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故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大冢爱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1 09:01

一个创业者的十年

我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在这样一本书里去讲创业的故事,因为我一直相信创业是成功率极低的一项活动,只不过是成功者的光环太盛,才使这项活动吸引了过多的关注。

不是创业不好,而是说输不起的人不适合创业,而很不辛大部分人其实是输不起。

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在物质基础非常薄弱的时候,人也可以有很高尚的理想,但大多时候理想往往植根于现实,也需要植根于现实。

好比说,一群人从悬崖上飞跃而下去体验飞翔的快感,这诚然没错,但有的人可以有很好的防护措施来保证不会摔死,但有的人却很可能会摔的脑浆崩裂。

后者过于惨烈了,我不想为之摇旗呐喊。

但最终还是决定放一个创业的故事在这里,但我会对其进行“负面”的解读,更多的去强调什么情形下不要去创业。

1 戴志康和他的Discuz!

很多人都知道戴志康的故事,下面的文字是根据公开报道整理而成,比如:CCTV创业故事的专访,2006年戴志康做客新浪时的自述等。也正是由于公开报道很多,下面只是对这个故事的最关键点做一点陈述,并不会展开细节。

戴志康开发Discuz!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创业,而是找工作。

2000年,戴志康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从2001年开始近2年多的时间,戴志康一直沉醉在Discuz!的开发之中,与此同时,戴志康的成绩变得极为糟糕,挂科14门。

2003年,戴志康准备开始销售Discuz!,而不是再免费向用户提供。最开始的时候,销量非常惨淡。这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是,在毕业前1年,就有企业出30万年薪来招聘戴志康,从这个角度看,戴志康的原始目的达成了,但他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2004年,通过海外销售,戴志康赚到了30万。也是在这一年,戴志康创立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omsenz),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05年,Discuz!开源免费,转向以服务赚钱。营业额达到500万元。

2006~2009年,公司获得红杉资本等公司的持续注资,用户量持续增加。

2010年,康盛创想(Comsenz)被腾讯收购。这个时候应该是商业模式上遭遇了一定困境。

2 感悟程序人生

创业的初期,技术、资金、人脉、主意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筹码,创业者所主要要做的就是要把你的筹码转换为持续不断的现金流。随着现金流的不断放大,这个人的创业故事也就越来越成功。

从这个角度看,戴志康的最大筹码就是他的Discuz!,已经很难看到沉浸了戴志康数年心血的最初的版本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恰如戴志康自己所陈述的这个产品一定是比较优势的(比如:速度、安全、负载能力等)否则不可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但恰恰也是在这一点上,导致事情很难被复制。在起点上戴志康和很多做共享软件的人很相似,唯一的差别只是用户的接受程度。而开发出一款广为接受的软件,不只是需要技术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时机和运气。你可能付出的比戴志康还多,但你开发的软件更可能是默默无闻,而不是被很多人接受。未必很多人做不出WinZIP,但一旦时机不在,做出来也不会有那种辉煌。在创业故事中,技术只是一个较大的筹码,远不是全部。

从初衷和手段来看,戴志康的选择并不正确,单纯为了找工作,写一个软件出来远不是最有效的手段---很多大公司并不会因为你写过一个软件而招聘你,关注的还是某些基本功是否扎实。而一旦一个人因为某个软件而无法毕业,同时软件又默默无闻的话,那人生可能就会困顿。但从创业的角度看,有一款获得广泛认同的产品绝对是上佳起点,在那个时代里,太多的人重复了这个故事,求伯君的WPS,王江民的KV300,鲍岳桥的UCDOS等等。

创业的话题一直很火,戴志康这类的故事更是可以激励一大批年青的程序员,使他们有创业的梦想。很多人也在很多场合鼓励年轻人开创自己的事业,但对此我的观点则与主流相反,我认为大多程序员并不适合创业,而更适合走李云这类道路。道理很简单,赌博可以,但要输得起。在考虑创业前,在考虑巨大收益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付得起创业的基本代价。很大一部分人的经济基础其实是薄弱的,从家庭整体来看个可能是像在负债经营,在这样一种前提下走戴志康这类道路,冒的风险太大了。因为不管怎么说,创业成功始终是低概率的事情。

不是说创业没价值或不对,有基础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追逐自己的梦想不管怎样都是对的。关键是对于青春是唯一资本的人,如果把这个资本投资于高风险的事业,那么人生的风险就太大了。其实再别的场合也一样,风险与利益的比例值似乎总是个常数,风险高的事情,收益就大。买创业板的股票,升值空间大但也可能让你赔的一毛钱也不剩下;蓝筹股则与之相反。

我们总提到的公式:

价值 x 实现程度(表达力,稀缺性,公司平台)=职场成就

更适合用于评定职场中人,而不适合评定制定规则的人。以戴志康为例,在开发Discuz!时他基本上处在持续增值的状态,一旦开始创业,则处在制定规则的状态,上述规则开始不适用,但在并入腾讯后,上述公式则又开始发挥作用。


一个女程序员的编程之旅

虽然上面的故事覆盖了程序员的主要出口,但如果缺一个女程序员的故事总感觉像人生没有婚礼一样,缺了点什么。女程序员之所以特别,实在是因为相对稀少。

好多女生似乎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但确实也有战斗力非常彪悍的女码农奋斗在编程第一线。单纯从气氛的角度看,女程序员真的是必要的,即使战斗力不是很彪悍。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