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蔬菜配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2:29

一、free命令
[root@xen_202_12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072       2459        612          0        207       1803
-/+ buffers/cache:        447       2624
Swap:         1913          0       1913

第2行:
total 内存总数: 3072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2459
free 空闲的内存数: 612
shared 当前已经废弃不用,总是0
buffers: Buffer Cache内存数: 13220
cached: Page Cache内存数: 2720160

关系:total = used + free

第3行:
-/+ buffers/cache的意思:
-buffers/cache 的内存数: 447 (等于第1行的 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的内存数: 2624 (等于第1行的 free + buffers + cached)
注:此处的内存数在用上面式子计算后,在大小上有一点点出入(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可见-buffers/cache反映的是被程序实实在在吃掉的内存,而+buffers/cache反映的是可以挪用的内存总数。

第4行单独针对交换分区。

为了提高磁盘存取效率, 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 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用于VFS,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 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这些Cache有效缩短了 I/O系统调用(如read,write,getdents)的时间。

第2行(mem)的used/free与第3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第2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612MB,已用内存是2059M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3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而设,当应用程序要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2624= 612+207+1803


二、buffers与cached的区别:

buffers是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他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
cached用来给文件做缓冲。
即:buffers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而cached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还可以借助top命令观察来理解buffer与cache的区别:
第四行:内存状态
8306544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8GB)
7775876k used 使用中的内存总量(7.7GB)
530668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530M)
79236k buffers 缓存的内存量 (79M)
 
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
2031608k total 交换区总量(2GB)
2556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2.5M)
2029052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2GB)
4231276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4GB)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