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大方向:关于研究所的一些东西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做活动怎么做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15:53

//2014年10月12日

//http://bbs.stuhome.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5620&extra=page%3D17

这两天我的工作基本定下来了,所以最近几天也没啥事儿干,干脆就码出下面几段字,是关于找工作时考虑研究所的一些问题,都是我从各方面获取的一些信息和自己的理解,希望对各位有帮助。纯粹原创的,码这么多字也不容易,我想各位看官看了后顶下贴啊、斑竹加个彩色啊、坛子评个优啊、奖个几万水啊之类的事儿也不是啥大事儿,对吧?

关于军工的一些介绍,可以参照我的这个贴:http://bbs.stuhome.net/read.php?tid=422309

我下边说的基本是关于研究生的,本科生可能要混两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毕竟研究所这类国企他很看重学历出生的。

1、编制
  目前国内大量事业型单位实行改制,“原有事业编制不变,新进员工原则上不纳入编制,实行聘用合同制”。要进事业单位的抓紧时间了。还有几年?3年?5年?反正不会超过10年。
    编制就是稳定的同义词,是计划经济特有的东西,是GCD特有的东西。只要有编制,外国人就不会承认这个地方所谓的市场经济,首先得没了编制这个说法才有可能。编制滋生蛀虫,和GCD嘴里说的分配制度明显大相径庭。所以他们现在意识到了,正在改制,不过原有编制如果改变的话可能造成很多社会问题,所以有了第一段保持原有编制的说法。貌似我有点偏题了……而且貌似我也是个GCD……- -|||
    有编制意味着你和合同工有不一样的工作稳定性和福利(工资是一样的),比如过节发钱发东西、比如评职称、比如不用交8%的养老保险、比如35+年之后你的退休工资档次、比如原则上你不会被辞退。事业编制不属于公务员,但是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模式管理。事业编制唯一的缺点是你在中途跳槽离开这个事业单位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在社保局仍然是0个月的养老保险上缴额。进了研究所获得了编制的人再想出来的不多,但是还是有的,我知道的就有。投机分子好好考虑一下,机会真的不多了。
    
2、待遇
    这个最好在签之前问清楚了,不要头脑发热,更不要被那些骗子研究所给骗了。这类研究所它不仅的的确确是正规的研究所,也的的确确是正规的骗子研究所,骗你没商量,每年都有被忽悠进去的,那个时候你就真是为我国军工献身了。
    事业单位的待遇项目太多,不像企业那么畅快淋漓。考虑有编制的:问他岗位工资多少——跟扣税、保险、公积金有关系;问他奖金,月奖,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绩效——跟最终收入有关;问他保险(有编制的没有养老保险,所以你的岗位工资扣得少)——基本权利;问他公积金x%——一般研究所都挺高的,那种分房子的没有;问他住房补助,一次性的,每月的;问他有没有啥车补油补之类的;至于啥过中秋节发不发月饼、冬天发不发电热毯之类的还是不要问了,呵呵,一般都有的。
    上面这些谁好意思问出口?呵呵,我乱码的字而已。其实在确定有编制的情况下直接问每年拿到手的money和公积金两项就行了,问得太细了别人会很反感的,除非你问的人不是来招聘的那拨人,是熟人。反正越清晰肯定是越好的。特别要说的是,你的待遇跟后边说的“资历”很有点关系,头一年进去基本都不会高的,普遍50K~80K之间。也有低的,比如电脑城那边那个啥207?
    关于待遇,还要说一点,是这阵子版里讨论很热的问题。其实大多数研究所全资企业都和所里差不多,只是保险问题而已。不过如果是控股公司的话可能差距就大了,要看企业的运作方式。如果上市的话,说不定企业的待遇会比所里好(不考虑养老保险),比如当年三〇集团上市。现在好多研究所都这么搞,比如这次来的29和10所。这种事每个研究所运作方式不一样,需要拼一下RP,或者问清楚了,别到时候后悔。

