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_ptr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产品关联怎么做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6:36

先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需要auto_ptr,以及为什么这样就可以起到作用?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
    //
示例 1:原始代码
    void f()
    {
      T* pt( new T );

     /*...更多的代码...*/

     delete pt;
    }

我们大多数人每天写类似的代码。如果f()函数只有三行并且不会有任何意外,这么做可能挺好的。但是如果f()从不执行delete语句,或者是由于过早的return,或者是由于执行函数体时抛出了异常,那么这个被分配的对象就没有被删除,从而我们产生了一个经典的内存泄漏

能让示例1安全的简单办法是把指针封装在一个智能的类似于指针的对象里,这个对象拥有这个指针并且能在析构时自动删除这个指针所指的对象。因为这个智能指针可以简单的当成一个自动的对象(这就是说,它出了作用域时会自动毁灭),所以很自然的把它称之为智能指针。

 // 示例 2:
    void f()
    {
      auto_ptr<T> pt( new T );

      /*...更多的代码...*/

    } // pt出了作用域时析构函数被调用,从而对象被自动删除

现在代码不会泄漏T类型的对象,不管这个函数是正常退出还是抛出了异常,因为pt的析构函数总是会在出栈时被调用。清理会自动进行。

auto_ptr的思想是什么呢?他把指针做成了一个类,进行了封装,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退出函数作用域,就会调用对象的析构函数,完成堆空间的释放工作。

使用auto_ptr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构造函数析构函数

auto_ptr在构造时获取对某个对象的所有权(ownership),在析构时释放该对象。我们可以这样使用auto_ptr来提高代码安全性:

1

2

int*p=newint(0);

auto_ptr<int>ap(p);

从此我们不必关心应该何时释放p,也不用担心发生异常会有内存泄漏。

这里我们有几点要注意:

1) 因为auto_ptr析构的时候肯定会删除他所拥有的那个对象,所有我们就要注意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两个auto_ptr不能同时拥有同一个对象。像这样:

1

2

3

int*p=newint(0);

auto_ptr<int>ap1(p);

auto_ptr<int>ap2(p);

因为ap1ap2都认为指针p是归它管的,在析构时都试图删除p, 两次删除同一个对象的行为在C++标准中是未定义的。所以我们必须防止这样使用auto_ptr.

2) 考虑下面这种用法:

1

2

int*pa=newint[10];

auto_ptr<int>ap(pa);

因为auto_ptr析构函数中删除指针用的是delete,而不是delete [],所以我们不应该用auto_ptr来管理一个数组指针。

3) 构造函数explicit关键词有效阻止从一个指针隐式转换成auto_ptr类型。

4) 因为C++保证删除一个空指针是安全的,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析构函数写成:

1

2

3

4

~auto_ptr()throw()

{

if(ap)deleteap;

}

2 拷贝构造与赋值

引用计数智能指针不同的,auto_ptr要求其对指针的完全占有性。也就是说一个指针不能同时被两个以上的auto_ptr所拥有。那么,在拷贝构造或赋值操作时,我们必须作特殊的处理来保证这个特性。auto_ptr的做法是所有权转移,即拷贝或赋值的源对象将失去对指针的所有权,所以,与一般拷贝构造函数赋值函数不同, auto_ptr的拷贝构造函数,赋值函数的参数为引用而不是常引用(const reference).当然,一个auto_ptr也不能同时拥有两个以上的指针,所以,拷贝或赋值的目标对象将先释放其原来所拥有的对象。

这里的注意点是:

1) 因为一个auto_ptr被拷贝或被赋值后, 其已经失去对原对象的所有权,这个时候,对这个auto_ptr的提领(dereference)操作是不安全的。如下:

1

2

3

4

int*p=newint(0);

auto_ptr<int>ap1(p);

auto_ptr<int>ap2=ap1;

cout<<*ap1;//错误,此时ap1只剩一个null指针在手了

这种情况较为隐蔽的情形出现在将auto_ptr作为函数参数按值传递,因为在函数调用过程中在函数的作用域中会产生一个局部对象来接收传入的auto_ptr(拷贝构造),这样,传入的实参auto_ptr就失去了其对原对象的所有权,而该对象会在函数退出时被局部auto_ptr删除。如下:

1

2

3

4

voidf(auto_ptr<int>ap){cout<<*ap;}

auto_ptr<int>ap1(newint(0));

f(ap1);

cout<<*ap1;//错误,经过f(ap1)函数调用,ap1已经不再拥有任何对象了。

因为这种情况太隐蔽,太容易出错了, 所以auto_ptr作为函数参数按值传递是一定要避免的。或许大家会想到用auto_ptr指针或引用作为函数参数或许可以,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并不知道在函数中对传入的auto_ptr做了什么, 如果当中某些操作使其失去了对对象的所有权, 那么这还是可能会导致致命的执行期错误。 也许,用const reference的形式来传递auto_ptr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我们可以看到拷贝构造函数与赋值函数都提供了一个成员模板在不覆盖正统版本的情况下实现auto_ptr的隐式转换。如我们有以下两个类

1

2

classbase{};

classderived:publicbase{};

