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互联网畅想 -- 也谈互联网思维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http上传图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5:44

(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服务公司的立场)

最近经常坐高铁,觉得体验着实不错。网上订票,高速准点,车厢整洁,服务员形象好,态度亲和。和一些朋友聊起,也觉得快捷方便的高铁网络完全改变了出行的体验,与传统绿皮车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稍微观察一下,发现有些地方还是没变,比如,出行的人都会大包小包礼品土产之类,携带起来很麻烦,这点,过年时更明显;还有,在车上,时不时会有服务员推着小车叫卖啤酒饮料之类的;而且上车后都会有服务员上来再验一次票等。这些与绿皮车一致无二。从这个角度看,高铁与绿皮车相比,客户体验有极大提升,但不是本质改变。

 设想两个场景:

 场景A,甲君要从北京去上海看亲戚并旅游两天。定好往返票以后,出发前,甲君特意请假半天,去商场买来北京烤鸭和稻香春的糕点,准备带给亲戚。在上海地玩了两天后,上海的亲戚也给他准备了大包小包的江浙特产,送他上火车。也许再做一点改变,我们可以让甲君的旅行体验更完美。

甲君在12306完成车票订单后,系统提示:甲君,您是否需要为此次旅行购买一些商品?甲君点OK后,系统自动跳转到铁路商城,甲君定好烤鸭和稻香村糕点作为礼品。甲君一路轻装,到上海后,在站内商店取了保证精美的礼品,出站就遇见了翘首以盼的接车亲戚。回北京时,亲戚热情地送甲君上车,但没有回赠甲君任何礼物,甲君有一点点疑惑。车缓缓启动,亲戚发来一个提货码,提醒甲君下车时务必提取他们为他准备的礼品,并祝旅途愉快。

 场景B,甲君上车后,服务员再次过来验票,让甲君有一点点烦。打过几个电话后,虽然想到只要5个小时不到就能到上海,但无事可做的他还是有点昏昏欲睡,其间,服务员叫卖啤酒饮料和烧鸡的声音勾起了他对绿皮车的回忆。我们还能再做些改变吗?

甲君上车后,找到座位后,对着座位上大屏幕终端,扫了下车票二维码,终端给出欢迎信息,以及他的行程。甲君想起忘了给亲戚家小朋友带礼物了,就在终端上再次回到铁路商城,给小朋友定了和谐号车模。旅途开始了,甲君从视频服务里找到了一月前由于工作繁忙而错过的热档大片,虽然效果不比影院,但便宜很多并避免不停刷微博微信的无聊。其间,他在终端上给自己定了爆米花和饮料,感觉和电影院一样。5分钟后,服务员就给他送到座位上了。这时,甜美的服务员终于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了。

 据说,中国每年大概有58.8亿人次坐火车,假设每个人平均坐火车的时间是4个小时,那就是将近240亿个小时可以从一节节铁皮罐里被发掘;另外,据说,现在互联网售票大概占总售票数的57.4%,也就是,57.4%的火车旅客已经有了互联网入口。

 前一阵,“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很火,相关名词也变得很火很深奥,像用户思维,简约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等等。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从场景A和B的前后对比,我们看到这里面是其实一些在互联网应用很普遍的技术和方案,这里需要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对了,这还是个典型的O2O场景。当我们从58.8亿人次旅客或240亿小时的角度考虑是,也许我们只需要通过一个小小的入口,就可以把这里面的能量挖掘起来,这里不仅仅是购物,也不仅仅是娱乐,而是真正改变用户出行体验。也就是说,如何通过一个互联网的入口,接入到一个传统的(封闭)行业,继而完全改变其中的用户体验,这是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另外,同样的思路,可以应用到飞机,长途汽车等其他长途公共交通系统。

 希望有铁路系统的朋友能看到这篇小文,这样,我们就能更快地享受到优质的旅行体验。 不过,也许他们已经有项目在秘密进行了。

 假如上面设想的场景能实现的话,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旅客见到态度亲和服务员的机会大大减少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