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怎么利用淘宝值贷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2:34

今天在看新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幅有意思的图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想起了往昔大学时光。在大学学业上,我对自己目前的评价是,荒废70%的时光(本人不是好学生,成绩平平)。有用的10%时间送给课业,10%送给自己料理生活,还有10%送给吃喝玩乐,而那70%的时间是在清醒地梦游。

一说学校,自然首当其冲想到学习。在大学,当学习不是主要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一个更高GPA的时候,它使学生变得相当“可悲”。这时候的学习,以记忆,交际手段为主,而思考知识本身成了次要。可以说一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交际能力,记忆力,但是Critical Thinking 是绝对没有多少的。我是国贸专业,大学的大部分试卷出的也是相当不够逼格的,参考答案是定死的,且有不少选择题,这里的用意也能理解,主要是想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这门课所有信息(这里不该用知识)的情况,简答开放题不敢出多,因为做起来难度大,批起来难度更大(特别手写卷),更严重的是考前泄题有时也会发生。学校的老师不少也有自己的副业,又或者那么多的学生他有点带不过来,上课和试卷质量都严重下滑。

在这些直接因素之下,GPA飙升了。这不是只有常春藤名校才有的现象,中国的大学(绝大部分)也是如此。越来越觉得,大学成了一种工厂。

从老师的角度说,大部分的大学老师在中国其实待遇还可以,但是竞争颇为激烈,还记得那个清华大学的英语老师方艳华么,因为重教学轻科研,险些被辞退(可以说这是教育体制部分需要做的反思)。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经济大环境比较浮躁(浮躁也确实有它的道理),很多人都想捞票子(也包括老师)。大学在这种社会经济环境下生长着,很难出淤泥而不染。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是什么让学生那么在意GPA呢?我能想到的两个因素是,1. 眼前的有,同学竞争(竞争比较乃人本性)和奖学金(物质);2.远的有,求职和考研;在这里我想远的才是更加主要的刺激因素。

雇主们,顶尖大学都想通过某些标准去找到出色的对象。GPA当然是其中的重要考量。学生们为了将来可以混得更好,大部分都会线性思维地觉得分数能高就要高,当年我也是这么想的。

综上,GPA 通货膨胀了。

忍不住想问那些以成绩为标准而设立的奖学金,期末的时候,你们现在怎么评奖学金获得者,学分(即便是百分制)得小数点后精确到多少位呢?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