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升华: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big5编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9:44

职业培训师在职业训练中,如何呈现自己的思想,在感悟生活和工作的同时,还能够给到学员以启迪?如何“点评”、“点破”、“点化”,使学员不仅收获知识和信息,掌握方法和技巧,更得到思想和灵魂的洗礼?如何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让学员能够举一反三,产生认知上的共鸣?……等等,要做到这些,都需要职业培训师能够提炼说法、升华观点,懂得思想的精彩呈现。
徐悲鸿说过:“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在职业训练中,职业培训师进行思想呈现时,如何守、继、改、增、融?
职业培训师要在职业训练中做好精彩的思想呈现,有很多的手法,如何把我们自己的感悟和专业理论结合起来,既贴近训练现场和学员实际,同时有能够巧妙地运用某些流传已久的表述、习惯说法,或者俗语,予以创意表达?培训师又如何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表述“有、好、新、奇、特”的观点,令听者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呢?
这是所有培训师不能忽视的事情,是培训师是否职业化的表征,培训师应该当作基本功来锤炼,才能够做到位。

一、融会贯通
总结我多年训练的心法,职业训练中,培训师思想呈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融会贯通,利用大家有所了解的一些说法来进行演绎,旧说新语。
在培训中,培训师结合课程内容、演练、案例研讨、角色扮演等进行点评,对讨论做总结, 对课堂发表做归纳,对素材的价值挖掘,总是要追求表述的独特、观点的鲜明,体现一种新颖的角度,见人所不见,察人所不察,对此,运用王国维所言“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来形容就特别贴切。
我今天就用这个表述做了文章的标题,感觉浑然天成!
训练手法的运用,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对训练资源的运用、对课堂现象的感悟、对学员反应的回馈,等等,我一般会借用雕刻的三大手法来形容:“雕、啄、磨”。雕,就是在大的方面进行引导,追求在训练目标方向上面的把握,出轮廓、出模样;啄,就是在深度方面进行刻画,追求训练内容的精准和深入,讲清晰、讲到位;磨,就是在细腻程度上面的讲究,追求学员感觉和启导认知层面的收获,求回应、求共鸣。
进而,我设计了三个训练功效方面的对应描述,就是:“切、塑、润”。切:追求大刀阔斧,把握总体感觉,粗枝大叶,抓大放小;塑:讲究条分缕析,期待细节回馈,探究本源、反思常识;润:关注多感度促动,引发多层面思索,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为强调培训师在内容把握准确后,自己领悟和消化了,才能再交流给学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训练,我经常告诫培训师,能够感动我们自己的才能感动学员,能够启发我们的就可以启发受众,对此我形容为:“深入在己,浅出给人”,借用的就是深入浅出这个成语的基本涵义。
在形容培训师要突破形式束缚,我会用得意忘形来表达,并告诉学员:“培训师就是要得其意,忘其形,注重本质、忽略形式。”

 

二、他山之石
培训师还可以借用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表述,来做自我的思想呈现,以收移花接木的奇效。
法国有句俗谚:“理性了解世界,感性创造历史“,非常精辟,给我们很多启迪和联想,对训练也有诸多的借鉴作用。在谈到训练中,在从导入、理性纲要、感性演绎、资源运用、以及收结的训练全过程,如何做到情理并茂时,我通常会告诉学员:“理性话题要感性演绎、感性题材要理性升华。”
韩非子有句名言:“养辩与讷,藏锋于钝”,蕴涵思辨,颇具哲理,我经常拿来说明,培训师不要盲目追求表达的滔滔不绝,不要把听众和学员当傻瓜,不要自说自话,那样其实不过是个说客,是不具备影响力和说服力的。真正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是善于观察学员反应的人,是在表达时随时根据学员回馈调整说法的人,是讲授之时经常在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人,是会说半句话的人,就好象印刷厂切纸所用的刀,非常锋利,其实是钝器。利钝相伴,相辅相成。正所谓:“言者不如知者默!”
在训练中,有很多的培训师会总是牵挂表述的内容、投影幻灯片、讲义文稿等,总是不自觉地被这些东西牵制,或者总是担心时间、担心训练的效果,或被某种现象影响、被某个因素干扰、或被某些杂务打断,凡此种种,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用古语“君子役物、小人物役”来形容,对这些培训师要当头棒喝,告诉他:“你物役了”。
如果培训师在训练中同时还老是顾虑别人的反应、尤其是担心在场的某些特别人物的反应,进而影响到训练的效果,为帮助他改进,我一般会建议他:“既不被物役,又不惧物议”。
有些培训师讲话口齿不清晰,包括我的某几个学生,说话含混不清,这样都既不利于训练内容的精确表达,也谈不到以情驭声,更不能给学员带来听觉享受,因此,我总是反复强调要练习:吐字归音,包括切口、贯口的练习,同时告诉他们京剧中就有“千斤白、四两唱”  古训,清晰表达的重要,不言而喻啊。
有些培训师在讲述和表达时,喜欢讲“我最大的毛病是……”、“我最大的缺点是……”、“我唯一的……”、“我只有……”等绝对的话语,包括怕学员听不懂,培训师反复强调或解释,说得很详细,也就是说,一件事情,表述得过于绝对、夸张或者过于详尽,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在话甫一出口已成谬误。我总是告诫他们,不要“说似一物即不中”。
在课程结束时,回顾内容和要点,检点收获时,很多培训师会觉得收获颇丰,学员的反应也十分热烈,而此时,为告知学员由知道、得到、进而做到、再到悟道,有一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我会借用“道可顿悟、事须渐修”来点化。正如过去的一副对联所述:“会道者一线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斤铁锤砸苍蝇!”
在领导力的课程中,我会借用一些古代经典表达来讲解课程内容,如:“上三年知下、下三日知上”、“扬善公堂、规过私室”、“赏不逾时、罚不迁列”、“有术则制人、无术则为人制”等。

