (key < 0) {         return false;    }    shm = shmget(key, DOALIGN(size, 4096), IPC_CREAT|ACCESS_PERMISSION_MASK);// 创建共享内存    if (shm < 0) {         return false;    }    ptr = (char*)shmat(shm, NULL, 0);//挂载到本进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