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CMMB标准【转】

来源:互联网 发布:贴吧搜索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3:01

  8月25日上午,刚刚参加完ICTC从杭州回来,应邀主持了DAB/DMB会议的一个圆桌论坛。论坛的主题之一就是就我国手机电视标准的走向进行了分析判断,我在会上说CMMB应该会成为我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
  会后,有记者问我STiMi是否在24日已确定为行业标准?我说已有听说,尚未核实,具体日期并不重要,这应该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随后电话咨询了广科院电视研究所所长杨庆华,得到了核实,用手机GPRS上网登陆广电总局的网站也看到了官方消息。编号为GY/T220.1-2006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将从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
  该记者随即就我“早晚的事情”这一说法发问,“是否这意味着手机电视标准早已内定?”时间原因,我只告诉他我们杂志社下属的广电研究部(R&TI Research)在9月底发布了《2006-2007中国手机电视产业报告》,这一判断是建立在我们几个月来大量研究的基础之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

  随后的几天,各方面媒体的报道很是热闹:“专家直斥手机电视标准混乱”、“手机电视标准:三网融合的又一道障碍”、“广电称霸手机电视江湖属一厢情愿”、“手机电视标准广电唱‘独角戏’”、“CMMB不属于强制标准”、“手机电视标准谁说了算?”……
  CMMB,一石激起千层浪。
  手机电视的技术实现方式主要有广播式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流媒体方式两种,广播方式由于成本低、效率高而更被全球的运营商所看好。它作为广播电视在传输方式和接收方式的延伸,应该说是完全属于广电部门管辖范围之内的事情;就像信产部门对于3G标准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虽然它在流媒体视频方面与广播电视有关联。何况,就如CMMB的定义,移动多媒体广播绝非仅仅是手机电视,手机仅仅是其接收终端的一种形态。在韩国,T-DMB的接收终端中,手机仅占36%,其他包括车载32%、USB终端20%,MP4等占12%。一些媒体的报道与非议,并不客观甚至是毫无依据。
  10月26日晚,就个人的认识,我在新浪博客上发布了《手持电视标准出台 该闭嘴的请闭嘴》一文,核心的意思是:
  移动多媒体广播是广播电视在传输方式及终端接收方式方面的扩展,与电信部门、移动通信网络关系不大。
  手机只是众多手持设备中的一种,不能说与手机有关就应该归移动通信部门管理。
  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与2.5G、3G的流媒体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广电总局对此标准的颁布有充分的权力。
  CMMB的出台,避免了类似于CA多样化的问题,统一规范了市场,可以实现漫游功能。

  该文回应了某些媒体的偏激观点,就DAB手机入网认证问题、IPTV牌照引发的广电、电信业务管理问题表达了个人观点。出于对一些不负责任的炒作感到非常气愤,文章标题及有些语句较为强硬,纯粹个人观点不便在此转载。
作为专业媒体,应该担负起促进行业发展的责任,决不能不顾客观事实一味炒作部门利益之争来吸引眼球。标准与牌照、运营合作模式是不同层面的几个问题,决不能混为一谈。据了解,广电高层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高层就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已达成共识,相信CMMB将成为三网融合的一个重要突破。
为什么选择CMMB

