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中)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流程图生成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7:19
 (中)

撰稿:朱大可

 

作者说明:数日前接到杨澜短信通知,2007年7月9日美国时间20点到22点,美国国家历史频道在黄金时段,播放由本人撰稿的《郑和——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这是美国主流电视频道首次播出中国制作的文献片,对探索本土纪录片的国际化道路,或许有某种启发意义。杨澜主持的原阳光卫视,斥资百万,为这部影片的制作和发行付出了巨大努力。制片人李蕴、导演吴石友以及整个制作团队,在该片拍摄过程中显示的杰出才华,是该片成功的坚实基础。在本博上贴出该片2003年国际版的部分文案,乃是为了向所有为此做出贡献的朋友们表达敬意,并缅怀那些已经流逝的合作岁月。

 

下  集

 

解说:

郑和的舰队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不可战胜的,它出现在那些陌生的海湾时,犹如神兵天降,令岸上的目击者感到了强烈的震撼。

 

采访:

路易丝·勒瓦泰斯(LOUISE LEVATHES 《当中国称霸世界》作者)

clearly in Silan, when they come, in this tremendous fleet, they don’t want anything to do with this. I think it must have been terribly frightening to see these enormous ships pull into your harbor. I think it was a double-edged sword.  If you accepted what was Normally accepted as the authority of the Ming Emperor, in return for that he would also protect you and I think that was considered to be favorably by some states.

(在锡兰,当郑和的庞大舰队到来时,当地人根本不敢把他们怎么样。我想,看着这些巨船驶入你的港口,一定令人非常害怕。但事情也有另一面,即如果你承认所谓公认的明朝皇帝的权威,作为回报,他就会保护你。我想,不少国家都愿意这样。)

 

樊树志(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都是当地的人民(夹)道欢迎,打着鼓啊,还有的有这个象队摆成一个仪仗队的大象的象队,举行一个欢迎仪式。

 

解说:

巨大的宝船缓缓靠岸,郑和在众官的簇拥下登上陆地。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显示出高贵的气质。除了声音有些发尖,脸部皮肤有些粗糙,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天朝”形象。郑和小心翼翼地掩盖他的生理弱点。他很少言语,显得更加深不可测。他的随从翻译代表皇帝宣读国书,向当地的国王赠送承认其权力的王冠、绶带、玉圭和各种精美的礼物。

 

采访:

路易丝·勒瓦泰斯(LOUISE LEVATHES 《当中国称霸世界》作者)

I would argue that you have significant control and I would also argue that the voyages were not insignificant politically.  I think that not only did the China nominally control the Indian Ocean Basin for 30-40 years, but if they found disrespect to the dragon throne they would change the leaders of those countries so they would have a leader who was more inclined to ha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m.

(我要说,这些控制十分重要;我同样坚持认为郑和航海并非毫无政治价值。我认为中国不仅在名义上控制印度湾长达三十至四十年,而且他们一旦发现哪国首领对皇帝不敬,他们就会更换那些首领,他们宁要那些更愿意与其保持亲善关系的首领)

 

解说:

当地的国王最初都对这种奇怪的外交游戏深感困惑:为什么自己头上的王冠居然要一个中国皇帝来授予?后来他们才恍然大悟:只要接受中国的霸主地位,承认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就不但能获得明帝国的强大庇护,还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郑和舰队总是以高价买进当地的土特产,再以低价售出中国货。这种“厚往薄来”的贸易令各国受益非浅。

 

采访:

爱德华·德雷尔(Edward  Dreyer  美国迈阿密大学历史系教授)

Zheng He is sent bearing various kinds of silk and also paper money to give to these various foreign rulers and when he returns he is accompanied by these ambassadors and they’re bringing tributes and local products and that includes some of these exotic animals from Africa. 

