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来源:互联网 发布:ubuntu安装完进不去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8 03:09

软件开发方法当中,我比较喜欢这两个方法。 因为觉得比较适合我这种脑力不够用的人。 自上而下就是说,从抽象到具体。 先定义好各个功能,然后再用具体的内容去填充这些功能; 自下而上则相反,是从具体到抽象。

我感觉,我们不同的人看世界的层次是不同的。 不管学习什么,新手总是比较注重细节,而层次越高的人看的东西则越抽象。 所以层次高的人学东西总是很快,因为他们忽略了不必要的细节。 比如同样一篇文章,在现阶段的我看来,这真的就是一篇文章,由几百上千个字组成。 但是高手就不一样了,在他眼中这篇文章就只剩几个关键字而已,甚至就只有一个最能代表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词,其他的细节都是无关紧要的,可以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填满它而且大意是一样的。 所以写文章也是一种训练自己抽象能力的方法之一,而且很有效果。

以前我写日志的时候,总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随意,当然那也是我头脑混乱而组织不出什么有效的结构。现在写东西则感觉有些不同了,尽管还是有些模糊和混乱,但总算有点进步了!既在脑袋里有了关键的想法,例如几个词,然后再通过这些词去扩展成一篇能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的文章。 这样能用很少的脑力即可实现你想表达的。因为你脑袋里始终只有几个关键词而已,如果你把关键词写下来,而不记在脑袋里,那么几乎就不需要什么脑力了,而且还能通过这几个关键词来扩充出更多的关键词。 这样就能越写越多越写越轻松。

自下而上比较适合用来看书,一本书那么多字,我原以为得把每个字都看了才能懂得这个段落或者这篇文章在讲什么,不过学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后看书就会轻松很多。因为你看的过程当中,只要你大致能看懂文章的内容,你的脑袋自然而然的就在为你做抽象,只要看的遍数足够,一本书最终在你脑袋里就只会剩下几个最重要的关键词,而其他的你很快就想不起来了。对于一本书来说,只需掌握这几个关键词就能掌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肯定比死记硬背整本书好多了。 有时候上课睡了一觉,醒来继续听课,你会发现,就算有部分内容没有听,你也能够明白老师在讲什么。有时候看书,有些内容你跳过不看,也不会影响你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所以说,一段文字,其实有很多的冗余信息。如果你能通过理解而去除掉那些不必要的信息,只记忆那些关键的内容,你对于知识的掌握就会比以前更轻松。

以上的内容就牵扯到看好书和烂书的问题。看经典的书,你比较容易体会到作者想传达的思想,或者说你更容易自己总结出书中的关键字。而烂书呢,作者写的时候脑袋就很混乱,或者像我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明知道自己好好写即可,但总是不愿多花那份力气,而且有些作者抄别人的时候也不好好抄,结果你看的过程总会觉得莫名其妙,而如果自己又总觉得书上说的总是对的,那么学习的过程就会很痛苦,你总会在卡在哪里过不去。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