三、言为心声
职业训练中,培训师思想呈现,也可以用自己的独特表达来概括和启发,达成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在培训很多新晋培训师时,我经常会关注到培训师的情绪管理和心态调整,他们总是有些怯场,我会对他们说:“准备比资历更重要(当然资历本身也是一种长期的准备)”,告诉他们如果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把课堂上面要讲授的内容记诵的滚瓜烂熟,对训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要提出的问题以及学员可能提出的问题都早有设计,对活动安排、游戏互动、实操演练、小组讨论都配置的当,那么,训练呈现良好效果就不是意外了。我经常会拿中国古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是农民在做好完全准备时的自豪表现。
现在很多培训师以讲授为训练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方式,这样其实是对训练的误读。为改变培训师这样的意识和行为,强调训练的多感度引导,我会在一些训练场合提问:“培训师姓什么?”然后再告诉学员答案是:“要由蒋(讲)老师、槊(说)老师、谢(写)老师,转变成为文(问)老师、屠(图)老师、严(演)老师、郄(切)老师、戴(带)老师、平(评)老师、查(察)老师”;同时,我会告诉培训师:“与其讲多几点,不如让学员想多几遍、看多几眼、听多几次、说多几句、做多几回、悟多几层,岂不妙哉!”
在涉及培训的作用和功效时,往往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会期待训练出现奇迹,一些培训师也会无意夸大训练的效果,这样对待训练,是无益的,甚至会令怀此种想法的人们“很受伤”。所以,我经常会告诉学员:“培训不是万能的,培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培训只能解决因为没有训练而带来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个语感结论,就是:“有用有用,无(不)用无用!”
在训练中,往往学员来自不同层面,情况各各不同,在课堂上面的反应也是千奇百怪,每个人面对学习的心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经常提醒培训师在训练中,要:“用心、用眼、用心眼”,用心准备、用心对待,用眼观察、用眼抓控;用点心眼来灵活应对和处理各种课堂中的状况,当然,我更强调乐从,强调没有不好,只有不同。
在其他主题的训练中,我会引导学员思索:如何反思失败?错误如何认识?缺点是什么?我会从另外的角度来诠释:失败是走向成功的过程;错误是另一个标准下的正确;而缺点是优点的不适当表现。

四、直指人心
培训师的思想呈现,有时会表现的非常直截了当,针对问题,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给学员醍醐灌顶的感觉。
当有些培训师在课堂上临时忘记个别内容,或者颠倒内容次序,或出现语误或语塞现象,或某个安排要作出调整等,我会告诉学员:“没有人知道你讲什么”;
有些培训师总是紧张,每每一上场就顿感压力无限,我就告诉他们:“紧张人人有,别让看出就好!”同时提醒所有的学员,紧张无济于事,紧张只会徒增烦恼、干扰心神,所以“TTT拒绝紧张!”
针对很多培训师只关注内容,而忽略课堂各种反馈,在与学员交流到课堂掌控时,我会告戒他们:“养成察觉、注重细节”,通过回馈发展技能。
有些培训师在表达时,总是有些口头禅,讲话中间夹杂着“这个、那个、恩、啊”等等,我在矫正他们时,告知学员:“宁断不乱!”也就是在表达讲述时,宁可停顿,而不要夹杂赘语,以免影响语意。培训师在训练中,要注意:断在当断处!
针对一些培训师喜欢在课堂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述,而不懂得适度停顿、不关注学员反应、不考虑学员吸收效果,我会提醒他们:“说的少,悟的巧”,好的训练,其效果表现为:说者说出听者想听,听者听到说者在说;好的培训师,应该是:(学员)你想我讲,我说你要。甚至,我会告诉他们:当我们停止说话,学员开始思考。
在板书时,有些培训师喜欢写很多,而且比较潦草,我就经常告知他们:“宁少不草”,提醒他们:板书要讲究图案美,要多运用线条和箭头,板书字体要横平竖直,一笔一划。板书在操作之前,如果能够预先设计,则效果更佳。我还建议培训师把板书拍摄下来,要研究板书,以求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培训师在职业训练中的思想呈现,我一般建议采用语感结论的形式,我自己在训练中总结的一些语感强烈的表达,有的在上一期我发表的“培训师创新”的文章中有所涉猎,有的我的学生也在各个场合传播,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在训练中,培训师没有思想,就好象一个人没有灵魂;而一个职业培训师,要打造品牌课程,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有培训师自己的思想。
因此,培训师表达独特思想,绝不是哗众取宠的事情,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心法的感悟,是智慧的总结,是观念的萃取,是经验的升华,是对学员的责任,是对训练的贡献,是境界提升的完美表现。
有一句广告语:“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够走多远!”
锤炼思想、表述思想、深化思想、传播思想,每一个职业培训师责无旁贷!
做一个有思想的职业培训师吧!

原文刊载于《培训》杂志
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