(郑和把各种各样的丝绸,还有纸币,带给各国的统治者。在回程时,他有各国使臣相伴,他们带着贡品和当地的土特产,其中也包括一些奇异的非洲动物。)

 

朱惠荣(云南郑和研究会副会长或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还有一些药物:比方说沉香呀、麝香呀、还有很多香料,所谓奇珍异宝。那么明代给他们的东西,当然也有很值钱的。皇帝亲自赐给的一些用品,一些高档的艺术品,但是更多呢既是艺术品又是实用品。比方说瓷器,比方说铁器。

 

解说:

在中国南海域的各个航线上,考古学家在那里的海底发现大量郑和的沉船,包括船骸、陶瓷、铁器、铜器和钱币,它们散布在2至3米的浅海处,数量之多令人吃惊。

 

采访:

罗宗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这个沉船里面就打捞上来,有很多明代的瓷器和明代的铜钱,这些铜钱都是没有用过的,而上面写着是永乐通宝。那就说明确确实实是永乐时候的钱币。这些钱币都很整齐地排列在那儿,打捞上来以后一点都没有损坏,那么这个就证明明成祖朱棣特地赐给郑和,告诉他从国库里头拿出刚刚铸好的钱币,要他带到国外去。这些钱币也是一种赏赐,或者赠送,给这些友好国家的一种礼品。

 

樊树志(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他就是作为一个皇帝的代表,就是把这个朝贡关系,延伸到了东南亚南洋群岛的各个国家以及到非洲这一带。比较成功,反映很好。他第一次航海以后,就开始陆续有他去过的那些地方的国王,派人到明朝的首都来朝见皇帝。有的是国王自己本人来的,有的派官员直接来的,说明他的外交成功了。

 

郑和的船上,还载有成千上万的历书和各种度量衡器

 

解说:

根据皇帝朱棣的旨意,郑和携带了上万部《烈女传》在南洋各国散发,向当地民众散布中国儒教的道德理念。书中讲述中国历史上贞洁女子的故事,她们中的许多人为了坚守贞操,不惜献出生命。中国的皇帝都抱有这样一种奇怪的信念,以为确立了女人的操守,就能够推进整个世界的文明。 

 

郑和的船上,还载有成千上万的历书和各种度量衡器。皇帝朱棣梦想四邻诸国能接受中国的风俗习惯,而历书成了当时最好的文化载体。就像罗马皇帝把他的太阳历法推销给了全世界一样,中国皇帝也试图向全世界提供月亮历法,它其实是一份详尽的生活时间表,从栽种、收割、狩猎到沐浴、整容、治病、丧娶、搬迁、建造房屋及动土安葬,所有的活动都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历法指南,它保证了人的每一种行为都能顺应天时,吉祥如意。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生活指南。

 

采访:

路易丝·勒瓦泰斯(LOUISE LEVATHES《当中国称霸世界》作者)

Zhu Di said that, and it took the west 300 years to learn this lesson, that it is foolish to station troops in a country which you have not won the heart and minds of the people.  So unlike western explores, the Chinese had no interest in actually staying and you know creating colonies

(朱棣有个思想,西方人花了三百年才认识到。那就是在一个没有赢得当地民心的国家驻军,是愚蠢至极的。因此和西方探险者不同,中国人并不想驻军和建立殖民地)

 

解说:

2000年前,因为盛产胡椒、檀香木、象牙和上等香料,印度西南岸的喀拉拉一直是各国商人眼中的黄金海岸,也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停泊之地。喀拉拉的丰富物产吸引着大批罗马人、阿拉伯人和中国人横渡大洋,前来寻找奇珍异宝。中非之间从此开出了一条海上航线。但不管是从非洲西来还是从中国东来的船舶,大多受到季风和航海设备的限制,航行到印度就无法继续前进。于是,印度的科钦(Cochin)和卡利卡特(Calicut),就成了繁华的国际贸易港口。

 

在阿拉伯海岸,每天都有打鱼的船在这里靠岸,渔民们满载着捕获的鲜鱼走向市场。不远处的沙滩上散放着十多具中国渔网,它们比瓷器的命运更加坚韧,高高地悬挂在海边。这些印度渔民的主要谋生工具,据说来自郑和舰队。中国人在这里留下了渔网,并且教会当地人打鱼的技术。坚韧的渔网经受了长达600年的考验。

 

今天,在中国南部沿海和郑和的家乡云南,中国渔民仍然在延用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

 

采访:

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  《1421》作者)

De Gamma was ghastly, He got into the Indian Ocean, anyone crossed his path, he destroyed if the local people didn’t do what they were told, they had their ears cut off , they had their mouths stitched up.  He was awful. And Zheng He was very peaceful, gentlemanly, diplomatic, he was far more interested in tailing ends by subtle means. Zheng He was very peaceful, peaceable expeditions。

