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文件目录结构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光盘复制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2:27


与Windows将硬盘看做“C盘”、“D盘”几个独立的分区不同,Linux将整个文件系统看做一棵树,这棵树的树根叫做根文件系统,用/表示。各个分区通过“挂载”以文件夹的形式访问。

根文件系统

/bin

       这一目录中存放了供所有用户使用的完成基本维护任务的命令。其中bin是binary的缩写,表示二进制文件,通常为可执行文件。一些常用的系统命令,如cp、ls等保存在该目录中。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如操作系统内核、引导程序Grub等。

/dev

       在此目录中包含所有的系统设备文件。从此目录可以访问各种系统设备。如CD-ROM,磁盘驱动器,调制解调器和内存等。在该目录中还包含有各种实用功能,如用于创建设备文件的MAKEDEV。

/etc

       该目录中包含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配置文件。

/home

       存储普通用户的个人文件。每个用户的主目录均在/home下以自己的用户名命名。

/lib

       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共享链接库和内核模块。共享链接库在功能上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

/lost+found

       这并不是Linux目录结构的组成部分,而是ext3文件系统用于保存丢失文件的地方。不恰当的关机操作和磁盘错误均会导致文件丢失,这意味着这些被标注为“在使用”,但却并未列于磁盘上的数据结构上。正常情况下,引导进程会运行fsck程序,该程序能发现这些文件。除了“/”分区上的这个目录外,在每个分区上均有一个lost+found目录。
/media
        可移动设备的挂载点,当前的操作系统通常会把U盘等设备自动挂载到该文件夹下。
/mnt
        临时用于挂载文件系统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这个目录是空的,而在我们将要挂载分区时在这个目录下建立目录,再将我们将要访问的设备挂载在这个目录上,这样我们就可访问文件了。(注意在GNOME中,只有挂载到/media的文件夹才会显示在“计算机”中,挂载到/mnt不会做为特殊设备显示,详见自动挂载分区)
/opt
        多数第三方软件默认安装到此位置,如Adobe Reader、google-earth等。并不是每个系统都会创建这个目录。
/proc
        它是存在于内存中的虚拟文件系统。里面保存了内核和进程的状态信息。多为文本文件,可以直接查看。如/proc/cpuinfo保存了有关CPU的信息。
/root
         这是根用户的主目录。与保留给个人用户的/home下的目录很相似,该目录中还包含仅与根用户有关的条目。
/sbin
         供超级用户使用的可执行文件,里面多是系统管理命令,如fsck, reboot, shutdown, ifconfig等。
/tmp
         该目录用以保存临时文件。该目录具有Sticky特殊权限,所有用户都可以在这个目录中创建、编辑文件。但只有文件拥有者才能删除文件。为了加快临时文件的访问速度,有的实现把/tmp放在内存中。
/usr
         静态的用户级应用程序。
/var
         动态的程序数据。

参考:

1. Linux Directory Structure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