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n.cfg的写法及附带的一个例子

来源:互联网 发布:军鸽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5:01

Xen 配置文件写法
kernel="/usr/lib/xen/boot/hvmloader"builder="hvm"memory=1024name="centos_1"pae=1acpi=1apic=1vcups=1#vif=['bridge=xenbr0']vif=['ip=10.0.0.1,script=vif-nat']#vif=['']disk=['phy:/dev/vg0/1centos.img,hda,w']#'file:/home/fan/Desktop/centos.iso,hdc:cdrom,r']boot='c'sdl=0vnc=1vncpasswd=''vncconsole=1usb=1

kernel="/usr/lib/xen/boot/hvmloader"
builder="hvm"
memory=1024
name="centos_1"
pae=1
acpi=1
apic=1
vcups=1
#vif=['bridge=xenbr0']
vif=['ip=10.0.0.1,script=vif-nat']
#vif=['']
disk=['phy:/dev/vg0/1centos.img,hda,w']
#'file:/home/fan/Desktop/centos.iso,hdc:cdrom,r']
boot='c'
sdl=0
vnc=1
vncpasswd=''
vncconsole=1
usb=1







Xen 配置文件写法(centos下面记得安装vnc软件即tigervnc#kernel image filekernel = “/usr/lib/xen/boot/hvmloader”设定该HVM的内核镜像文件。默认采用宿主主机上的/usr/lib/xen/boot/hmvloader/这个来引导的。builder = “hvm”设定虚拟域的建立方式,默认是半虚拟化,builder = “generic”(default),如果是全虚拟化,要采用上面的写法。Memory = 700 (在安装centos时候,mm大于625M才能看间图形界面安装,否则会自动变为text模式)这个好理解name = “Domain-pid”名字要是独有的,可以用xm命令操作的。内存和cpu部分pae = 1设定启动或关闭HVMPAE,默认是0,关闭 。但是才虚拟64OS时候,必须要开启pae。事实上,你应该尽量开启pae,让OS自己去选择是否用pae功能。acpi = 1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ACPI在大多数OS中都需要。这个默认是开启的,你不必要写。但是在安装某些OS的时候(如win7),如果这个选项打开,可能导致安装不成功)apic = 1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默认也是开启的,你页不必管(如果需要的话),但是在安装某些OS的时候(如win7),如果这个选项打开,可能导致安装不成功)vcpus = 1  (虚拟cpu个数)设定使用vcpu个数,默认是1cpus = “” 不指定,让xen自己选择用那几个cpu# cpus = “0” 制定让vcpu运行在宿主主机的0cpu上面。# cpus = “0-3”                      0-3网卡接口vif = ['type=ioemu,mac=00:16:3e:00:00:11,bridge=xenbr0, script=。。ip=...。。。。】一般 type=ioemu是默认的可以不用管,mac如果不指定,也可以看作是随机分配的,这个是由IEEE分配给xensource使用的。bridge=xenbr0因为默认的虚拟机联网方式就是桥接方式,而且,在装好xen后会自动地生成一个虚拟网桥xenbr0,如果不写网桥,那么默认就是这个网桥(网桥链接方式)在装上了virt-manager后,发现virt-manager把这个网桥改了名字,名字为virbr0.不过都是一样的。默认网桥的配置文件可以在/var/lib/libvirt/network/default.xlm文件中看到。(如果完全不写vif的话,那么虚拟机里面不会出现网卡,如果全部用默认的方式,要写为 vif = [''] ,其中的两个上点也要写上,不然相当于没写。)默认的script是使用的/etc/xen/scrpit/中相应的脚本,具体要看网络的配置方式,比如这里默认是网桥方式,那么使用的脚本就是vif-bridge network-bridge 这两个脚本如使用的是nat方式,                 就是vif-nat      network-nat  存储设备:即给虚拟机配置硬盘,光驱,软盘等虚拟硬件。disk = [‘phy:hda1,had1,r‘]   例子1disk=['phy:/dev/vg0/,hda,w'],表示把hda这块硬盘上的vg0(这里是pv逻辑卷中的卷组)划分给虚拟机当硬盘,hda表示为虚拟机的第一块硬盘,hdb表示当作第二块硬盘,这个都没有关系,但是一定得给这块“硬盘”给出标号,不然创建或者启动过程中,虚拟机不知到应该把这块硬盘标号为多少。如果你写为hdb,那么创建虚拟机后,进入执行fdisk -l 会看到它是写做/dev/xvdb 如果你写为hda,那么创建虚拟机后,进入执行fdisk -l 会看到它是写做/dev/xvda 因为逻辑卷是和宿主主机独立的,故前面写上phy表示物理的。即虚拟出一块硬盘出来。其中w表示可读可写,r表示可读,硬盘当然是要可写的,故w例子2disk=['file:/home/fan/centos.iso,hda,w']表示把文件/home/fan/centos.iso所占据的空间给虚拟机当作硬盘使用hd)。(我试过把这两写在一个cfg中,他们会冲突吗,因为有两个hda,不过我们成功,启动不了。。。) (我总感觉好像只能添加一个硬盘给虚拟机(除了启动时候可以添加2个),不然,就找不到启动介质了)....可能需要别的命令来添加硬盘吧。。(在初次安装的时候,要给虚拟机一个可以启动的“硬盘”,安装完成后,可以就删掉这个启动硬盘了,(因为启动已经安装在别的地方了。)虚拟机状态当虚拟机运行时候,有三个原因会造成虚拟机的停止:关机,重启,崩溃,对于每种可能,都要采取一定措施。默认的情况:on_poweroff='destroy' //当遇到关机操作时候,就会采取destroy来操作自己on_reboot='restart'on_crash='restart'关于VNC控制和其他一些参数boot=‘cda’启动顺序,a软盘,c硬盘,d光盘 一般把d放在前面,c放在第二位就可以了。在初次安装的时候,我们是模拟光盘启动的,(可以看disk参数),安装到模拟硬盘后,我们就不必再次从d(光盘)启动了,所以,第二次启动时候,只要模拟硬盘位置不变,我们可以把d去掉,直接从c启动。Sdl = 0  设定sdl支持图像,默认0,(不了接...)vnc = 1  virtual network computer虚拟网络计算机)vnc是个远程控制软件间,分为用户和服务端,用户使用vncviwer + ip:port 连接到服务端。想使用这个功能,首先要安装vnc yum install vnc-server设定使用vnc来支持图形,默认为1,很重要。(如果没有设定,可能看不到安装过程的图形界面)vnclisten=‘127.0.0.1’ (设定vnc服务器ip,默认)vncpasswd=‘’ (设定vnc用户登录密码,这里设为空)vncconsole=1 (不了接,应该和自动出现界面有关吧。。。)其他localtime=1 同步时间,无需特定制定。默认。         usb = 1 支持usb,默认。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