(达·伽马是非常可怕的,他驶入印度洋,谁要是挡了他的道,或者说他让谁做什么,谁要是不做,就会有灭顶之灾。他就会割下他们的耳朵,缝起他们的嘴巴。他真令人恐怖。而郑和则非常平和,彬彬有礼,熟谙外交手腕,更喜欢用怀柔手段达到目的。郑和是一个友好与和平的远征者。)

 

解说:

历史记载说,郑和喜欢在宽大的书房里阅读宗教经典,眺望舷窗外的景色,郑和与他的宦官同事们在宽阔的大海中走向沿途的每一个国家,完成一次次外交使命。每次出航长达两年之久。阉割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也许正如皇帝本人所预料的那样,大舰队的领导阶层因为都是太监,他们没有肉体欲望。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困境,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洁的思想。这种忍耐性和持久力来自身体内部的宁静。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理念中,外部世界是一个蛮荒的不毛之地

 

可是,就在郑和下西洋的鼎盛时期,朝廷文官们已经开始责难这场耗资巨大的海洋开疆运动。当时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的开挖,已经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而被朱棣王朝赶出中国的蒙古部落,又在北方虎视眈眈。大小文官纷纷上书,指责宦官领导的大规模的海上外交加剧财政赤字,会进一步危及帝国的稳定。国家财政部长带头向皇帝进言批评郑和的远征,要求尽快终止这一毫无意义的行动。可是朱棣没有听信文官们的劝阻。他一怒之下把财政大臣关进了大狱,并下旨谁要再敢反对就砍头。于是,这场由来已久的文官与宦官的斗争再次以宦官的胜利而告一段落。

 

1417年5月11日,在重复走了前几次航线以后,郑和在皇帝的指示下第五次出海,把他的航线一直延伸到了非洲。

 

从当时的世界政治版图来看,无论从地理、政治、经贸各个方面,非洲文明的状况都远不如当时的东南亚、印度与西亚各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自负的中国人的目光穿越海洋,落在了远在天边的非洲大陆呢?其原因可能是为了获得一种被中国人称作“麒麟”的动物。它其实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长颈鹿。在中国人的神话里,“麒麟”是象征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吉兽。但在郑和之前,似乎没有任何中国人见过这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

 

郑和的手下翻译马欢后来回忆说,舰队从阿拉伯商人那里打听到了有关非洲麒麟的消息。如果能运回这种神兽,郑和就将给饱受压力的皇帝一个最有力的支持,也会给那些反对远航的文官以沉重的回击。于是郑和派遣了两支分队向非洲进军,它们分别从印度的卡利卡特(calicut)和西亚的忽鲁谟斯(ormuz)出发,在信风和洋流的推动下,耗费大约20个昼夜,到达非洲东岸,就是今天肯尼亚的马林迪(malindi)和蒙巴萨(mombasa)一带。

 

那是发生在1418年的故事,郑和的船队和平地登上非洲东岸的蒙巴萨。在传说中的“麒麟”故乡,他们看到了阿拉伯人建立的繁华城邦。

 

只有郑和的翻译费信在著作里记录了这段消失的历史。他用惊奇的眼光描述了他所见到的非洲:这里村落稀少,男女卷曲着头发,男人们蓄着飘动的胡子。妇女全身黑油油,也看到了麒麟、狮子、豹、驼鸟、乳香和琥珀。当地人不但对郑和舰队带来的瓷器和丝绸露出了狂喜,而且对中国皇帝的朝贡制度也非常好奇。

 

20世纪初期,在非洲东部长颈鹿的故乡,曾有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与当地土著民族截然不同的部落――珐瑁。女人在头颅的中间分开她们的头发,然后把它编成发辫。考古学家敏感地发现: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发式。他们推测说,十五世纪中期,有九艘中国船队到非洲东部的帕泰岛(PATE),因遇风暴,船队分散,其中有两艘触礁沉没,幸存的中国水手上岸后,要求当地酋长允许定居。一位自称已有一百岁的珐瑁族老妇人说,上岸的中国人与当地女子通婚,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的珐瑁人。

 

有意思的是,当地人的半圆形坟墓具有中国江南一带坟墓的特点。如今珐瑁人散居各处,目前只存五、六十人。他们一直坚信祖先的传说,称自己起源于中国,祖先是遭遇海难的水手。

 

采访:

当地的珐瑁居民:

郑和,他们听过。(你们听过?) 是的,从学校听来的,当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关于祖先的讯息。祖先曾经在这个地区沉船,是郑和的船。是郑和的船吗?是的。

