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之路

来源:互联网 发布:虚拟社交网络利大于弊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1:58

今天是2014年6月14日。

作为博客的第一篇博文,博主想写一写自己的编程之路。

谨以此文献给逝去的21年写一个注释。

----------------------------------------------------------------------------------------------------------------------------------

博主目前状况:
学历:在读本科(大二)

学校:华侨大学

专业:软件工程

----------------------------------------------------------------------------------------------------------------------------------

接触计算机专业:

大概在高中的时候,对电脑软件的使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那些功能无法实现,比如:调整某个程序的音量,XP系统是做不到的,当时就想,如果能做出这么一个软件多好,一定还有其他人需要,我可以提供下载,没准还能挣点钱买游戏装备(用WIN7的时候发现被实现了,很失落啊)。于是在对专业没有丝毫理解的情况下便决定要投身计算机事业,因为计算机可以天马行空的创作一切我想创作的东西。

高考后填写志愿,拒绝了亲朋好友的各种建议,在第一专业上填写了冷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录取后,用我爸的话说:“IT(挨踢)专业。”

入学后,第一堂课专业课是教C++,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编程是这么回事,一行一行地执行、判断是或否、循环做一些事情,这不就是高中的流程图嘛,看起来挺简单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学这个专业属于自己自愿、又属于误打误撞。


学习编程:

学习了一些C++皮毛后,突然想用这些皮毛写一些什么东西,于是我人生的第一个程序并不是hellow world,而是这样的“恶搞程序.cpp”

#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double a,b;a=123;cout<<"请输入“123”\n";cin >>b;if(a==b) cout<<"SB,让你输你就输啊\n";else      cout<<"SB,让你输几个数字这么墨迹\n";return 1;}
当时还不知道if里“=”和“==”的区别,用“=”一直出不来结果,百度了很久才找到错,现在看起来,这个程序真的很无聊大笑

接下来,进入了同学们口中的showtime,由于经常快速准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经常在毫无生气的课堂提一些问题、用几分钟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帮同学找程序的错误……被同学们当成了大神。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弱,只是知道,程序是一行一行执行的,虽然不会用工具debug,但是可以通过笔和纸模拟程序执行,进行人工debug。

当然,有一次决定自己手写素数程序,第一次把自己的脑子里的算法转换成代码,发现其中的逻辑性引人入胜,另外发现了老师程序的几个bug,非常有成就感啊!

后来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初赛,惨败,自己什么都不懂。

大一下学期刚开学,有一个叫“蓝桥杯”的全国比赛通知,我咬咬牙,决定参加了,整个大一只有3个人参加,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开始没日没夜地读谭浩强的C++,说实话,那时候觉得那本书真的很好,很多浅显的例子,除了经常能发现错误。

接着四月的时候参加了趣味程序设计大赛,惨败,我是傻逼。

五月,完全没准备,带着绝望的心情去参加第四届“蓝桥杯”省赛,几个星期后,省三等奖下来了,也许只有自己知道那张奖状的水分吧。

接下来,大一要结束了,分专业时,我选择了软件工程。

整理了一下,发现还是有挺多成就的,所有C++实验题目都尽量做得人性化,C++的四门课都拿到了优,其中第一学期的理论课有个班卷面成绩没几个能及格的、第二学期的理论课因为个人原因50分钟写完交卷拿到98分,虽然没什么,不过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啊。

荒废了一个暑假后,进入了大二,当上班长,学习数据结构、离散数学、随机数学,模拟电路,各种专业课,用上了VS编译器,喜欢把代码写得高大上,用字符串处理省去手工输入n值,话说老师们好像还挺注意我的,估计是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强迫症的学生,能为了输入的时候满足各种情况多写上百行代码。最后专业课的平均GPA拿到了4。

十月,第五届“蓝桥杯”开始筹办,我和之前参加的2个同学在年级群里大肆宣传“获奖很简单”,结果学校报名人数爆棚(接近200人)光我们班就贡献20个。

随之,学院老师简历了相关的讨论群,里面经常有大一的同学问C++方面的问题,而我从小就有个毛病,就是喜欢给人回答问,于是我的出镜率便高了,囧。

十月底,一位大三的ACM教主(ZK)加了我好友,问我是否有兴趣参加这届校ACM比赛,我当时的反应是:那能不参加?必须的!于是花了一个星期把HDUOJ12页的基础题能做的刷了一遍,第二星期又把之前遗留的题扫了一遍(最后几天还get重感冒),然后参加初赛了,4个小时,因为流鼻涕,把整整一卷纸用光了,没相当还被拍下来了,见下图,左下角,倒数第二个是我以及我的废纸= =,说是因为我的吸鼻子的噪音导致后面的女生发挥失常,真是抱歉委屈

后来收获了初赛第一(92分,据说是校赛史上最高分,初赛的晋级线是45分吧),复赛第一(88分吧,给忘了),混了个证书和300元奖(请)金(客)。

不过最让我高兴的是,我们班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包揽),感觉班上的同学都很厉害啊。

日子要继续,三月,“蓝桥杯”初赛,依然裸考,省一等奖(你™在逗我),接着参加大一时惨败的趣味编程大赛,一等奖(挺开心的,因为发现大一的同学已经比我厉害很多了)。

接着,现学现做地开发了一个Android软件,参加学校的比赛,最后又惨败了,明年再来。

利用新学的知识,数据库设计、软件设计、C#编程等,又设计了一个”消息通知系统“,其实自己觉得挺简单的软件,最后居然在课程评分时拿到了98分尴尬,好吧,我再接再厉,现在正在改写程序,实现更多功能,同时开发Android端。

前不久,五月底,成功地骗到了学校的差旅费北京走起,参加第五届”蓝桥杯“决赛,最后拿到了全国二等奖尴尬,好吧,可能运气真的很好。

----------------------------------------------------------------------------------------------------------------------------------


接下来的路:

我喜欢算法,接下来两年,我会参加ACM比赛,做系统的训练。

我喜欢做项目,喜欢设计软件的感觉,在设计完两个系统之后发觉经验太匮乏了,决定尽快去企业实习,学习开发经验,争取多做项目,实现自己想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