3、地理位置
    关于单位地点的东西很严肃,真的很严肃,特别是在这个人人都想拿刀捅房地产商的年代。
    在全国军工研究所普遍派发3K左右的基本岗位工资的情况下,选择好研究所地点的问题貌似仅次于上面的编制问题。研究所地点意味着你每个月存折上的增幅,决定了你成为房奴的可能性大小。在不考虑现在为数不多的事业单位仍然会选择给员工直接低价购房这个福利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每个月的住房补贴和相较企业更多的公积金比例就相当重要了。公积金比例是有编制事业单位员工除养老外最大的福利。一般企业有8%+12%的公积金算是好得多了,不过相比事业单位,用北方话说,叫寒掺。比如10所某部门,8%+24%左右,三年之后专科生(对,专科生)能够支取1500左右的公积金,这个概念等价于可以在离10所不远的羊西立交桥附近贷款200K(20年期,得还贷差不多370K)买房而每月不需要自己掏钱还贷(1500*12*20=360K)。当然,首付得自己想办法,某些研究所要发一次性补贴。而这种情况可能拿到北京上海就不现实了。刚才说到北京的研究所岗位工资和成都没啥区别,而公积金是用岗位工资算的,所以在北京你也就是2000的公积金支取档次,试问在北京西四环24K的均价、你自己不掏钱的情况下,需要几个月才能买1平方?即使你找个对象也是一样的公积金水平,我看貌似不吃不喝一年也就买个放沙发的地儿。所以研究所地点的选择决定了成为房奴的可能性大小。至于离家远近的问题不在我这里的讨论范围内了。 

4、部门
    说到部门问题可能先要从“总体所”三个字谈起。总体也就是系统。为什么大家总是蜂拥着去某些热门研究所却哀叹挤不进去,而其他研究所却收不到简历,所以某些所来的时候面100个人却招5个人,而有的所笔试面试都没有直接打个包把一个班的人全部收了?其实大多数人还是知道其中关节的。中电10所、14所、38所、54所、兵器201所、206所、航天23所、501所、504所、601所、611所(这里加个括弧,成都飞机设计研究院,611所,歼7、枭龙、歼10、歼14总体所)、618所、船舶701所、702所、708所等等。这些所来招聘的时候都是扎堆的人,而其他的研究所来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很关注。其实就是总体不总体的问题,也就是钱多不钱多的问题。打个比方:总装备部下来一个项目,歼10,是拿给611所做总体的。611就开始进行歼10的总体设计,比如飞行器设计、飞行控制、悬挂、火控、动力、武器、雷达、电台、天线、电网等。611给出了总体设计,给出了这些分系统和设备的指标,然后就外包给中标的其他所(研究所那些出差喝酒喝的就是这么些事儿,谁中标谁不中标就看谁会勾兑了,这些设备所市场部的人全看别人总体所的脸色办事,和我们学校老板拉项目是一回事)。比如飞行器设计就给了北航的国家实验室,悬挂给了北方工业集团,雷达给了南京14所,电台给了上海50所,天线给了西电某个教研室,等等……(不过貌似动力系统甚至雷达、电台都不会拿给谁研究了,直接买鬼子的,呵呵)。然后这些设备所就开始按照611给的端口指标、设备形状大小开始研发了。甚至这些研究所还会外包一些子项目给其他单位,器件级的,比如电源给谁T/R给谁等等。这里,歼10设计的钱总装是给了611的,而这些下面的设备所挣的是611的钱。你们说更有钱?701的航母也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总体所的好处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钱多活少的总体所也就自然而然门庭若市了,而那些相互竞争激烈的设备所也就不那么热闹了(比如611给个电台项目,10所、13所、50所等可能就要竞争,甚至跟外国的电台竞争)。总而言之,某些所门庭若市,某些所门可罗雀,还是有道理的。这里特别要提一下29所。29所不是总体所,它是总体所中的总体所,垄断所。大家都知道,没有竞争的垄断的东西是什么概念,这是之所以29所人均产值在中电第一的原因。大家可以去问下那些大于40岁的老成都,29所在他们心中是啥概念。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进一步的东西:不仅研究所有总体所和设备所的区别,某个特定的研究所里也有总体部和其他部的区别。有的部门它整年就只有50K给你拿,有的部门却可以年终一次奖就发50K给你。太玄乎,直接打比方:10所05年改制后一部叫系统部(整机部、总体部),二部叫设备部,三部叫共性技术部,等等。区别出来了,一部101室102室103室都是其中效益最好的室(也就是奖金最多),设备部某些室也差不多,三部可能就……。很直观的——平均每年拿到手的money差距就是很悬殊。很多同学在签研究所时都是头脑突然发热,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糊涂的签了,不认真选部门,进去一年后了解了足够多的信息,这时候看着别人大把大把的季度奖苦得犯红眼病的情况多了去了,大家可以问问自己的师兄师姐,抱怨的人多了去了。我看这是研究所的人跳槽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选好的研究所很重要,选好的部门更重要,可惜的是这个东西往往因为头脑发热而被忽略。这里说下题外话,公务员当中也有这个问题。大家都以为公务员怎么怎么,其实有些烂部门(少数)的公务员很凄惨的,唯一的优势就是工作稳定不会被踢,拿到手的money——惨不忍睹。