那么下列代码就可以通过,实现从auto_ptr<derived>auto_ptr<base>的隐式转换,因为derived*可以转换成base*类型

1

auto_ptr<base>apbase=auto_ptr<derived>(newderived);

3) 因为auto_ptr不具有值语义(value semantic),所以auto_ptr不能被用在stl标准容器中。

所谓值语义,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类型(假设有类A)

1

2

3

4

5

6

Aa1;

Aa2(a1);

Aa3;

a3=a1;

//那么

a2==a1,a3==a1

很明显,auto_ptr不符合上述条件,而我们知道stl标准容器要用到大量的拷贝赋值操作,并且假设其操作的类型必须符合以上条件。

3 提领操作(dereference)

提领操作有两个操作, 一个是返回其所拥有的对象的引用, 另一个则是实现了通过auto_ptr调用其所拥有的对象的成员。如:

1

2

3

4

5

6

7

structA

{

voidf();

}

auto_ptr<A>apa(newA);

(*apa).f();

apa->f();

当然, 我们首先要确保这个智能指针确实拥有某个对象,否则,这个操作的行为即对空指针的提领是未定义的。

4 辅助函数

1) get用来显式的返回auto_ptr所拥有的对象指针。我们可以发现,标准库提供的auto_ptr既不提供从指针auto_ptr的隐式转换(构造函数explicit),也不提供从auto_ptr指针的隐式转换,从使用上来讲可能不那么的灵活, 考虑到其所带来的安全性还是值得的。

2) release,用来转移所有权

3) reset,用来接收所有权,如果接收所有权的auto_ptr如果已经拥有某对象,必须先释放该对象。

 // 使用一个 auto_ptr
    void g()
    {
      T* pt1 = new T;
      //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分配好的对象,将所有权传给了一个auto_ptr对象
      auto_ptr<T> pt2( pt1 );

     // 使用auto_ptr就像我们以前使用简单指针一样
      *pt2 = 12;      //
就像"*pt1 = 12;"
      pt2->SomeFunc(); //
就像"pt1->SomeFunc();"

      // get()来获得指针的值
      assert( pt1 == pt2.get() );

      // release()来撤销所有权
      T* pt3 = pt2.release();

      // 自己删除这个对象,因为现在没有任何auto_ptr拥有这个对象
      delete pt3;

    } // pt2不再拥有任何指针,所以不要试图删除它...ok,不要重复删除

 

 // 使用reset()
    void h()
    {
      auto_ptr<T> pt( new T(1) );

      pt.reset( new T(2) );
        //
删除由"new T(1)"分配出来的第一个T

} // 最后,pt出了作用域,第二个T也被删除了

5 特殊转换

这里提供一个辅助类auto_ptr_ref来做特殊的转换,按照标准的解释, 这个类及下面4个函数的作用是:使我们得以拷贝和赋值non-const auto_ptrs, 却不能拷贝和赋值const auto_ptrs.我无法非常准确的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但根据我们观察与试验,应该可以这样去理解:没有这些代码,我们本来就可以拷贝和赋值non-constauto_ptr和禁止拷贝和赋值constauto_ptr的功能, 只是无法拷贝和赋值临时的auto_ptr(右值), 而这些辅助代码提供某些转换,使我们可以拷贝和赋值临时的auto_ptr,但并没有使constauto_ptr也能被拷贝和赋值。如下:

1

auto_ptr<int>ap1=auto_ptr<int>(newint(0));

auto_ptr<int>(new int(0))是一个临时对象,同时是一个右值,一般的拷贝构造函数当然能拷贝右值,因为其参数类别必须为一个const reference, 但是我们知道,auto_ptr的拷贝函数其参数类型为reference,所以,为了使这行代码能通过,我们引入auto_ptr_ref来实现从右值向左值的转换。其过程为:

1) ap1要通过拷贝 auto_ptr<int>(new int(0))来构造自己

2) auto_ptr<int>(new int(0))作为右值与现有的两个拷贝构造函数参数类型都无法匹配,也无法转换成该种参数类型

3) 发现辅助的拷贝构造函数auto_ptr(auto_ptr_ref<T>rhs) throw()

4) 试图将auto_ptr<int>(new int(0))转换成auto_ptr_ref<T>

5) 发现类型转换函数operatorauto_ptr_ref<Y>() throw(),转换成功。

6)调用auto_ptr(auto_ptr_ref<T>rhs)throw()完成auto_ptr_refauto_ptr的构造。

从而通过一个间接类成功的实现了拷贝构造右值(临时对象)

同时,这个辅助方法不会使const auto_ptr被拷贝, 原因是在第5步, 此类型转换函数non-const的,我们知道,const对象是无法调用non-const成员的, 所以转换失败。当然,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注意, 假设你把这些辅助转换的代码注释掉,该行代码还是可能成功编译,这是为什么呢?debug一下, 我们可以发现只调用了一次构造函数,而拷贝构造函数并没有被调用,原因在于编译器代码优化掉了。这种类型优化叫做returned valueoptimization,它可以有效防止一些无意义的临时对象的构造。当然,前提是你的编译器要支持returned valueoptimization

 参考资料:http://blog.csdn.net/cyblueboy83/article/details/1792463

     http://baike.baidu.com/view/3511189.htm?fr=aladdin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