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源码学习之 基本知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纯银首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9:58

GNOME

GNOME是一种让使用者容易操作和设定电脑环境的工具,GNOME 包含了 Panel (用来启动此程式和显示目前的状态)、桌面(应用程式和资料放置的地方)、及一系列的标准桌面工具和应用程式,并且能让各个应用程式都能正常地运作。不管之前使用何种操作系统,都能轻易地使用 GNOME 功能强大的图形接口工具。

KDE

KDE,K桌面环境(KoolDesktop Environment)的缩写。一种著名的运行于 Linux、Unix 以及FreeBSD 等操作系统上面自由图形工作环境,整个系统采用的都是 TrollTech 公司所开发的Qt程序库(现在属于Digia公司)。

KDE 和 Gnome 都是 Linux 操作系统上最流行的桌面环境系统

GRUB

GNU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简称“GRUB”)是一个来自GNU项目的多操作系统启动程序。GRUB是多启动规范的实现,它允许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内同时拥有多个操作系统,并在计算机启动时选择希望运行的操作系统。GRUB可用于选择操作系统分区上的不同内核,也可用于向这些内核传递启动参数。

GNU

GNU计划,又称革奴计划,是由Richard Stallman1983927日公开发起的。它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Richard Stallman最早是在net.unix-wizards新闻组上公布该消息,并附带《GNU宣言》等解释为何发起该计划的文章,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要“重现当年软件界合作互助的团结精神”。为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GNU软件都有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授权所有权利给任何人的协议条款,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即“反版权”(或称Copyleft)概念。

BootLoader VS BIOS

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统在加电后执行的第一段代码,在它完成CPU和相关硬件的初始化之后,再将操作系统映像或固化的嵌入式应用程序装在到内存中然后跳转到操作系统所在的空间,启动操作系统运行。
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软件代码。

PC机中的引导加载程序由BIOS(其本质就是一段固件程序)和位于硬盘MBR中的OS BootLoader(比如,LILO和GRUB等)一起组成。
BIOS在完成硬件检测和资源分配后,将硬盘MBR中的BootLoader读到系统的RAM中,然后将控制权交给OS BootLoader。
BootLoader的主要运行任务就是将内核映象从硬盘上读到 RAM 中,然后跳转到内核的入口点去运行,也即开始启动操作系统。

例程

例程的作用类似于函数,但含义更为丰富一些。例程是某个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接口或服务的集合。比如操作系统的API、服务等就是例程;Delphi或C++Builder提供的标准函数和库函数等也是例程。我们编写一个DLL的时候,里面的输出函数就是这个DLL的例程。

可以这么简单地来理解:把一段相对独立的代码写成单独的一个模块就是函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编写很多个函数,从而实现模块化编程。但这些模块或者说函数并不一定向外输出(即提供给别的程序使用),只用于当前这个程序里面。此时这些函数就仅仅具有独立函数的意义,但不是例程。

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函数编写为DLL动态库的输出函数的话,此时虽然对于编写这个DLL的程序员来讲,仍然可以用函数的概念来理解这些DLL提供的功能,但对于以后调用这个DLL的程序来说,DLL里面提供的输出函数(或者说服务)就是例程了。因此“例程”的基本概念就包含了“例行事务性子程序”的含义,既然是例行的事务子程序,则必然通用性和相对独立性都比较强,所以很适合通过DLL、静态库(各种编程语言里面的库函数)、API、操作系统服务等方式来实现了。

管态与目态

大多数计算机系统将CPU执行状态分为目态与管态。
CPU的状态属于程序状态字PSW的一位。CPU交替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管态又叫特权态,系统态或核心态。CPU在管态下可以执行指令系统的全集。通常,操作系统在管态下运行。
目态又叫常态或用户态。机器处于目态时,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用户程序只能在目态下运行,如果用户程序在目态下执行特权指令,硬件将发生中断,由操作系统获得控制,特权指令执行被禁止,这样可以防止用户程序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
从目态转换为管态的唯一途径是中断。
从管态到目态可以通过修改程序状态字来实现,这将伴随这由操作系统程序到用户程序的转换。
PCI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

ISA

ISA插槽是基于ISA总线(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的扩展插槽,其颜色一般为黑色,比PCI接口插槽要长些,位于主板的最下端。其工作频率为8MHz左右,为16位插槽,最大传输率16MB/sec,可插接显卡,声卡,网卡以及所谓的多功能接口卡等扩展插卡。其缺点是CPU资源占用太高,数据传输带宽太小,是已经被淘汰的插槽接口。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