  为了进一步探寻CMMB出台的前前后后,本刊对该标准的技术负责人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研究所所长杨庆华进行了专访。
  杨庆华介绍说,CMMB系统是针对我国幅员辽阔、传输环境复杂、东部地区城市密集西部稀疏、用户众多和业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立足我国国情,吸纳成熟先进技术而设计的“天地一体”系统。这一系统可以低成本、快速地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在全国的覆盖,促进东西部“数字鸿沟”的弥合。CMMB系统采用的STiMi传输技术充分考虑了在我国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的需求和特点,是一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自主技术。CMMB系统采用先进的自主技术,将对我国的产业予以有力的支持。
  在《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到:“2008年开展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对于CMMB,个人的理解是首先确定了“天地一体”的覆盖规划,其技术体系、技术标准是第二位的事情。
STiMi是广播科学研究院在当初地面数字电视标准TiMi方案的基础上研制的。它是面向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卫星与地面覆盖相结合的广播信道传输技术,通过采用OFDM调制、LDPC编码、时频逻辑信道、快速同步等先进技术,利用卫星覆盖面广、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结合地面增补覆盖,以实现面向手持类终端的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STiMi技术着重性能和效率结合,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框架体系。
  STiMi技术在物理层的各项核心技术,包括帧结构、HS-LDPC信道编码、同步技术、OFDM调制解调技术、控制信息结构、上层接口方面,进行了创新性设计,申请并取得多项专利,在改善系统传输效率、提高业务灵活性、适配网络结构、支持终端小型化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性。
  OFDM调制技术支持“天地一体”的单频组网,简化了系统组网复杂度,并提高了频谱使用效率;时频二维导频技术面向手持移动广播环境优化设计,在复杂的无线传输条件下进行可靠的信道估计和均衡,降低了解调模块硬件的复杂度,利于芯片实现;高度结构化的HS-LDPC码,接近仙农理论极限的纠错性能,降低了解码器硬件复杂性,利于芯片实现;时间分片技术有效地降低了终端功耗,保证终端长时间的收视;灵活的逻辑信道划分,也是专门面向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支持QoS及快速频道切换,频道切换仅需1秒钟;此外,STiMi还支持TS、IP等多种协议的封装,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
  此外,据科技司副司长王联介绍,STiMi已申请了21项自主专利,并进行了测试验证,正在积极准备卫星实际环境测试。国内相关产业部门积极参与芯片及关键设备的产业化工作,芯片研发有突破性进展,预计明年初出芯片,上半年推出商用终端。
为什么选择卫星+地面补点方式?

  有媒体指出:“由于卫星手机电视工作于S波段,传输的信号穿透力差,需要大量增补转发器来增强和转发数据信号,每隔500米~1000米就需要架设一个增补站。要想实现信号覆盖全国,在架设增补站方面的投入成本将是惊人的。”
  对于选择卫星与地面相结合的传输方式,王联在8月25日的DAB/DMB论坛上指出,卫星传输方式具有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建设运行成本低的特点,更适合我国幅员辽阔的特点,同时可以缩小东西部差距,弥补数字鸿沟。据估算,如果单纯采用地面传输方式,构建全国性的手机电视网络需要的成本在893亿人民币,而维护成本超过90亿;而采用2-3颗卫星传输地面补点的方式,将使成本降低到240亿,维护成本缩减到30亿左右。
  World DAB论坛副主席 Dr.Young Kyun Kim也认为,卫星结合地面补点的方式适合中国幅员辽阔的特点。
  同时我们了解到,DVB组织也正在研究DVB-H+,DVB-SSP (Satellite Services to Portable Devices) 在今年6月启动标准研究,将于2007年中期发布该标准。欧洲阿尔卡特公司基于2002年启动的卫星手机电视MoDiS项目,以及2004年启动的MAESTRO 项目的核心技术,对DVB-SSP卫星手机电视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2006年2月20日在巴塞罗那3GSM 2006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针对大众市场的无限移动电视”,该方案即采用卫星/地面混合组网的方式,用S波段卫星进行广域覆盖进行多播和组播业务,结合地面3G/UMTS共址建设,进行卫星和3G UMTS手机之间的双向交互通信。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信号穿透力并不太好的S波段呢?
  杨庆华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地面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时期,由于地面电视是公共服务,因此模拟和数字要进行同播,而且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这个同播期很长,一般在十年以上。现有的广播电视频率要用于保证地面电视的公共服务和数模同播,这一频率资源十分紧张。因此采用S波段频率开展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合理的选择。CMMB系统采用“天地一体”的技术体制和统一频率,是一个可以低成本、快速便捷地进行实施的系统,支持受众随时随地获取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此外,笔者注意到该标准“适用于在30MHz到3000MHz频率范围内的广播业务频率,通过卫星和/或地面无线发射电视、广播、数据信息等多媒体信号的广播系统。”按照笔者的理解,此标准不仅仅适用于目前已经批准的2635MHz-2660MHz运营频段,而且,“和/或”这个词汇意味着存在卫星、地面及卫星+地面三种传输模式。
CMMB将采用AVS和DRA?

