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BPM的管理特点及实施的主要阶段分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icmp端口53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4:49

  成功的BPM包含管理和IT系统实施两方面的收益。单独实施其中的哪一部分都不会充分发挥BPM的优势。和传统的IT项目或管理项目相比,BPM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管理和IT项目的高度融合,企业流程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一个自动化的、具有分析能力的、闭环的流程处理中心。这需要组织管理、组织文化、IT技术和流程变革的协同。

  第二,高度灵活,不像很多信息系统的实施,要么是为企业度身定做,要么就是企业改变自身去适应软件。竞争、变化和顾客的压力迫使组织不断地变革,流程能否具有高的绩效就在于它对外界变化能否表现出适度的柔性。单靠过去纯理性的、依赖组织手段、过于刚性的ERP系统和制度约束的强制、正式管理是不足的,使用BPM使企业能够自行定义并实施全新的业务流程以便达成战略目标。

  第三,领先的BPM咨询都能够提供工具,以便进行迅速的流程设计、集成和执行。不仅是提供可视化的流程建模工具,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用很小的成本完成流程的实施,每个流程都能够不用编程就定义。这种能力既能够使专业IT人员投入更多的力量于深层的系统技术和集成,也让业务人员能够参与并贡献其专业业务流程知识,参与到业务流程的改造中。通过BPM能够创建一个流程知识库,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经理们能够参考这个流程知识库,使用可视化的工具对流程进行修改、实施,并监督其执行。

  最后,BPM解决方案能够迅速产生可见的效果。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依然取决于流程逻辑运行的效率和处理流程的人的效率。当各个步骤处理所需的时间不变时,如何尽可能缩短每个步骤处理间的等待时间,就成为了企业效率的关键。BPM能够处理微观的只涉及单一业务部门内的流程,也可以处理宏观的跨越整个价值链的复杂流程,这样就可以在局部迅速产生回报。

  实施BP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流程管理梳理分类

  流程梳理是流程优化的基础和前提,对流程进行分类,主要依据是流程在企业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功能。需要注意的事,分类并非只是从理论上或者概念上阐述的方便,而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所必须的相互依赖的功能的高层次架构。传统上,企业的业务流程一般被分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和管理流程。核心流程的输出输入都是面向客户和市场的,是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实现过程;支持流程是指由核心流程委托的,为核心流程提供支持的流程;管理流程的输出和输入则是面向企业的相关利益者以及政府或行业组织。

  第二步,流程管理细化分层

  流程上的分类为流程体系搭好了框架,在完成了流程梳理分类后,下一步就需要把流程细化分层管理——在由粗到细的过程中,将目标具体落实到操作层次。

  第三步,流程管理系统集成

  企业内并存多套流程,在具体执行某一流程时,操作者如果先去查看质量、成本、内控各方面要求,而后再去操作就会降低流程执行效率,因此这就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要求——建立一套能集成企业各业务流程的系统平台。

  BPM 系统的流程管理集成,就是把企业各个流程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内控体系、采购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等集成为一体,保证设计的流程体系能够综合的实现这些管理要求。

  第四步,端到端流程管理

  端到端流程,是指满足来自客户、市场、外部组织、利益相关者输入或输出之间的一系列连贯、有序的活动的组合。将流程进行分层和分类描述之后,从分析各方需求开始,到收集反馈结束,经过端到端的流程梳理就可以把客户、利益相关者、法律法规的要求都在所设计的流程管理体系中加以体现。

  这不仅仅可以检查流程的完整性,进一步去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把综合的目标在架构好的流程体系中进行了逻辑实现,这样就可以把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问题尽早的揭示出来,为流程的顺利执行扫清障碍。如此就构成了企业流程管理平台,企业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坚固的支撑。

  走通端到端流程,流程管理体系才是有机的,才是可操作的。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主要来自客户、利益相关者、政府的法律法规几个方面,而无论如何改变,企业流程体系都能够端到端的实现时,这个企业就具有了有效达到目标的执行能力。

  了解更多BPM 资讯:安码中国流程研发中心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