 

解说:

考古学无法证明珐瑁人的传说,却可以证实郑和的舰队的来访。他们在这里登陆,留下了大量中国瓷器。而“珐瑁”这个词,就是当地语“死里逃生”的意思。在这些当地人的坟墓和墙壁上,到处镶嵌着装饰用的破碎的青花瓷片。这些脆弱的瓷片在非洲的太阳下闪耀出古老的光泽,仿佛在诉说被时间巨浪打碎了的往事。

 

郑和的代表向非洲的阿拉伯人展示了自己的热情。他向他们赠送贵重的礼物,并邀请国王和酋长们前往中国访问。

 

他们亲眼目睹了奇迹的出现,它证明了皇帝征服海洋的伟大和正确

 

这是发生在1418年的重大外交事件。一个非洲代表团乘坐郑和的宝船前往中国的首都北京朝贡,向传说中的东方大国献出“麒麟”和其它珍奇动物。

 

除了非洲,郑和的第五次远航带回了包括波斯湾地区的另外五个国家的使团,成员多达1200人。郑和为朝贡者漫长而枯燥的旅行作了准备。除了美酒佳肴,船上还安置了许多女人。他们是供外国使节寻欢作乐的工具。东方女子的色情服务令那些尊贵的客人感到心旷神怡。郑和一方面用《烈女传》向各国宣传传统的贞洁观念,一方面又把性作为海上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环节。在船上,这些女孩学会了各种礼节。她们的身影在甲板上飘来飘去,成为郑和宝船上独特的风景。

 

访:

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  《1421》作者)

I’m sure you know, sex, in medieval china wa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life. And concubines were highly thought of, they weren’t disparaged because of their calling and they were valuable members of the ships company. And they were originally onboard to provide consorts for the foreign emisanaries.  a number of them became pregnant and later on in the voyage when ships were wrecked or they had to leave people on shore, their children were not completely Chinese, they were part Arabic.

(我相信你们都知道,性,是中世纪中国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船上的侍妾们倍受重视,她们并不因其称谓而受到轻蔑,她们是船队的重要成员。她们最初上船是为了陪伴外国使节,其中有些人怀孕了。后来在航行途中,一些船破损时,又不得不把一些人留在岸上。她们生下的孩子不是纯粹的中国人,具有部分阿拉伯人血统)

 

解说:

那些外国国王和使节们踏上中国的土地后,首先向中国皇帝表示崇敬与归顺,然后开始进贡本国的礼物。当被称作“麒麟”的长颈鹿进入京城时,受到全体文武官员的夹道欢迎。

 

采访:

张国英(福建长乐郑和研究专家)

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麒麟是一种神兽。到底麒麟是什么样子?很多人没有见过。当这个麒麟也就是长颈鹿,送到南京的时候,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南京城万人空巷,争睹麒麟的一个非常热闹的场面。

 

解说:

皇帝也亲自出来迎接神兽,他的笑声回荡在广场的上空。而群臣则感到深深的敬畏,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奇迹的出现,它证明了皇帝征服海洋的伟大和正确。根据中国的历史传统,只要出现“麒麟”和“龙”一类的神兽,就证明在位的皇帝是受到天神支持的圣人,而他统治的人民也将得到上天的庇护。文武百官一起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敬祝皇帝万寿无疆。一位御用诗人还当场献诗,称颂麒麟的高贵和皇帝的伟大。

  

采访:

爱德华·法默(Edward  FARMER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教授)

The fact that bringing tributaries to his court adds to his prestige and grandeur and thus helps him with his legitimacy problem

(朝廷得到四方贡品的事实,使朱棣皇帝威望大增,从而也证实了他在位的合法性。)

 

樊树志(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那么中国的皇帝为了表示我是天朝大国,我是君临天下的君主。所以他气度很大,大量地赏赐给他们。所以不对等,他们朝贡品很少,而明朝皇帝赏赐给他们的很多。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完全是不合算的。那么郑和下西洋也是这样他船上带的都是赏赐品,带回来的只有少量的贡品。他认为我这样就可以了,显得我是居高临下的,你向我臣服就行了。

 

所有使团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

是把中国的影响力和霸权扩展到世界各地

 

解说:

在实现皇帝的政治谋略过程中,郑和的宝船舰队仅仅是朱棣皇帝在位二十四年间所派出的二十六个使团中的一个。所有使团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把中国的影响力和霸权扩展到世界各地。紫禁城在陆地,而“宝船”在海上,分别从两个方向展示着朱棣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那些外国国王或使节瞻仰了华丽的皇宫并进献了“朝贡”之礼后,就可以在中国市场进行公开交易,抛售私下夹带的免税私货,从中牟取暴利。这期间也忙坏了宫廷里的后妃们,她们纷纷派人打探外国使节手中的珍宝玩物,抢先收购到那些奇妙的宝贝。她们永远是郑和宝船归来时最兴奋的一族。

可是对于北方大国的温和的霸权,各国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在中国南京城郊外,至今座落着一个古老的国王墓,里面躺着当年的渤泥(brunei)国王,当年的渤泥国也就是今天的文莱国。他曾带着儿子乘着郑和的大船前来朝拜中国皇帝。

 

采访:

罗宗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朱棣就非常高兴,在北京就接见了这个渤泥国王,而且还又赏赐一批东西送给渤泥国王,而且还留了渤泥国王在北京请他到处游览,要他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到南京以后准备要回国,可是他到南京以后就生病了,就住在南京,最后就死在南京。而且死的时候呢,他自己还立了遗嘱,说我死了以后我就愿意葬在中国。

 

解说:

南方小国的首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长眠在中国大地上,成为向明帝国进献的所有贡品中最贵重的一件礼品。

 

可是,当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在锡兰国代表中国皇帝要求国王服从时,却出乎意料地遭到了反抗。锡兰国王开始反击中国的征服者,断然拒绝向朱棣朝贡,双方的会谈不欢而散。国王的军队在短暂的交锋中轻易地击退了郑和的陆战队,把中国人赶回到自己的船上。

 

采访:

徐克明(原云南晋宁郑和纪念馆馆长)

这个时候锡兰国王的儿子就说,大明朝的郑和派了二、三万人来,几百只船来肯定要来征服我们,又想到郑和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他就派了上万数的人就来袭击郑和的船队。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郑和就想这个时候,他们有那样大的强大的力量,又他的本地方,怎么办?郑和就想了一个办法,派了五千人,就从锡兰的后面打到他的首都。

 

解说:

郑和亲自率军直接打进王宫,锡兰军队节节败退,锡兰国王和他的家属很快成了俘虏。

 

采访

徐克明(原云南晋宁郑和纪念馆馆长)

因此他的儿子就不得不投降,这个战争以少胜多,就把国王抓到,送回南京。

 

解说:

皇帝朱棣不但没有杀锡兰王,反而送给他很多礼品,并将其释放,但他同时也下令废掉了旧王,并从那些家属中选出一个新王。朱棣还宣布对锡兰拥有宗主权,要求它履行例行的进贡。年轻的锡兰国王不敢反抗中国人的权威,谦卑地接受了所有条件。但当他后来统治了整个岛屿之后,就学习他的父亲,翻脸不承认北京的霸权,并把朱棣的使臣赶回了中国。

 

 

无论是用微笑还是炮火,郑和都要全力推行朱棣的世界朝贡体系

 

尽管许多小国喜爱中国的货品,特别是喜爱那些用来装饰墙壁和坟墓的瓷器,但他们迎接中国使者的心情是复杂的。一个国王曾经这样说过:“明朝帝国与我国相距数十万里,今日将军队开到我国领土,显然是想征服我们。”可是跟那些阿拉伯人的单桅帆船比起来,中国的庞大战舰不但难以抵抗,而且令人感到恐惧。只要遇到拒绝向中国皇帝进贡的国家,郑和就下令用火炮轰击,迫使他们屈服。无论是用微笑还是炮火,郑和都要全力推行朱棣的世界朝贡体系。

 

1421年9月30日,郑和奉命第六次下西洋,护送十六个国家的使臣回国。两个月后郑和回到了中国,他手下的舰队兵分四路继续航行。没想到这次远航为今天的海洋学留下了最大的一个谜团。

 

采访:
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  《1421》作者)

the first fleet crossed the Indian Ocean went around the Cape of Good Hope,  all with the wind and currents, went across the south Atlantic with the wind current to south America, went down the east coast to south America and then traveled down to Antarctica and then again with the wind to Australia then home.  

(第一路舰队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借助风势和海流,横渡南大西洋到达南美洲。又沿着南美洲的东海岸,南下至南极洲,然后借助风力到达澳大利亚,再回到中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