  杨庆华介绍说,“STiMi传输技术是CMMB的核心部分,但不是CMMB体系的全部。我国的CMMB标准体系还包括视频、音频、信道传输、协议等很多部分,这些将分期分批的推出。”
  王联在上述论坛中提及,在备受关注的信源标准方面,AVS及DRA有望得到CMMB标准工作组的认可,成为CMMB视频及音频方面的标准。AVS已经在今年3月1日颁布为国家标准,如果它最终被CMMB所接纳,将是这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在产业化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此前,网通集团总经理张春江在网通北京技术创新大会上曾公开表示,网通已有计划将AVS作为其IPTV视频解码的标准。此外,AVS在直播卫星的信源标准方面也呼声甚高。
DRA的知名度比AVS似乎要差许多,它是由广州广晟数码公司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音频信源编解码技术,广晟数码拥有13项PCT国际发明专利。
如果AVS、DRA都成为CMMB的组成部分,将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技术标准的全面推进。对此,杨庆华表示,CMMB系统将积极采用满足先进性和经济性要求的自主技术,以提高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AVS和DRA技术分别是信源视频和音频压缩的优选技术。AVS和DRA技术将加快完成产业化准备工作,按照计划做好CMMB全系统的技术准备工作。
  王联指出,广电总局在确定技术体制考虑的原则是技术先进性,自主创新和技术经济性。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中留言表示了担忧,“一个四条腿的桌子有一条腿不牢靠,桌子还能算稳当,那两条腿、三条腿都不牢靠,这桌子能立的住吗?”希望这些担忧是多余的,希望借助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能够全面带动我国自主创新及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总要迈出第一步。
DTMB、DAB、CMMB如何布局?

  2006年8月18日,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终于出台;此前三个月,广电总局发布了DAB标准。那么,对于地面数字电视、DAB和移动多媒体广播,三者之间的业务界定是怎样的?对于广东、上海、北京已经开展的DAB手机业务,与移动多媒体广播又是怎样的关系?
  2006年8月22日,张海涛副局长在BIRTV主题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地面数字电视方面,国家将颁布有中国特色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并要求非国家标准的地面数字电视试验系统要在一年内转换到国家标准上来。……在手机电视方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移动通信网为手机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另一种是通过卫星或地面广播方式向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称为移动多媒体广播。按照中央领导提出的自主创新、统一标准、全国漫游的要求,总局正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加紧编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规范,目前正在进行国际频率协调、技术测试、产业开发等各项准备工作。在地面数字声音广播方面,总局已制定颁布了地面数字声音广播的行业标准,确定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进行地面数字声音广播试点,在此基础上适当开展地面多媒体广播业务试验,主要转播现有广播节目,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总结经验后再向各地推广。”
  就在同一天的主题报告会上,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指出:“新颁布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主要用于固定接收和车载移动接收。三种接收方式在实现上所采用的技术和复杂程度是不同的,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会实现卫星直播加上地面补点的手持接收或者手机电视,是和前面所说的地面电视不同的标准。同时电信也可以用电信通信通道进行电视点播等有关的业务。但是真正能面向大量观众提供高质量视频的最经济的方式还是广播方式,或者说目前3G真正做手机电视业务在经济上还不实际。三种接收方式中固定接收主要是解决固定接收公共服务;车载接收主要是解决移动的公共服务;手持接收包括手机接收除了要提供少量公共服务以外,主要是解决有偿服务。地面电视固定接收方式目前不是城市和发达地区电视的主要收看方式,而主要是郊区和偏远地区的电视收看的主要方式”。
  由此可见,三种标准的适用范围已经基本明确,即:
  DTMB:解决偏远地区的电视覆盖问题,在城市可发展车载移动电视;此外,由于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兼用了单载波和多载波两种技术体系,将给频谱规划带来难度,从而影响手持终端漫游功能的实现,这也是选择独立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原因之一;
  DAB:着重于数字声音广播,在此基础上适当开展地面多媒体广播业务试验;
  CMMB:七英寸以下手持终端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杨庆华在采访中也表示,CMMB系统主要面向电视和多媒体广播业务,也是按照这些业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业务、系统与频率规划的。声音广播数字化也是广播影视数字化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DAB技术重点是推进声音广播的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提高声音广播频谱利用率和广播质量。
  当然,我们看到目前的移动电视运营商并不满足于仅仅车载的定位,在笔记本、PMP等大于七英寸的屏幕上,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上个月我在杭州即看到了深圳力合推出的MP5手持终端产品,据称不久将在杭州移动电视业务中开始推广。而以北京悦龙、广东南方传媒及上海文广为试点的DAB运营商们,也将努力进入手持多媒体服务的领域。
  业务已经进行了规划、分工,其间也有所交叉,相信在移动电视及多媒体服务领域,将形成一个相互补充而又有所竞争的格局,加上未来3G流媒体手机电视服务,这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应是一个好事。
CMMB的下一步?

