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都不卖

来源:互联网 发布:苹果安装旧版本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20:24

死了都不卖

我想起两年前曾经问董律师一个问题,事实上因为缺乏对市

场的感性认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数年。这个问题是:

什么叫需求过热?

西方经济学的经典假设之一是: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是

对人类的所有假设中少有乐观的一条。因为自垄断资本主义

产生以来,我们一直笼罩在经济疲软和滞胀的阴影中,凯恩

斯先生和罗斯福总统甚至要求政府和人民扩大开支和提前消

费,朱镕基总理理直气壮地喊着“拉动内需”——我们更担

心的是需求不足,一旦人们失去消费的欲望,工厂就要停工

,人们就要失业,经济就要停滞,文明就会枯萎。

我们怎么会担心“需求”这种东西会过多呢?


但是中国股市多少给我提供了一些“需求过热”的启示。

我的单位有一些从来对经济学没兴趣的女同事,更毋论谈论

枯燥、抽象而复杂的金融证券市场。可是有一天她们居然趁

午休时间结伴前去开户,其热情洋溢的样子一如前往天河城购物。

我不知道她们知不知道自己将要买入的一串数据到底意味着

什么,但我相信在这个“买什么股都涨”的年代,肯定有一

大批人并不知道。他们对股票的“需求”是建立在“买什么

都涨”的假设上,他们不知道这个假设为什么成立,自然也

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失灵。(连杨百万在《海信名人面对面》里

还说出“现在价格已经远远高于价值”这种充满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味道的话)这种需求是如此的盲目、不安和善变,

以至于一个风声鹤唳的传闻(或者稍微提高一下印花税)

就可以让一秒钟前无比的狂热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在古典经济学里算“需求”吗?他们真的有“需求”吗?

古典经济学里那个“经济人都是理性的”假设,在中国还能成立吗?


这种若有似无的“需求”,在今天通常被称为“泡沫”。

原来“需求过热”并不是指“需求过于迫切”,

而是指“需求过于虚幻”,供应者们随时可能被泡沫制造者们狠狠地忽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