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任何事物前都是新手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netbeans 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2:55

         大学前的这个假期,自认为过的比较充实。这几日不停的在为自己充电。每天早晨背单词,听TED(每集听三遍的说,第一遍英文第二遍带中文第三遍不带字幕),还在看英文版的《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我看的第一本英文原著),花一下午读完了《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感触颇深。

        这里想谈一谈除知识外其它的收获和体会。

 ● 熟悉感大概是兴趣能否发展为技能的关键因素。从小到大的感觉都是,兴趣就像crush,热烈而又短暂,并且无法抗拒。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很可能被其它事打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正常不过了。那么将兴趣转化为技能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个人认为,是熟悉感。能否在热乎劲仍存时,建立同兴趣事物的熟悉感,提升自我的认同感,是决定能否将兴趣坚持下去的关键,而唯有坚持,方见技能。当我在看《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时,因为书中的原则很易于实践,边读边想,不知不觉就对设计有了一种熟悉感。而这种熟悉感,为我完成任务增加了信心。当看到一幅丑陋海报时的跃跃欲试,睡前脑子里的不断回想,大概支撑来源都是那份熟悉感。

 ● 注意与不注意是两种状态。《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中提到的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其实都是生活中普遍适用的原则,当你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时,觉得设计无从下手,但当你注意到之后,居然发现优秀的设计大部分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则。做题,coding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觉。为什么老师都说熟能生巧? 当你一个知识点做了十几道题之后,你注意到了每一个易错点,再遇到类似题边轻车熟路。coding也一样,神牛总是对陷阱有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来自多年的“注意”。

● 运用力所能及的东西。当我看IT神牛博客时,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神牛在语言的语法都不熟悉的时候已经能编出像样的程序了。以前把每件事都想象的太高大上,总觉得做一件事前应该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做项目前,你就得熟悉各种算法,做海报前,你就得会用photoshop。后来发现这样的想法太不实际。当你有想法时,应当立即运用手头所能运用的东西靠近你的想法。比如我在看完《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后的第一张海报,是用ppt做的。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相比相当长的时间熟悉了ps后再来完成任务,这无疑更易于想法的实现。没准后者在你学ps过程中,就因为过程太漫长而放弃的原来的想法。再比如,我拿高考词汇看着一本计算机领域内的英文原著,这在我打开这个电子文档前是不敢想的。抱着瞻仰的态度打开原著电子版,居然发现可以接受,然后借助必应词典便一发不可收拾。(我甚至放弃了背单词,必应词典超级方便,边看边查速度也不错。)我买的中译本实体书还在路上,而我的原著电子版已经看完了四分之一。

  这里附上我的ppt作品~ 第一次尝试这样的设计,好坏都接受。

(左边是原稿,右边是我做哒)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