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框架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性能分析工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0:56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一个想法驱使着,它让我不断的探索思维的新疆界.

       这一切的最初萌芽,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它最终把思维引向元认知领域。它旨在发现一个终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安身立命。

       它引发了我对世界的思考,对自我的思考,最终寻求一个解释。而今它也终成体系,走向成熟。

       总的概括来说,它回答了如下问题:

       世界是什么样的?

       自我是什么样的?

       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式什么样的?

       回答:

       1. 世界是演绎的,或者说是至少可以演绎的,它让归纳认知得以发生。

       2. 自我拥有归纳和演绎的能力,归纳让认知模型得以构建,而演绎则让人拥有预测能力。

       3. 自我通过归纳,认识世界,和自我本身,通过演绎预知未来,从而干预现实世界,或调整自身行为,以求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好的生存。

       假如你是上帝,你该如何创造世界?首先你要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包括认知客体,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如何描述,认知主体如何描述。

       状态机,可以描述主体和客体,或者说整个世界。但是实际上,我们会忽略不关心的状态,任何显示中的物体对象,看起来状态数都大的惊人,或许它的状态数是无限的。因为人脑的物理局限,我们不能处理太多的状态数,也没有必要处理。比如,我们要计算一个抛出球的落点,我们就可以不关心球上某个原子的具体位置。

      让我们以实用性出发探讨,状态机。

      先说说黑箱认知论,我们对世界中的物体,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初物体边界,如一只猫,一个水杯,一台电视机,复杂的东西如,社会,金融,数学,这些东西难以看清全貌确定边界。无论一个什么东西,我们必须先定义它,它的形式,往往是,x是具有某种特征的y,而此处说的特征,正是状态的域,说现实中的一个特定时间空间点的物体,这些状态域都有固定的值,此后此物体的演化发展,完全依赖于那个时间点各个域的状态。而发展演化的动力呢,就是来自此物体内部的能量和它所接收的环境对它的输入。

      黑箱认知论认为,人认识事物是通过对黑箱的输入输出来认识的,或者打开黑箱探索输入输出之间的关联。

     总的来说,人会发展出三级模型。

     第一级:模型只描述外部客体世界。

     第二级:模型描述外部客体世界,和认知主体。这时候产生了一个递归认知。

     第三级:模型描述外部客体世界,自我认知主体,其他认知主体。这时产生了多个递归认知。

     如果用程序描述的话,仔细想想,就发现里边有很多死循环式的程序。

     当认知产生第二级模型的时候,它遇到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必然牵扯到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因为它必须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是如何思考的,如何理解的。你要思考的是思考本身,要理解的是理解本身。看起来很难。不过直接给出答案貌似想想也就不难了。

      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理解过程就是状态机中状态变迁的过程,可以归结为状态机的状态可达性,如果它不可达,就说明你的模型是有缺陷的你不能理解它。同理思考过程也是。前面不是说了状态机是描述所有东东的吗,包括认知客体和认知主体。而语言本身,它就是用来描述状态机的。

      长久时间以来,人们都是凭借自身生物体来认识,改造自然,以更好的生存。而最近的历史阶段,计算机自动化兴起,它让人们在认知和改造自然上都得以委托给机器去做。人类重要要从工作中解放了。如何去让机器干活,且听下回分解。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