5、资历
  研究所是要讲资历的。作为研究生进去的你,刚进去会发现怎么比你早进去三年的本科生(实际上同龄)论理论辩不过你,论技术比不过你,论勤快拼不过你,有时候甚至论经验都不如你,最后拿得工资+奖金+公积金比你高很多。资历!刚才说到1500的公积金,你可能刚进去只有800公积金(领的,自己可能交200?300?),还不如一个同部门的专科生,奖金更不用说,绝对比别人少。资历很重要。不过可幸的是,你的成长可能比本科生专科生要好得多。可能他们10年才能达到的待遇水平你只需要3年就能够达到,比如你今年800明年可能就2000,而他们可能是进去5年才能从500涨成2000。再比如你进去就是工程师,而本科生进去是助理工程师,得混几年外加一篇论文才和你一样是工程师(比如30所,四年)。总之这个资历问题,研究生的成长是肯定优于本科生的,好的出生的肯定是优于差的出生的,985的就不一样。甚至现在某些研究所不让本科生搞研发了,没有助理工程师的说法了,研究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慢慢混吧,工程师,高工,以后你就是某某项目主管,部门主任,XX所研究员级高工,甚至总工。当然,也有凄惨的,40岁的助理工程师,看你纵横捭阖的能力了。

6、工作强度
  很复杂。
    这个东西……每个研究所都不一样,每个部门不一样,每个科室不一样,当官的和小P民不一样,资历不同的不一样。(因为研究所里“资历”的概念很严重,国企嘛。所以有时候要看惯那种别人在那边喝茶看报你却在这里埋头写报告最后拿的钱不一定比别人多的情况。)有些所市场部的人比较牛屄,拉来的项目多,你就累,加班有时候甚至直追某跳楼专业户企业(比如我一30所的同学,经常加到晚上11点),不过这种情况钱也多,我那同学进去半年买车……有些所苟延残喘,几可倒闭。不过混个编制,在里边天天喝茶看报手机炒股,也不是坏事,至少工作稳定——貌似不是我们年轻人该做的事情。不过一般来说,属于正常人所想的正常工作强度(华为那种就不正常)。研究所还是不会出现跳楼这种事的,因为毕竟算是半个公务员,你们看过有公务员跳楼么?除非贪多了却跑不掉的那种。有些特殊情况,你干得多拿得少,这种事是有的。比如领导分配不均,部门管理混乱,这类情况还是推荐跳槽出来吧,用寿缘换编制还没几个保命钱,我看不值。
    
写完了。写了这么多,大多都是屁话,大家都是懂的,不然也不会出现刚才说的某些所招聘会挤死人而某些所门可罗雀的情况了。我写这么多只是给那些不清楚的同学交流一些信息而已。最后总结一下就是,研究所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有编制的研究所稳定性就是好,你还真没话说,工作强度、发展前途、薪酬水平折中后的性价比不错,适合人生观比较保守的同学去,适合养老。选择研究所或企业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人生观的问题,也就是那句话,选择工作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编制、地理位置、部门、资历等问题都得想清楚,这些都是我觉得关于找研究所的工作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不人云亦云意味着不会后悔。最后说三句,第一句:进了企业跳研究所比进了研究所跳企业的难度要难很多;第二句:进了单位一定要跟着领导,对,跟着领导好好混;第三句:别觉得你必然会在同一个单位呆到退休,这世界上不确定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所有这些都是针对研究所的,对鄙视研究所向往企业运作方式的同学可能用处不大了。当然,我本人,是比较倾向于一辈子呆在研究所类的事业单位的。没办法,是你们说的,四川人有盆地意识。

0 0