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是怎么回事(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美女店主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7:50

美国大学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是怎么回事(下)

接上篇《美国大学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是怎么回事(上)》

《二》弱录取委员会

系里某个老师觉得你的背景和他的科研项目很匹配,愿意作你的导师,甚至愿意出钱招你,你说,弄个委员会站在中间来搅散你们,这种行为是不是欠揍?反正Warald觉得这种做法相当于在自由恋爱中间加个组织批准才能结婚,让人很厌烦,当然,我的牢骚也没人听 :)

有些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是强委员会制度,但是ee/cs等一些导师个人经费相对充足的专业,强委员会的确很不招人喜欢,所以一般只有少数牛校才去折腾这个。大部分学校的录取委员会职能,退化到“基本把关”这步,也就是Warald说的“弱录取委员会”。

比如UIUC,也是牛校,EECS的传统就是国际学生(新生)基本拿不到TA/fellowship,老师们要招人,只能自己出钱招聘RA,然后系里就顺水推舟给批准,所以口语18、GRE verbal 430啥的,申请UWashington一般就被拍死了,但是UIUC的老师们去跟录取委员会说一下,都会被放行。

这个也代表大部分eecs系录取的现状:RA统统放行,只要你别本科gpa2.5啥的,肯定录取;委员会们一般预算一下经费,知道有多少个TA,多 少个fellowship可以发,然后这些奖学金都可以老师自己去提名学生拿,有时候甚至可以提前说好给某个老师几个名额。在系里有地位的老师,他们的请求,一般都会被批准。– 说白了,委员会是来facilitate教授和申请人的,是促成好事的,而不是来搅局的,这跟Warald的观点一样。

具体哪个学校是强录取委员会,哪个学校是弱录取委员会,这个完全看学校、看专业,没有什么固定的判断法则,得靠申请人自己去打听了解,这个就是申请信息、申请经验多少的问题了,长期泡在一亩三分地里,你慢慢会了解一些。

《三》master admission的录取

自费硕士生的录取一般是由委员会决定的,委员会会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workload,比如按照申请人的last name首字母,或者application ID之类的东西排序,把申请分成多组,让不同的老师来处理。你的申请,最多被2-3个老师看,他们投票决定是否录取你。不在委员会里的老师,无权干涉。

实际上,如果你申请的是每年招收大批自费硕士的学校,那一般只有一个老师看你的申请,多个老师反复看,太浪费时间了,这个也是大部分master program招生的现状。有些系还由秘书按照分数线划线杀人来初审以减少工作量。

如果你申请的是硕士生招生规模小的program,那处理过程类似phd。往往也由老师提名,因为不涉及奖学金,录取不严格,如果没人提名的话,default就是你会被拒掉。

《四》你该怎么做申请?

如果申请master,一定要把材料内容设计好,因为你可能只有一次机会,老师一般最多花几分钟看你的申请,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决定录取还是拒绝。Warald认为,如何写的适合大部分老师的口味和选材标准,如何能让老师们在短时间内认可你的背景,是你应该做好的。

如果申请phd,在强委员会面前,你只能玩命把各项分数都尽力提高,不要留弱点让人拍,你应该在提交申请之前把各项工作做好而不是指望套辞,套辞很可能没用;如果申请的学校是弱委员会,那就是你套辞的重点。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