  截至到11月5日,CMMB工作组已经有52家成员单位,(注:截至2006年11月23日,已增加到60家)包括一个总体组和九个工作组,分别研究信道、信源、卫星、协议信令、运营支撑、终端、业务系统需求、扩展业务及知识产权。杨庆华介绍说,目前参与CMMB工作组的成员涉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和产业链的各环节,根据各自的情况在不同环节分别承担技术规范制定、试验系统建立和试验等技术准备工作。目前还不断有新的企业和机构在申请参加CMMB技术研究工作组。CMMB技术研究工作组成员的最新清单可以在工作组网站[url]www.cmmb.org.cn[/url]上查到。申请加入程序也可以在网站上查到。
  杨庆华说,目前发布的行业标准仅是第一部分,其它部分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根据技术准备进展情况及时发布,各企业也会同步开展产业化准备工作。CMMB目前是技术准备阶段,运营方面,将由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
  CMMB标准中列出了该标准的专利权利人为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对于相关专利政策,杨庆华称CMMB技术研究工作组中有专门的专题组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工作,并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制定管理政策。
  对于下一步发展,CMMB网站列出了如下时间表:
  2006年底,完成地面补点试验网建设,完成组网、传输和信源、信道编解码系统试验,完成终端样机开发;
  2007年中,完成地面补点示范网建设,开始运行试验;同时完成终端产业化准备,第三季度提供商用终端;
  2008年上半年,启用卫星系统,形成全国网络,正式开始运营,为2008北京奥运提供服务。

  CMMB与移动通信网络关系以及合作模式是众多业内外媒体普遍关注的问题。杨庆华认为,移动多媒体广播是一个新的媒体领域,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其技术体制、技术标准、管理政策等由业务主管部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移动多媒体广播具有点对面、宽带、经济实用等优势,主要满足广大流动人群、交通工具和多种便携终端用户对广播电视的普遍需求。移动通信,尤其是3G通信具有双向互动、点对点的特点,主要面向个性化的高端需求。移动多媒体广播与移动通信不是对立的,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这种相互促进作用对于正在建立的3G通信系统更为明显。
  王联在公开场合也曾提出,CMMB将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实现交互,形成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的全程全网覆盖,移动多媒体广播将是实现“三网融合”的一个突破。“手机电视的发展,需要电信与广电的合作、需要广播运营商和电子产品制造商、需要广电与电信运营商的长期合作。”
  另有消息称,广电在移动多媒体广播方面,目前不会介入电视手机定制产业。
  张海涛副局长指出,下一步的工作一是要全力加快技术研发进度,二是明确业务规划,三是加强多方面的协调,创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四是做好标准的宣贯、执行。
  截至11月5日,CMMB技术研究工作组已有52家成员单位,其中不乏中兴通讯这样的大企业。当然,我们自己要做好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准备,与产业链中的上下游紧密合作,充分考虑每一环节的利益;在运营方面,要避免类似于央视的垄断局面,充分考虑总分合作模式,兼顾各地利益;同时,处理好与移动通信网络、手机终端厂商的合作关系。
  CMMB——还有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期待。
(注:本文发表于《广播电视信息》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