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SNMP,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来源:互联网 发布:张段固镇淘宝园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0:14

根据通信百科整理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a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构成了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定义的internet协议簇的一部分。该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有任何引起管理上关注的情况。它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包含一个应用层协议(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数据库模型(database schema),和一组资料物件。

由网络管理系统(NMS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s)

被管理的设备(managed device)

代理者(agent)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执行应用程式,以该应用程式监视并控制被管理的设备。也称为管理实体(managing entity),网络管理员在这儿与网络装置进行互动。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网络管理需要的大量运算和记忆资源。一个被管理的网络可能存在一个以上的网络管理系统。
一个被管理的设备是一个网络节点,它包含一个存在于被管理的网络中的SNMP代理者。被管理的设备透过管理信息库(MIB)收集并储存管理资讯,并且让网络管理系统能够透过SNMP代理者取得这项资讯。
代理者是一种存在于被管理的设备中的网络管理软件模组。代理者控制本地机器的管理资讯,以和SNMP相容的格式传送这项资讯。


 Circuit switching -- 回环切换
正规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普通老式电话业务POTS中也可以看到)所使用的古老、低效,但可靠的技术。一次通话呼叫期间,所建立的连接称作建立了一个回环。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 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用户到交换机之间的叫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交换机之间、许多用户共享的叫中继线,拥有大量的话路,正在通话的用户只占用其中的一个话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里,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

举例来说,我们假设有A、B两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一部交换机并有一千个用户,两个交换机之间用100条中继线连接着。那么,如果我们说:在A城的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电路,我们指的是把两条用户线路通过A城的交换机联接起来。但当我们说:在A城的一个用户和B城的一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电路时,我们指的就是由A城的用户线路经A城交换机联接到A、B城之间的一条中继线路,在经B城交换机联接到B城的用户线路上。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中继线路总是大大少于用户线路,并且为所有用户所共享。那么,当我们占用了一条中继线路以后,即使我们不传送信息,别人也不能使用,这就是电路交换最主要的缺点。

在电话通信中,由于讲话双方总是一个在说,一个在听,因此电路空闲时间占大约50%。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是什么工作机制?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通信的过程中维持的是实际的电子电路(物理线路),这条电子电路建立后用户始终占
用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电路交换的机制有什么缺点? 
从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看出,电路交换会占用固定带宽,因而限制了在线路上的流量以及连接数量 



电路交换常于分组交换进行比较。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分组交换的通信线路并不专用于源与目的地间的信息传输。在要求数据按先后顺序且以恒定速率快速传输的情况下,使用电路交换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当传输实时数据时,诸如音频和视频;或当服务质量(QOS)要求较高时,通常使用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更强的的效能,可以预防传输过程(如 e-mail 信息和 Web 页面)中的延迟和抖动现象。 

分组交换


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中,分组交换(英文packet switching)是一种通信范例,分组(消息或消息碎片)在结点间单独路由,不需要先前建立的通信路径。
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中一种新的且重要的概念,现在是世界上数据和语音通信中最重要的基础。先前,数据通信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想法,就像在传统的电话电路一样,在通话中需要占用专有的电路,通信双方要在电路的两端。



概述

分组交换由Donald Davies和保罗·巴兰 在1960年代早期发明。有人认为伦纳德·克兰罗克也是分组交换的发明者,但是Davies在去世之前争辩这一点并指出,克兰罗克的研究实际上是关于排队论,也就是分组交换的关键理论基础。克兰罗克出版的著作中未显著提到过把用户消息分割成段,并通过网络分别发送他们,这是巴兰和Davies最重要的创新。
分组是由一块用户数据和必要的地址和管理信息组成,保证网络能够将数据传递到目标。类似于从邮局发送的包裹上注明的地址一样,只有提供给网络这些信息,网络(邮局)才能把分组(包裹)往正确的地址传送。
分组通过最佳路径(取决于 路由算法)路由到目标。但并不是所有在相同两个主机之间传送的分组(即使是来自同一消息的那些分组)一定要沿着相同的路径传送。
一个数据连接通常传送数据的分组流,它们将不必全部以相同的方式路由过物理网络。目的计算机把收到的所有报文按照适当的顺序重新排列,就能合并恢复出原来的内容。
分组交换模型最著名的使用是因特网,它是一个分组交换网络,在多种网络技术上运行网络层互联网协议。以太网,X.25和帧中继都是分组交换网的数据链路层国际标准。新的移动电话技术象GPRS和 i-mode也是使用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也被称作无连接连网,因为与之相反的是电路交换或者面向连接的网络,虽然像MPLS这样的技术已经开始将二者的边界模糊化。ATM是另一种混合技术,使用的是信元中继(cell relay)而不是分组交换。

优势
在分组交换中,一个系统可以将数据组装到报文中使用一条通信链路与多台机器通信。不仅链路是可以共享的,而且每个报文可以独立于其他报文进行路由。这是分组交换最主要的优势。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