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二周)

来源:互联网 发布:征途打鱼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5:31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三网融合”(或“三网合一”):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发展: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都逐渐融入了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两个最重要功能:1.连通性(信息交换)2.共享性(资源共享)
网络的意义: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1.21因特网发展的三大阶段
》1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一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的集合。
互联网(互连网):一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网络的网络)
因特网:最大的互联网(互连网)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如国内的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
IXP:因特网交换点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由CERN开发】
》2名词区别:
Internet:专有名词,因特网,(遵循TCP/IP协议),前身ARPANET
internet:通用名词,互连网,泛指一般互联网(互连网)
》3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均可以用云在图上表示
》4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军事、科研用途】
注意:因特网诞生时间:1983年(TCP/IP协议成为标准协议)
(2)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商业化】
(3)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注意:Netscape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代浏览器(导航者),改变了当时没有WWW的无声、无图像、无文字的网络世界。
1.22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四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此时是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3因特网组成
》1因特网组成(把因特网抽象化)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注意:主机(host)可以指连接到因特网的计算机、手机、服务器。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2通信概念:主机间的通信实际就是主机的进程间的通信。
》3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浏览器/服务器方式(B/S)也算】
注意: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都是软件)
客户: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服务提供方
服务器称谓:不仅指软件,也指运行服务器程序的硬件平台。
(2)对等方式(P2P方式)
概念:两个主机在通信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一个是服务提供方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最早研究计算机广域网的是铁道部(1980年)
1989年我国第一个公用的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
2》1994年4月20日我国用64kb/s专线正式连入因特网
同年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正式启动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2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1)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几十到几千公里)
(2)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几十公里)
(3)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几十里~几公里)
(4)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10m)
》按网络使用者分类
(1)公用网(如CHINANET)(2)专用网

1.6计算机网络性能
》1速率
注意:比特是计算机数据量的基本单位(b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单位)
概念: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
单位转换(区别)
通信:1kb=10^3b 1Mb=10^6b 1Gb=10^9b
计算机:1kb=2^10b  1Mb=2^20b  1Gb=2^30b
》2带宽
原意: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区别:计算机网络(区别于通信):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另一点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
》3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额定速率的限制
注意:吞吐量绝对上限<带宽
》4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具体概念(见P20页)
注意:区别: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可理解为火车行驶时前者是从车头直到车尾离开站的时间,后者是车行驶到目的地的时间)
传播速率是额定的(一般如果为在光纤中:2.0*10^5km/s),只有发送速率可以提高
》5时延带宽积
公式: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康珣
2014年9月9日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