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6大原则--迪米特法则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imp导入dmp文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6:23

法则定义: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又叫作最少知识原则(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 简写LKP),就是说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不和陌生人说话。英文简写为: LoD.


来源历史:

1987年秋天由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Ian Holland提出,被UML的创始者之一Booch等普及。后来,因为在经典著作《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而广为人知。


模式与意义:

迪米特法则可以简单说成:talk only to your immediate friends。 对于面向OOD来说,又被解释为下面几种方式: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尽可能少的与其他实体发生相互作用。每一个软件单位对其他的单位都只有最少的知识,而且局限于那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软件单位。
迪米特法则的初衷在于降低类之间的耦合。由于每个类尽量减少对其他类的依赖,因此,很容易使得系统的功能模块功能独立,相互之间不存在(或很少有)依赖关系。
迪米特法则不希望类直接建立直接的接触。如果真的有需要建立联系,也希望能通过它的友元类来转达。因此,应用迪米特法则有可能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中介类,这些类之所以存在完全是为了传递类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设计模式的门面模式(Facade)和中介模式(Mediator),都是迪米特法则应用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an Holland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也仅限于这一条法则,其他方面的建树不多,但是,这一法则却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比如,美国人就在航天系统的设计中采用这一法则。

相关描述:

狭义的迪米特法则
如果两个类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么这两个类就不应当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如果其中的一个类需要调用另一个类的某一个方法的话,可以通过第三者转发这个调用。
朋友圈的确定
“朋友”条件:
1)当前对象本身(this)
2)以参量形式传入到当前对象方法中的对象
3)当前对象的实例变量直接引用的对象
4)当前对象的实例变量如果是一个聚集,那么聚集中的元素也都是朋友
5)当前对象所创建的对象
任何一个对象,如果满足上面的条件之一,就是当前对象的“朋友”;否则就是“陌生人”。
狭义的迪米特法则的缺点:
在系统里造出大量的小方法,这些方法仅仅是传递间接的调用,与系统的商务逻辑无关。
遵循类之间的迪米特法则会是一个系统的局部设计简化,因为每一个局部都不会和远距离的对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这也会造成系统的不同模块之间的通信效率降低,也会使系统的不同模块之间不容易协调。
门面模式和调停者模式实际上就是迪米特法则的应用。
广义的迪米特法则在类的设计上的体现:
优先考虑将一个类设置成不变类。
尽量降低一个类的访问权限。
谨慎使用Serializable。
尽量降低成员的访问权限。



例子: 

形象一点的比喻类似于:监狱内的犯人是不应该跟外面的人接触的,当然或许会有探亲的。这里的监狱就是类,里面的犯人就是类内部的信息,而监狱里的狱警就相当于迪米特法则的执行者

举个例子

家人探望犯人

家人:家人只与犯人是亲人,但是不认识他的狱友

package com.loulijun.chapter5;
 
public class Family {
    //家人探望犯人
    public void visitPrisoner(Prisoners prisoners)
    {
        //家人希望犯人与狱友互帮互助
        Inmates inmates = prisoners.helpEachOther();
        //狱友说,我们是盟友
        inmates.weAreFriend();
    }
}

犯人:犯人与家人是亲人,犯人与狱友是朋友

package com.loulijun.chapter5;
 
public class Prisoners {
    private Inmates inmates = new Inmates();
    public Inmates helpEachOther()
    {
        System.out.println("家人说:你和狱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return inmates;
    }
}

狱友:犯人与狱友是朋友,但是不认识他的家人

package com.loulijun.chapter5;
//Inmates是狱友的意思
public class Inmates {
    public void weAreFriend()
    {
        System.out.println("狱友说:我们是狱友...");
    }
}

场景类:发生在监狱里

package com.loulijun.chapter5;
 
public class Pris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mily family = new Family();
        family.visitPrisoner(new Prisoners());
    }
}

运行结果:

家人说:你和狱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狱友说:我们是狱友...

 

看到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有些别扭,家人告诉犯人要与狱友好好相处,而狱友确冒出来说话。这显然越界了,因为监狱只允许家人探望犯人,而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见的

这里的家人和狱友有了沟通是违背迪米特法则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家人和狱友隔离开,对其进行重构

家人

package com.loulijun.chapter5;
 
public class Family {
    //家人探望犯人
    public void visitPrisoner(Prisoners prisoners)
    {
        System.out.print("家人说:");
        prisoners.helpEachOther();
    }
}

犯人

package com.loulijun.chapter5;
 
public class Prisoners {
    private Inmates inmates = new Inmates();
    public Inmates helpEachOther()
    {
        System.out.println("犯人和狱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System.out.print("犯人说:");
        inmates.weAreFriend();
        return inmates;
    }
     
}

狱友

package com.loulijun.chapter5;
//Inmates是狱友的意思
public class Inmates {
    public void weAreFriend()
    {
        System.out.println("我们是狱友...");
    }
}

监狱

package com.loulijun.chapter5;
 
public class Pris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mily family = new Family();
        family.visitPrisoner(new Prisoners());
    }
}

运行结果

家人说:犯人和狱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犯人说:我们是狱友...

 

这样家人和狱友就分开了,但是也表达了家人希望狱友能跟犯人互相帮助的意愿。也就是两个类通过第三个类实现信息传递

 

网上还有如下一些关于应用迪米特法则的注意事项:

① 在类的划分上,应该创建有弱耦合的类;
② 在类的结构设计上,每一个类都应当尽量降低成员的访问权限;
③ 在类的设计上,只要有可能,一个类应当设计成不变类;
④ 在对其他类的引用上,一个对象对其它对象的引用应当降到最低;
⑤ 尽量降低类的访问权限;
⑥ 谨慎使用序列化功能;
⑦ 不要暴露类成员,而应该提供相应的访问器(属性)。


参考: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hzrbybuXirDS1qdXY5tyIqK55Aas-ojEmzd4VFRzmf67RcSoZMuxPaNzlPo_bbe

http://www.cnblogs.com/loulijun/archive/2012/03/10/2389573.html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