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老师需要的修改 关于多路径相关性

来源:互联网 发布:和玛丽苏开玩笑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1:43

cwnd决定每次可以连续发多少个包,可用窗口决定是否可以发包

即使buffer很大,只要无ACK到达就没有可用窗口。

正是由于cwnd值,第一次的时候,会连续发cwnd个包,然后buffer里面存它们的备份,其他空间存待发送的数据。只有ack到达后,才舍弃已发包,空出缓存,让另一些待发数据进来。

cwnd是个值,可用窗口相当于buffer,实际控制发包速度。

需要加入相关性来控制:

如图2-1情况所示,路径1、2完全独立并具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带宽B和延时RTT,传输过程中两条路径同时发送数据。由于路径2的传输时延大于路径1,使得路径1中的数据Dn虽然比路径2中的数据Di发送时间晚,但到达接收端的吋间却比数据Di早。因此,数据Dn虽然在Tn时刻已经被成功接收,但还必须等到Ti时刻数据Di到达后,才能够按照数据顺序进行递交工作。而在到Ti的这段时间内,数据D?都必须暂时保存在接收缓存之中,无法顺序递交上层。

若路径间的吋延差异较大,使得在接收缓存耗尽吋数据D1仍然未抵达接收端,则会引发由多路径传输带来的缓存阻塞问题,而此吋任意一条路径都并没有发生任何异常状况,这种暂时的阻塞仅仅是由于路径时延差异过大引起的。因此,在路径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慢路径将可能会影响到快路径的正常传输,此时使用多路径传输的总体效率有可能反而不如仅仅使用年路径进行传输。



路径丢包对吞吐量的影响

在上述的理论分析中,没有考虑到丢包对传输吞吐量产生的影响。在测试中我们发现,路径丢包率对吞吐量的影响在低丢包(低于10%)状态时,基本呈现线性。对单路径传输而言,1%的丢包约会导致2%的吞吐量下降,5%的丢包约会导致14%的吞吐量下降。因此,可以将丢包率对吞吐量的影响简化为一个影响系数,其值反应吞吐量下降率与丢包率的比值。本文中,对于低丢包情况,推荐的影响系数为2.5。其可以理解为丢包将会对往返时间造成1倍的影响,这是由于丢失数据的需要2个RTT才能到达,因此平均往返时间的上升率幅度为1倍丢包率;其对带宽也会造成1倍的影响,这是由于丢失数据需要重传才能到达,因此等效带宽的下降率幅度也为1倍丢包率;此外,丢包还会造成缓存内的数据暂时无法递交上层,需等待重传数据的到达,因此还会导致整体吞吐量的下降,该部分下降决定于接收缓存的大小,低缓存情况下此值会略微较大,但总体来说此值的浮动范围并不大。综合上述几个影响因素,因此本文给出的推荐影响系数为2.5,低缓存情况下该系数可能浮动到3以上,但多路径传输通常建议使用较大的接收缓存来避免拥塞,因而低缓存情况下的系数值实际意义并不大。对于多路径传输而言,也同样可以通过影响系数对吞吐量影响进行简化,验表明,该影响系数也约为2.5左右,但其对应的丢包率数值为路径中的最大丢包率。数据传输丢包对吞吐量分析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公式结论产生较大的偏差;而对于推广结论,在路径丢包率差别不大,以及快路径丢包率大于慢路径时,该结论都仍然有效,只有在慢路径拥有较大丢包的情况下,会导致该结论产生偏差,缓存临界点将会后移。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